2009年10月全國自考心理學歷年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目中
只有一個是符號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研究者在進行實驗研究時,由實驗者控制的刺激條件或實驗條件稱為( A )1-17
A. 自變量
B. 因變量
C. 控制變量
D. 調節變量
2. 由于考試來臨或需要進行重大抉擇而產生的失眠,屬于( B )2-33
A. 假性失眠
B. 情境性失眠
C. 藥物性失眠
D. 失律性失眠
3. 在感覺系統中,把進入的能量轉換為神經沖動的神經結構是( A )3-44
A. 感受器
B. 效應器
C. 傳入神經
D. 大腦皮層
4. 利用頭腦中的具體形象來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稱為( C )5-108
A. 直覺動作思維
B. 抽象邏輯思維
C. 具體形象思維
D. 創造性思維
5. “愛護花木、保護兒童”所針對的并不是哪一個具體的物或人,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類
事物,這是思維的哪種特征( D )5-106
A. 間接性
B. 具體性
C. 直接性
D. 概括性
6. “手舞足蹈、捶胸頓足”屬于下列哪種表情( B )7-180
A. 面部表情
B. 身段表情
C. 語調表情
D. 言語表情
7. 張飛爭強好斗,為人熱情直率,樸實真誠,但魯莽冒失,其氣質類型是( A ) 8-191
A. 膽汁質
B. 多血質
C. 粘液質
D. 抑郁質
8. 下列信息傳遞中,不屬于非言語溝通的是( C )9-223
A. 手勢
B. 音調
C. 書信
D. 表情
9. 下列選項中屬于建設性的心理防御機制的是( B )10-268
A. 轉移
B. 升華
C. 幻想
D. 文飾
10. 柯爾伯格使用“海因茲偷藥”的故事來研究兒童的道德判斷。有些孩子認為海因茲不能偷
藥,因為偷東西的行為不能得到普遍贊揚。持這種看法的孩子,其道德判斷發展水平處于( B )11-303
A. 前習俗水平
B. 習俗水平
C. 后習俗水平
D. 公正水平
11. 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是( D )1-6
A. 華生
B. 詹姆斯
C. 杜威
D. 馮特
12. 人們在做事時,通常需要將注意從一種活動轉換到另一種活動上,注意的這種靈活轉換現
象體現了哪種功能( D )2-26
A. 選擇功能
B. 組織功能
C. 維持功能
D. 調節功能
13. 在長時記憶中,占主導地位的編碼方式是( C )4-89
A. 聲音編碼
B. 視覺編碼
C. 語義編碼
D. 情景編碼
14. 發散思維測驗在下列哪種測量中最常用( B )5-123
A. 智力測量
B. 創造性測量
C. 人格測量
D. 興趣測量
15. “饑擇食、渴擇飲”,這種行為動機屬于( A )7-165/166
A. 內在生理性動機
B. 外在生理性動機
C. 內在社會性動機
D. 外在社會性動機
16. 能夠使成員繼續留在群體中的力量稱之為( A )9-235
A. 群體凝聚力
B. 群體規范
C. 群體的領導
D. 群體中的角色
17.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論點出自哪一個心理學流派( D )1-9
A. 行為主義心理學
B. 認知心理學
C. 機能主義心理學
D. 格式塔心理學
18. 聽覺適宜刺激的振動頻率范圍在( D )3-56
A. 0~200赫茲
B. 20~2000赫茲
C. 10~5000赫茲
D. 20~20000赫茲
19. 鋼筆、鉛筆、毛筆、簽字筆、圓珠筆等各種筆,雖然外觀不一、特點各異,但其共同屬性
是“可以寫字”。如此在頭腦中把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共同特征和屬性提取出來,舍棄個別特征和
屬性的過程是( C )5-107
A. 分析
B. 綜合
C. 抽象
D. 概括
20. 人們更容易喜歡那些對事件的看法都與自己相一致的人。這符合下列影響人際吸引的哪一
個條件( C )9-228
A. 接近性
B. 熟悉性
C. 相似性
D. 互補性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 隨意注意
2-28
答:
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 晶體智力
6-138
答:
晶體智力指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由詞匯、社會推理以及問題解決等測驗度量。
3. 認知方式
8-188
答:
認知方式是指人們在對事物、現象或人進行認識的過程中,個人所偏愛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認知風格。
4. 關鍵期
11-281
答:
個體在早期發展過程中,某一反應或一組反應在某一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容易獲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或階段,就不容易冉出現這樣的“好時機”。這個關鍵的“好時機”就是關鍵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 心理學的主要應用領域。1-14/15
答:
(1)臨床與咨詢心理學;
(2)教育與學校心理學;
(3)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4)廣告與消費心理學;
(5)法律與犯罪心理學。
2. 社會認知過程中信息整合的特點。3-74/77
答:
(1)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2)暈輪效應;
(3)社會刻板效應。
3. 智力測驗的性質。6-147/148
答:
(1)智力測量的對象是心理特質,智力測驗所測量的智力就一種心理特質。
(2)智力測驗對智力的測量是間接的。
(3)智力測驗具有誤差。
(4)智力測量工具的適用性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
4.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7-173
答:
馬斯洛將需要分為不同的五種層次,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需要層次。馬斯洛認為,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晟高級的社會需要,構成了一個需要等級,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勵和引導著個體的行為。在需要層次中,層次越低,力量越強大。當低級需要未得到滿足時,這些需要便成為支配個體的主導性動機。然而,一旦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較高一層的需要便會占據主導地位,支配個體的行為。
5. 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8-199/204
答:
(1)生物遺傳因素:在個體發展過程中,人格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影響人格的發展方向及難易。
(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對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會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環境因素::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養方式的恰當性,會直接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4)早期童年經驗:人格發展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早期經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決定作用。
(5)自然物理因素:心理學家認為自然環境對人格不起決定性影響作用,更多地表現為一時性影響;自然物理環境對特定行為具有一定的解釋作用。
6. 身體語言的功能。9-225
答:
(1)象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約定俗成的身體語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
(2)說明:身體語言常常作為言語溝通的補充說明。
(3)調節:身體語言能夠調節溝通過程,強化或弱化溝通者傳達的意義、節奏和情感。
(4)情感表露:在溝通中,溝通者的坐姿、站姿、走姿等也傳達著很多的信息,特別是情感信息。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2小題任選1題,2題均答案者,以前1小題計分,8分
。第3小題必答,10分。共18分)
1. 聯系實際說明學習的策略。4-101/104
答:
有效的學習策略:
一、復習策略:可以采取適當的復習策略來克服遺忘,即在遺忘尚未產生之前,通過復習來避免遺忘。可以通過一下幾點來合理復習。
1、復習的時間:應該注意及時復習和系統復習。及時復習可以較大限度地控制遺忘,要想長期保持所學到的內容,還必須進行系統的不斷的復習。另外可以將連續的集中復習時間加以分散,分成幾個小的單元時間,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
2、復習的次數:一般而言,過度學習的程度達50%時效果較好。比如,當你識記某一材料讀6遍剛好能夠記住時,那么最好你再多讀兩三遍。
3、復習的方法:較好的方法是嘗試背誦法,即閱讀與背誦相結合。一面讀,一面試著背誦,這樣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避免平均分配學習時間和精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此外,還應盡量地調動起多種感官共同地進行記憶,多種形式的編碼和多通道的聯系增加了信息的儲存和提取途徑,自然就使記憶的效果得到增強。
二、組織策略:組織策略即根據知識經驗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學習材料進行系統、有序的分類、整理和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以下是集中常用的組織策略:
1、群集:通過對零散、個別的項目、單元進行分類與排列,可以加強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助于形成簡明有序的結構
2、摘錄、劃線:集中注意力于重點內容上,并促進理解和記憶。
3、寫標題:用自己的語言以寫小標題的形式概括重點。
4、列提綱和做筆記:所學內容列個提綱,邏輯清晰便于記憶。
2. 舉例說明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5-118/121
答:
(1)問題表征的方式:對問題加以理解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對問題加以表征。同一事物或問題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會出現很大差異。
(2)無關信息的干擾:我們在解題時就應該先注意考慮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沒用。例如一道題目中出現了很多無關因素,但是有用的只有個別的條件,我們傾向于錯誤地假定:問題中的所給出的條件或數字在解題中都有用,因而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3)功能固著性:人們在知覺一個物體時,傾向于只從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認識它,稱為功能固著性。人們在表征物體時總是按照物體的傳統功能,不會變通,在問題解決時不能用新的方式來表
征問題情境。例如我們知道火柴盒是用來裝火柴的,但是沒有想到火柴盒也可以作一個盛放東西的平臺。
(4)心向:在連續進行工作時,如果一個人屢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決了某類問題,會使他機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決類似問題,而不去尋求新的、更好的方法。這種堅持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這就是心向或心理定勢。例如當我們在解答一個數字規律題的時候,前5題都是一樣的規律,到第6題出現的不同的規律,但是我們仍然習慣性用前面的規律來解答。
3.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部分災區民眾產生了焦慮障礙,請列舉焦慮障礙的五種類型并分
析焦慮的應對策略。10-272/277
答:
一、焦慮障礙的五種類型:廣泛性焦慮障礙、恐慌障礙、恐懼癥、強迫癥以及創傷后應激癥。
二、焦慮的應對策略:
1、認清焦慮狀況:克服焦慮的第一步,要先認識焦慮癥狀,以及會帶來什么影響。當身體、思維和心理出現一些特別癥狀時,就知道自己正處于焦慮狀態中。
2、克服焦慮的三個原則:不回避,面對焦慮,回避的應對方式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因而長此以往還是會付出代價;正面迎戰,正面迎戰可以讓我們習慣于使我們的生活不好過的人、事、物,也會改交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做記錄,與焦慮作戰時,對自己的狀況做評定,幫助我們認清自己容易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什么事情上感到焦慮。
3、學會放松自己:日常的有效放松方法有深呼吸,或者在引起焦慮的情況發生前做好準備。
4、運用想像減輕焦慮:想像可能出現的焦慮情景,放任自己體驗焦慮,同時隨時提醒自己,焦慮雖然讓人不舒服,卻不會致命,慢慢地就可以與焦慮共存了。
5、進行理性思考:看看自己面對焦慮情景時有沒有使用錯誤的思考模式,比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夸大事態、不知變通、不合理的預期等等。
6、接受專業治療:如果焦慮已經嚴重到了干擾正常的生活,可能就得求助于正規咨詢機構的治療,像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或者輔助藥物治療等,都是治療焦慮較為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