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中國近代史上,人民群眾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
B.太平天國抗擊洋槍隊的斗爭
C.臺灣人民的抗日斗爭
D.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
【答案】A 【解析】考核第一章第三節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歷程
2.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最早從事的洋務事業是()。
A.興辦民用工業
B.興辦軍用工業
C.派遣留學生
D.創立新式學堂
【答案】B 【解析】洋務事業包括:一是興辦近代企業。最早興辦的是軍用工業;二是建立新式海陸軍;三是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洋務運動的興起
3.1898年,嚴復翻譯出版的《天演論》所宣傳的思想是()。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振興中華
D.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答案】D 【解析】1898年,嚴復翻譯出版的《天演論》。他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進化論思想,激發人們的危機意識和民族意識。 A.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提出; B.馮桂芬對興辦洋務事業的指導思想最先作出比較完整的表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1894年11月,孫中山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喊出“振興中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反侵略斗爭的失敗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4.戊戌維新時期,譚嗣同撰寫的宣傳變法主張的著作是()。
A.《新學偽經考》
B.《變法通義》
C.《仁學》
D.《日本變政考》
【答案】C 【解析】A《新學偽經考》康有為;B《變法通義》梁啟超;D《日本變政考》康有為。 戊戌維新運動的興起
5.1911年夏,湖北、湖南、廣東和四川爆發的民眾運動是()。
A.拒俄運動
B.拒法運動
C.立憲運動
D.保路運動
【答案】D 【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內閣為籌集借款,宣布“鐵路干線收歸國有”,并將粵漢、川漢鐵路的路權出賣給帝國主義,引起湖北、湖南、廣東和四川省民眾的強烈反對,一場事關民族權益和個人利益的保路運動興起了,四川省尤其強烈。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覆滅和中華民國的建立
6.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率先在中國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
C.李達
D.毛澤東
【答案】B 【解析】李大釗最先由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在中國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謳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潮流
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
A.三民主義
B.新三民主義
C.新民主主義
D.社會主義
【答案】B 【解析】考核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闡釋表現在:民族主義突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強調對外爭取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同時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強調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應為“少數人所得而私”;民生主義在“平均地權”基礎上增加了“節制資本”的原則,并提出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新三民主義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在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革命統一戰線的共同綱領。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與國民革命的興起
8.1928年12月,在東北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的是()。
A.張學良
B.張作霖
C.馮國璋
D.馮玉祥
【答案】A 【解析】考核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發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北洋軍閥不再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繼續存在,國民黨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國民黨全國政權的建立及其獨裁統治
9.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是()。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廣州起義
D.百色起義
【答案】A 【解析】考核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下在南昌舉行起義。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②成為我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③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序幕。 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和人民軍隊的創建
10.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侵略中國東北的事變是()。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答案】A 【解析】A.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實現明治維新以來稱霸中亞的夢想;B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并壓迫南京國民政府屈服,1月28日晚,突然向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隨后又進攻江灣和吳淞。十九路軍隨即起而應;C1937年7月7日,駐豐臺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炮轟宛平城,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D八·一三事變,是中日戰爭中淞滬會戰的開端和導火線。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于8月13日大舉進攻上海。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淞滬抗戰爆發。 日本滅亡中國的計劃及其實施
11.1935年12月,中國共產黨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會議是()。
A.遵義會議
B.瓦窯堡會議
C.洛川會議
D.晉綏干部會議
【答案】B 【解析】A.1935年1月,遵義會議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C.洛川會議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區和敵后,在敵后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D.1948年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講話中提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即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12.1938年3月,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的戰役是()。
A.臺兒莊戰役
B.桂南戰役
C.棗宜戰役
D.中條山戰役
【答案】A 【解析】1938年3月,李宗仁領導的第五戰區在臺兒莊戰役中,殲敵1萬余人,取得大捷。 戰略防御階段的正面戰場
13.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的系統闡述抗日戰爭特點、前途和發展規律的著作是()。
A.《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B.《論持久戰》
C.《論政策》
D.《論聯合政府》
【答案】B 【解析】1938年5月至6月間,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總結抗戰10個月來的經驗,集中全黨智慧,系統地闡述了抗日戰爭特點、前途和發展規律,闡明了持久抗戰的總方針。 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
14.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八路軍副參謀長是()。
A.彭雪楓
B.趙尚志
C.楊靖宇
D.左權
【答案】D 【解析】在敵后戰場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等抗日將領在作戰中以身殉國;還涌現出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眾多英雄群體。 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
15.1945年8月,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的是()。
A.朱德
B.周恩來
C.彭德懷
D.毛澤東
【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毛澤東發表《對日宼的最后一戰》聲明,指出抗日戰爭到了最后階段,號召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 抗日戰爭的勝利
16.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挑起全面內戰的起點是()。
A.重點進攻陜甘寧邊區
B.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
C.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
D.大舉圍攻東北解放區
【答案】C 【解析】考核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 國民黨發動內戰和解放區軍民的自衛戰爭
17.我國西藏實現和平解放的時間是()。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2年10月
【答案】C 【解析】考核解放全國大陸,建立人民政權。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西藏和平解放。 祖國大陸的初步統一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鞏固
18.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國共產黨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的運動是()。
A.肅反運動
B.整風、整黨運動
C.“三反”運動
D.“五反”運動
【答案】C 【解析】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國共產黨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處決了犯有嚴重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書記劉青山、現任書記張子善,處理了一批黨政干部。 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
19.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體是逐步實現()。
A.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B.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答案】A 【解析】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任務是實現國家工業化。(一化三改、一體兩翼)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20.新中國開始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間是()。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答案】D 【解析】從1953年開始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把優先發展重工業作為建設的中線環節,特別是大力發展鋼鐵、煤、電力、石油、機器制造、飛機、坦克、拖拉機、船舶、車輛制造、國防工業、有色金屬和基本化學工業。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21.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具有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組織形式是()。
A.變工隊
B.互助組
C.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D.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答案】D 【解析】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的經濟組織形式:第一是互助組,這具有社會主義的萌芽。第二是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具有半社會主義的性質。第三是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 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22.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政策是()。
A.無償沒收
B.有償作用
C.和平贖買
D.限制發展
【答案】C 【解析】考查過渡時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行贖買政策—和平贖買。其特點是,第一,有償地而不是無償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變資產階級的所有制;第二,在改造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剝奪資產階級的選舉權,并且對于他們中間積極擁護社會主義改造而在這個改造事業中有所貢獻的代表人物給以恰當的政治安排。 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23.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報告所圍繞的基本方針是()。
A.獨立自主,艱苦創業
B.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C.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自力更生為主,正確外援為輔
【答案】B 【解析】毛澤東先后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5月2日最高國務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報告,系統地闡述了十大關系,這十大關系圍繞一個基本方針:“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早期探索的積極進展
24.1990年,鄧小平提出的關于中國農業改革與發展的思想是()。
A.“三個主題,三個補充”
B.“三步走”
C.“兩個飛躍”
D.“兩個大局”
【答案】C 【解析】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推進。中國農業的改革與發展,是鄧小平十分關注的重要問題。1990年3月3日,他在同江澤民等談話時提出了“兩個飛躍”的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推進
25.2001年,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志是()。
A.開放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
B.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C.開發和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答案】D 【解析】2001年12月11日,經過長達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歷史任務。
【答案】(1)主要矛盾: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兩對主要矛盾和兩大歷史任務
27.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先后頒布的兩個重要綱領及其特點。
【答案】(1)1853年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這是一個以解決農民土地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代表了農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 (2)太平天國后期,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作為統籌全局的建議。這是一個帶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與建設方案,但通篇未涉及農民土地問題。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28.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答案】(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五四運動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準備。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9.遵義會議集中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其意義。
【答案】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
30.1979年3月,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及堅持這些原則的重要性。。
【答案】(1)四項基本原則是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2)堅持這些原則的重要性: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動搖了其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考生任選其中2題作答,每小題10分,共20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題目超過2題,只按考生回答題目的前2題計分。
31.孫中山三民主義學說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答案】(1)主要內容: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二是變“次殖民地”的中國為獨立中國。民權主義即“創立民國”,指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即孫中山所說的社會革命?;痉桨甘牵汉硕ǖ貎r,按價征稅,漲價歸公,按價收買。 (2)意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是一個比較完備的民主主義的革命綱領,產生了積極影響,推動了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運動的發展。 三民主義學說和關于革命與改良的辯論
3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1)由于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和人民利益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它有遠見,最富于犧牲精神,最堅定,從而贏得得了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 (2)人民群眾和各界人士的廣泛參加和大力支持,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群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隨著斗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也逐步向共產黨靠攏。 (3)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 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經驗
33.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道路的理論貢獻。
【答案】(1)我們的目標是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2)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堅持人民民主,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 (3)處理好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 (4)要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尤其是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權利; (5)社會主義法制要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社會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