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試題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規定中國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歸英屬香港界內”的條約是(D)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辛丑條約》
D.《北京條約》
2.1895年,在《救亡決論》一文中響亮地喊出“救亡”口號的是(A)
A.嚴復
B.孫中山
C.梁啟超
D.康有為
3.1899年11月,強租廣州灣,把云南、兩廣劃為勢力范圍的帝國主義國家是(B)
A.英國
B.法國
C.意大利
D.日本
4.天京事變后,率部出走的太平天國領導成員是(B)
A.李秀成
B.石達開
C.楊秀清
D.韋昌輝
后被殺,翼王石達開率部出走后敗亡。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和軍事力量,造成了嚴重的危機。 提撥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
5.清政府于1861年設立的綜理洋務的中央機關是(C)
A.同文館
B.江南制造總局
C.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D.外務部
6.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張是(A)
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師夷長技以制夷
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D.維新變法以救亡圖存
7.闡述在中國進行民主革命的正義性和必要性,號召人民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共和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著作是(A)
A.《革命軍》
B.《仁學》
C.《警世鐘》
D.《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8.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C)
A.科學、進步
B.獨立、富強
C.民主、科學
D.自由、民主
9.引發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是(D)
A.袁世凱復辟帝制
B.中共“三大”的召開
C.五卅慘案
D.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10.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C) A.中共杭州西湖會議的召開 B.中共“三大”的召開 C.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D.中國國民黨“二大”的召開
解析:民黨一大成為第一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大會的成功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1.1930年6月至1930年9月,中國共產黨內出現的主要錯誤傾向是(C)
A.“左”傾盲動主義
B.“左”傾教條主義
C.“左”傾冒險主義
D.“右”傾機會主義
12.把毛澤東排除在中央根據地紅軍領導地位之外的會議是(C)
A.中共六大
B.中共六屆三中全會
C.中央蘇區黨組織第一次代表大會
D.中共六屆四中全會
13.1936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于(B)
A.陜北保安地區
B.西康甘孜地區
C.陜北瓦窯堡地區
D.甘肅會寧、靜寧地區
14.1932年3月,日本在其侵占的中國東北地區建立傀儡政權(A)
A.偽滿洲國
B.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C.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D.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15.標志著國民黨由片面抗戰逐步轉為消極抗戰的會議是(B)
A.國民黨五全大會
B.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
C.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
D.國民黨六全大會
16.1941年,陜甘寧邊區參議會副議長李鼎銘提出提案,建議根據地(B)
A.在政權機關工作人員的名額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
B.實行精兵簡政
C.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D.開展大生產運動
17.1944年9月,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中共參政員是(D)
A.周恩來
B.彭德懷
C.毛澤東
D.林伯渠
18.1945年10月,國共雙方通過重慶談判簽署(A)
A.《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B.《國共合作協定》
C.《國內和平協定》
D.《國共停戰協定》
19.吹響了國統區愛國學生運動的第一聲號角并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是(A)
A.一二·一運動
B.一二·九運動
C.五·二〇運動
D.抗暴運動
20.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48年9月12日發起的重大戰役是(C)
A.平津戰役 B.淮海戰役
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
21.新中國成立初期,指導新解放區農村土地改革運動的文件是()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2.1950年2月,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B)
A.《中蘇友好條約》
B.《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C.《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D.《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23.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A)
A.和平贖買
B.國家資本主義
C.互助合作
D.股份制
24.社會主義時期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是(C )
A.解決敵我矛盾
B.解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C.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D.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25.中共八大提出的建設方針是(D)
A.多快好省
B.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C.可持續發展
D.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26.1979年3月,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首次明確提出(A)
A.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必須堅持“兩個凡是”
D.必須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
27.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C)
A.為彭德懷徹底平反 B.為“天安門事件”徹底平反
C.為劉少奇徹底平反 D.為陳毅徹底平反
28.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B)
A.計劃經濟 B.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C.自然經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9.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B)
A.《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B.《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C.《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
D.《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30.中國收回香港的時間是(A)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31日 C.1999年1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DC)
A.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B.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
C.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D.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
32.甲午戰爭前西方列強迫使中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AB)
A.《南京條約》 B.《中法新約》 C.《辛丑條約》 D.《馬關條約》
33.《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有(BCD)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設新聞官、設“暗柜”,用以監督官員
C.興辦學校、醫院和福利事業
D.“準富者請人雇工”
34.洋務派興辦民用企業的主要方式有(ABD)
A.官督商辦
B.官商合辦
C.商辦
D.官辦
D.保國會
36.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有(ABCD)
A.改革官制、整頓吏治 B.改革兵制,訓練新軍 C.改革學制,提倡新學 D.獎勵工商,興辦實業
37.在中國抗戰的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組織的大戰役有(AC)
A.武漢會戰 B.第三次長沙會戰
C.淞滬會戰 D.桂南會戰
38.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中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濟綱領是(ABC)
A.沒收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歸農民所有 B.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C.保護民族工商業 D.沒收外國壟斷資本在華企業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39.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有(BCD)
A.闡明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B.規定了全國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
C.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D.在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問題上,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
40.1956至1957年上半年反映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并取得積極進展的事件有(ABC)
A.《論十大關系》的發表 B.中共八大的召開
C.《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發表 D.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創立了中華民國;
第三,辛亥革命開啟了思想進步和民族覺醒的大門;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風氣的新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42.中共二大制定的綱領的主要內容。 答: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最低綱領:即當前階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43.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地位。
答: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保證中國革命的繼續向前發展。選出了以瞿秋白為書記的中央臨時政治局。毛澤東在發言中著重闡述了農民問題和武裝斗爭對于中國革命的極端重要性。
八七會議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出路,為挽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一個歷史轉折點。 44.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特點。
答: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
第一,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第二,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第三,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一個必要條件。
第四,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45簡述陳云在中共八大發言中提出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
答: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計劃生產是主體,一定范圍內的自由生產為補充;國家市場是主體,一定范圍內的自由市場為補充。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的歷史地位。
答:(1)中華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最早舉起反法西斯斗爭的義旗,并以舉國奮戰最早開創了二戰反法西斯的亞洲戰場,中國戰場的積極作戰鉗制了日軍的行動,使其南進計劃被迫推遲,為亞洲各國的反法西斯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中國戰場的作戰使日本北攻蘇聯的計劃被迫擱置,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嚴重威脅,集中力量與德國法西斯作戰,可以說沒有中國戰場的牽制,盟國”先歐后亞”的戰略實施根本無從談起,世界反法西斯的進程將被改變。
47.中共十三大的歷史貢獻。
答: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貢獻是系統地論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十三大指出: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十三大系統地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
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