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370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21世紀到來的前夕,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圍舉行過一次“千年思想家”網上評選,結果高居榜首的是馬克思。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充滿生機和活力,是因為( B )0-19
A.它完成了對各種客觀事物的認識 B.它正確反映了社會發展規律并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C.它是檢驗人們各種認識是否正確的標準 D.它對人們的各種實踐活動都有具體的指導作用
2.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是( C )0-27
A.精讀馬列原著 B.熟記基本原理
C.理論聯系實際 D.深入調查研究
3.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 C )1-37
A.是否承認世界的統一性 B.是否承認聯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D.是否承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選項中,正確表述了實踐含義的是( D )1-44
A.實踐是主體純主觀的精神性活動 B.實踐是主觀創造客觀世界的活動
C.實踐是主體應付外部環境的活動 D.實踐是主體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物質活動
5.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 )1-51
A.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B.量變和質變的觀點
C.對立統一的觀點 D.辯證否定的觀點
6.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傳統文化必須批判地繼承。這種態度依據的哲學道理是
( D )1-68
A.世界是過程集合體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原理
C.內容決定形式的原理 D.辨證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選項中,正確揭示了認識的本質的是( A )2-96
A.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B.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
C.認識是主體的主觀創造 D.認識是主體的內心體驗
8.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需要經過兩次飛躍。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二次飛躍的是( C )2-108
A.進行社會調查 B.分析實際情況
C.理論付諸實踐 D.總結經驗教訓
9.任何科學真理都不能窮盡對事物的認識,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這說明真理都具有( B )2-115
A.客觀性 B.相對性
C.絕對性 D.全面性
10.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 A )3-157
A.經濟標準 B.政治標準
C.思想標準 D.法律標準
11.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D )3-134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的矛盾
C.先進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12.生產關系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B )3-139
A.人們在生產中的相互關系 B.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C.產品的分配方式 D.產品的交換方式
13.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對立在于是否承認( C )3-173
A.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B.思想動機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D.剝削階級代表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質因素是( B )4-184
A.使用價值 B.價值
C.交換價值 D.剩余價值
15.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形成的條件是( D )4-190
A.技術進步和生產資料公有制 B.技術進步和生產資料私有制
C.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公有制 D.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私有制
16.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征是( B )4-205
A.簡單再生產 B.擴大再生產
C.粗放型再生產 D.集約型再生產
17.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是( C )4-219
A.享樂主義 B.拜金主義
C.利己主義 D.自由、平等與博愛
18.資本周轉速度與周轉次數之間( A )5-228
A.成正比例關系 B.成反比例關系
C.按同比例變化 D.無直接聯系
19.社會總產品是社會各個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年)內生產的( C )5-232
A.全部生產資料的總和 B.全部消費資料的總和
C.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 D.全部剩余價值的總和
20.資本主義企業的生產成本是( D )5-237
A.不變資本價值與剩余價值之和 B.可變資本價值與剩余價值之和
C.流動資本與剩余價值之和 D.不變資本價值和可變資本價值之和
21.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的銀行利潤在數量上通常( D )5-253
A.高于平均利潤 B.等于平均利潤
C.與平均利潤無關 D.相當于平均利潤
22.資本主義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是( C )5-257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別和資本主義經營壟斷 B.地理位置的差別和資本主義經營壟斷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別 D.土地私有權和資本主義經營權的壟斷
23.壟斷利潤就其本質而言,來源于( A )6-273
A.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 B.壟斷組織的壟斷地位
C.壟斷組織的海外掠奪 D.壟斷組織的壟斷資本的實力
24.經濟全球化在本質上是( B )6-291
A.產業資本的國際化 B.資源配置的國際化
C.商業資本的國際化 D.借貸資本的國際化
25.下列關于股份資本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D )6-298
A.它使資本的形式由單個資本變為聯合資本 B.它帶有社會資本的性質
C.它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一次自我“揚棄” D.它沒有突破單個私人資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 C )7-305
A.布爾什維克 B.中國共產黨
C.共產主義者同盟 D.德國社會民主工黨
27.下列選項中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要求的是( A )7-323
A.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 B.實行計劃經濟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經濟 D.實行產品經濟
28.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在于( B )7-323
A.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礎不同
C.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們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原則是( B )8-343
A.按勞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產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當代中國人民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是( A )8-361
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實現共產主義
C.徹底消滅剝削 D.國家自行消亡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有( BCD )1-55
A.本質決定現象的規律 B.質量互變規律
C.對立統一規律 D.否定之否定規律
32.下列選項中,表述量變是質變的基礎的有( ABD )1-66
A.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B.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33.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是客觀性是指( CD )2-114
A.真理是不依賴于意識的客觀實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C.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 D.真理的檢驗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34.關于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BCD )3-153
A.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B.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C.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D.改革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35.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具有( ABC )4-214
A.立法權 B.財政權
C.監督權 D.審判權
36.資本主義壟斷階段的競爭與自由競爭階段的競爭相比,不同點有( ABCD )6-272
A.競爭的目的不同 B.競爭的手段有了新變化
C.競爭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競爭的范圍不同
37.產業資本在其循環過程中經歷的階段有( ABD )5-225
A.購買階段 B.生產階段
C.運輸階段 D.銷售階段
38.剩余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有( AB )4-202
A.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B.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C.超額剩余價值的生產 D.壟斷剩余價值的生產
39.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給我們提供的深刻教訓有( ABCD )7-317
A.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B.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C.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D.必須堅決抵制各種資本主義思想的侵襲
40.下列論斷屬于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主義社會展望的有( ABCD )8-341
A.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B.階級歸于消滅,國家自行消亡
C.實行社會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2-93
答: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總之,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標準和最終目的,這些都是實踐對認識決定作用的具體表現。
42.簡述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內容。3-176
答: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內容:
(1)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3)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4)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43.簡述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及其意義。4-201
答:根據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這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發生價值量的變化,所以叫做不變資本(c)。
(2)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不僅再生產出勞動力的價值,并且生產出剩余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量的變化,實現了價值增殖,所以叫做可變資本(v)。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是馬克思的重要理論貢獻,它的意義在于:
(1)進一步揭露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和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說明剩余價值不是由全部資本產生的,而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
(2)為揭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根據,正確地表明資本主義剝削程度的是剩余價值率。
44.簡述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實質。6-293-294
答: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從生產力方面看。
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力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度, 社會財富迅猛增長,經濟保持了較長時期的相對穩定發展。
(2)從生產關系方面看。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在所有制關系、勞動關系和分配關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調整。
(3)從上層建筑方面看。
資本主義發展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實質:
(1)當代資本主義雖然發生了許多新變化,但它的經濟基礎仍然是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制。
(2)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導致經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
(3)當代資本主義借鑒社會主義所進行的某些社會改良,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目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說明它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已經發生了某些階段性的部分質變。
45.簡述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新型的革命政黨。7-331
答:
(1)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科學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2)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
(3)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黨。
(4)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黨。
(5)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團結統一的黨。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并用這一原理說明怎樣正確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形勢。1-64
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1)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要著重地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時,要著重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原理正確認識我國的經濟建設:
(1)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就是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點。
(2)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一系列“兩手抓”的方針,認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堅持信心,又不忽略支流,都是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具體表現。
47.試述平均利潤的形成及本質。5-240-242
答:
(1)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平均利潤。
(2)部門之間的競爭是以資本轉移為特征的,即資本向利潤率高的部門轉移。
(3)原來利潤率較高的部門,由于大量資本轉移進來,引起商品供求關系的變化,導致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利潤率的變化。
這樣,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轉移,最終形成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率=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額/社會預付總資本
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本質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在各生產部門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體現著整個資產階級剝削整個工人階級的經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