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教育學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469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________被稱為“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
2.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________和________。
3.青少年身體的發展變化,包括機體的________和________兩個方面。
4.學校教育制度包括兩個層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5.杜威提出教育無目的的思想,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首先是_______,其次是_______。
6.中小學的“________”是中小學校的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7.學校教育中智育主要通過________與________去實現。
8.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叫________。
9.學生中心的學說主要以法國的________和美國的杜威為代表。
10.中小學生的思想觀點、個性品質,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方式都是受_____的影響和制約的。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一般而言,被認為是第一本教育學著作的是( )
A.《理想國》 B.《學記》
C.《大教學論》 D.《普通教育學》
2.在同一社會文化共同體內將文化從這一代傳到另一代,這種功能稱之為( )
A.教育傳遞—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傳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選擇—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創造—更新文化功能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在人的發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主觀能動性
4.“有的兒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兒童則表現為奔放、熱烈。”這說明了青少年身心發展的( )
A.順序性 B.不均衡性
C.可變性 D.個體差異性
5.“七藝”是指( )
A.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射箭
B.文法、法律、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C.文法、修辭、演說術、算術、幾何、天文、射箭
D.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6.涂爾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論屬于( )
A.神學教育目的論 B.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C.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D.教育無目的論
7.學校體育能使學生在勞累之后在體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復和放松。這是指體育的( )
A.健體功能 B.育智功能
C.育德功能 D.娛樂功能
8.日本的廣岡亮藏把教育過程概括為( )
A.預備——內化——鞏固 B.假設——驗證——總結
C.導入——展開——終結 D.預備——內化——應用
9.教師中心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圖 B.盧梭
C.杜威 D.赫爾巴特
10.人的個性品質的形成主要是通過( )
A.社會交往 B.學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養
三、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5分)
1.心理發生論又可以分為三個學派。它們是( )
A.浪漫主義學派 B.個性發生學派 C.認知發生學派
D.活動心理學派 E.行為主義學派
2.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有( )
A.社會生產力 B.分工狀況 C.社會關系
D.教育 E.家庭狀況
3.德育的個體性功能可能描述為德育對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
A.個體生存 B.個體智能 C.個體收入
D.個體發展 E.個體享受
4.以語言交流為主的教育方法有( )
A.暗示法 B.講授法 C.討論法
D.演示法 E.談話法
5.教師勞動的特點有( )
A.創造性 B.連續性 C.長期性
D.間接性 E.示范性
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的打“×”。每小題1分,共10分)
1.原始社會的教育具有階級性。( )
2.遠距離教育是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 )
3.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 )
4.西歐的教會學校以培養神職人員和封建官吏為唯一職責。( )
5.福祿貝爾是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 )
6.享用性功能是德育個體性功能的本質體現與最高境界。( )
7.羅杰斯認為學習過程就是“發現”或探索過程。( )
8.“產婆法”是典型的談話法。( )
9.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 )
10.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影響非常巨大。( )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現代教育的革命性
2.遺傳素質
3.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4.教育方法
5.教師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教育與經濟基礎的關系。
2.美國現行學制的特點。
3.影響教育內容確定的因素。
4.家庭教育的特點。
七、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評述實驗教育學。
2.論述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史,從中得到什么經驗,對我國現行學制改革有哪些啟示?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教育學原理試題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00469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培根
2.規模 學校的結構
3.正常發育 體質的增強
4.學校行政制度 學校管理制度
5.社會方面 教育本身
6.學生守則
7.文化課 活動
8.陶冶法
9.盧梭
10.社會存在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C 2.A 3.B 4.D 5.D
6.B 7.D 8.C 9.D 10.A
三、多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BCD 2.ABCD 3.ADE 4.BCE 5.ABCDE
四、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現代教育是處于不斷變革之中的,從目標到課程、內容、方法、組織形式、評價標準、結構體系等等都需要不斷革新的。
2.人從先代那里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體質的結構、形態以及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特征,特別是腦機能的特點等。
3.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基本主張是以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應當依據社會的要求來制定。
4.教師和學生教育過程中為達成教育目標而展開的有秩序和相互聯系的活動方式與手段的組合。
5.教師是教育者,是接受社會委托,在學校中以對學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響為其職業的人,也就是培養人的人。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1)經濟基礎是制約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
A 經濟基礎制約著教育的社會性質
B 經濟基礎制約著受教育者的權利
C 經濟基礎部分地制約著教育目的
D 經濟基礎部分地制約著教育的內容
(2)教育對經濟基礎具有復制、強化、削弱和消解作用
2.(1)單軌制
(2)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
(4)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
3.(1)社會狀況及其發展
(2)文化與科技發展
(3)教育對象的實際
(4)教師價值觀、學識水平與人格特征
4.(1)家庭教育的生活化
(2)家庭教育的情感化
(3)家庭教育的多樣化
七、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1)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國家
(2)代表:梅伊曼 拉伊
(3)主要觀點:
A 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強調概念思辯的教育學,認為這種教育學在檢驗教育方法的優劣時毫無用途;
B 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運用于教育研究,從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學化”;
C 教育實驗必須分為三個階段:就某一問題構成假設;根據假設制定實驗計劃,進行實驗;將實驗結果運用于實際,以證明其正確性;
D 認為教育實驗與心理實驗的差別在于心理實驗是在實驗室里進行的,而教育實驗則要在真正的學校環境和教學實踐中進行;
E 主張用實驗、統計、比較的方法探索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其智力發展水平,用實驗數據作為改革學制、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
(4)評價
A 實驗教育學強調的定量研究成為20世紀教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范式,近百年來得到廣泛的運用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教育科學的發展。
B 實驗教育學局限:有些問題并不是能用實驗或數量方法加以處理,因而有可能走向唯科學主義。
2.(一)歷史
(1)1902~1904年學制
(2)1912~1913年學制
(3)1922年學制
(4)1951年學制
(5)三中全會后的學制
(6)1985年的學制
(二)經驗
(1)現代學制不僅要考慮到社會生產關系性質,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2)學制改革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成為國外學制改革的“應聲蟲”,或在學制改革問題上“拉洋車”。
(3)學制改革要科學化、理性化。
(三)啟示
開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