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消費經濟學試題
課程代碼:0018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把消費品分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經濟學家是( )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圖 D.魁奈
2.影響消費者決策最根本的因素是( )
A.收入水平 B.社會階層
C.社會文化 D.商品價格
3.下列消費問題中,屬于微觀消費問題的是( )
A.消費方式 B.消費結構
C.消費儲蓄決策 D.消費政策
4.如果某種商品的收入彈性為2,則該商品最可能的是( )
A.正常品 B.奢侈品
C.低檔品 D.吉芬商品
5.題5圖是某商品的恩格爾曲線,據此判斷該商品最可能是( )
A.大米 B.項鏈
C.香水 D.鉆戒
6.對低檔商品來講,當價格下降時,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替代效應使商品消費減少,收入效應使商品消費增加
B.替代效應使商品消費增加,收入效應使商品消費減少
C.替代效應使商品消費減少,收入效應使商品消費減少
D.替代效應使商品消費增加,收入效應使商品消費增加
7.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是( )
A.需求量/價格
B.價格/需求量
C.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D.價格變化的百分比/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8.在商品價格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收入的增加會引起預算約束線( )
A.向內平移 B.向外平移
C.圍繞原點順時針旋轉 D.圍繞原點逆時針旋轉
9.同時具有消費和投資雙重特性的投資是( )
A.債券投資 B.股票投資
C.基金投資 D.教育投資
10.下列風險中,屬于系統風險的是( )
A.新產品開發失敗 B.重大項目投標失利
C.戰爭爆發 D.競爭對手的出現
11.下列關于工資收入變化與閑暇變化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工資增加導致閑暇增加
B.工資增加導致閑暇減少
C.工資增加對閑暇沒有影響
D.工資增加既可能導致閑暇增加,也可能導致閑暇減少
12.屬于弗里德曼貨幣理論的構成部分的是( )
A.絕對收入假定 B.相對收入假定
C.持久收入假定 D.生命周期理論
13.根據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理論,影響消費傾向的主觀因素是( )
A.建立準備金,防止預料不到的變化 B.收入與凈收入差額的變化
C.財產的貨幣價值的意料不到的變化 D.個人對未來收入預期的變化
14.下列關于持久收入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持久收入的平均值為零
B.工薪收入屬于持久收入
C.一時收入與持久收入之間存在固定比例關系
D.人們的消費支出主要依據現期收入
15.已知邊際消費傾向為80%,則投資乘數為( )
A.1.25 B.2.5
C.5 D.7.5
16.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是( )
A.消費 B.投資
C.政府支出 D.出口
17.根據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由傳統階段向現代社會過渡的關鍵階段是( )
A.為起飛創造條件的階段 B.起飛階段
C.向成熟推進階段 D.高額群眾消費階段
18.能對消費者的收入和消費進行調節的稅種是( )
A.營業稅 B.增值稅
C.個人所得稅 D.企業所得稅
19.下列治理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屬于緊縮性收入政策的是( )
A.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政府債券 B.政府削減財政支出
C.控制集團購買力 D.政府確定工資—物價指導線
20.根據“家庭文明”論者的觀點,“以消費為中心”的家庭消費支出的側重點是( )
A.孩子教育支出 B.社交活動支出
C.孝敬長輩的支出 D.經常性旅游支出
21.判斷一個國家消費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看該國消費結構是否符合該國的( )
A.人口增長狀況 B.社會文化習俗
C.經濟發展階段 D.地理區位
22.根據國際經驗,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變動較大的時期,人均國民收入處于( )
A.300美元以下 B.300—1000美元
C.1000—3000美元 D.3000美元以上
23.主導產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
A.高增長率 B.強擴散效應
C.吸收科技進步 D.引進新生產函數
24.在商品經濟社會,消費者權利在本質上體現了( )
A.貨幣權利 B.法律權利
C.資產權利 D.效用最大化
25.使用氟利昂作為制冷劑破壞大氣臭氧層,但是制造企業不承擔額外成本,這種情況體現了( )
A.消費的可誘導性 B.消費風險
C.消費者信息缺乏 D.負外部性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微觀消費與宏觀消費的關系是( )
A.兩者之間是平行關系 B.兩者之間是包容關系
C.兩者之間是并列關系 D.宏觀消費問題是微觀消費問題的目的
E.微觀消費問題是宏觀消費問題的基礎
27.對消費者行為影響較大的主要市場包括( )
A.勞動力市場 B.金融市場
C.消費品市場 D.信息市場
E.技術市場
28.與其它貸款相比,消費貸款的特點有( )
A.利率水平高 B.利率水平低
C.規模呈周期性 D.貸款的利率彈性較低
E.貸款的利率彈性較高
29.通??梢杂糜诒硎就ㄘ浥蛎浰降闹笜税?/span>( )
A.國內生產總值GDP
B.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C.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D.市場零售物價指數RPI
E.國民生產總值GNP
30.下列選項中,屬于消費政策的內容有( )
A.消費者的消費決策 B.提高消費水平的措施
C.消費結構變化的規劃 D.消費方式變化的規劃
E.貨幣政策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需求收入彈性
32.邊際效用
33.目標儲蓄
34.消費政策
35.恩格爾系數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8分)
36.某投資者在年初投資20000元購買某公司的股票,在年內獲得300元股利,在年末,由于急需用錢,該投資者以18200元將股票全部賣出。分別計算該投資者的當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7.簡述馬克思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觀點。
38.簡述實物投資的特點。
39.簡述“絕對收入假定”消費函數的含義。
40.簡述“消費早熟”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41.簡述消費結構發展趨勢的一般規律。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2分)
42.聯系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試述我國實施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對策。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5、D 1-7 A 2-21 C 1-4 B 2-23 A 2-24
6-10、B 2-27 C 2-30 B 2-21 D 4-76 C 4-93
11-15、D 5-108 C 7-158 A 7-155 B 7-158 C 8-167
16-20、A 8-167 B 8-169 C 9-188 D 9-192 D 10-206
21-25、C 1-4 B 10-222 B 10-224 A 12-247 D 12-256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6、DE 1-5 27、ABC 2-46 28、ACD 6-134 29、BCD 9-191 30、BC 9-185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需求收入彈性: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對收入變化后的反應程度。 2-23
32、邊際效用:指消費者每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勞動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2-32
33、目標儲蓄:是指為了一些特定的目標,諸如支付購買住宅的現金、或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費
用而進行的。 3-60
34、消費政策: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有關消費發展的各種方針、制度及相關措施的總和,是一國
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9-184
35、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10-212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8分)
36、(1)當期收益率=利息/購買價格=300/20 000=1.5% 4-85
(2)持有期收益率=(出售價格-購買價格)/購買價格=(18 200-20 000)/20 000=9%
(3)到期收益率=(利息+出售價格-購買價格)/購買價格=(300+18 200-20 000)/20 000=7.5%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7、簡述馬克思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觀點。 1-11
馬克思認為,生產首先決定消費,“生產為消費創造作為外在對象的材料”;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生產力水平決定消費水平,生產的發展速度決定消費者的提高速度;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和結構;生產創造著人們對物質的需求,對消費對象的需求。因此,“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其次,消費對生產具有積極內部的反作用,在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的序列運動中,生產是消費的基本條件。它決定消費,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生產歸根到底是要依消費為轉移,要以消費為最終歸宿的。消費不僅為生產過程提供生產者主體,還“在觀念上提出的對象”,創造出新的需要,并且消費作為生產的目的和歸宿,關系到社會產品的最終實現。因此,“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社會再生產就不能良性運作。
三十八、簡述實物投資的特點。 4-75
(1)流動性低,實物資產在質上具有多樣性,導致資產與資產之間不同質,難于準確比較,它質量的確定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實物資產在流動時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比較大,同時,實物資產在量上還具有不可分割性。因此,實物資產兌現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從而降低了流動性。
(2)有形資產基本上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因而實物資產具有保值功能,有形資產是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資產,當通貨膨脹時,它的價格會隨之上漲,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實物投資具有保值的功能。
三十九、簡述“絕對收入假定”消費函數的含義。 7-154
(1)實際消費支出是實際收入的穩定的函數,也就是說,短期內的消費傾向基本穩定。
(2)隨著收入的增長,人們的消費支出也會增長,但收入的增量不是全部用于消費,邊際消費傾向是一個小于1的正數。
(3)由于邊際消費傾向的遞減,平均消費傾向也隨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四十、簡述“消費早熟”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9-197
“消費早熟”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短期影響,即通過耐用消費品的大量進口,造成國際收支逆差,外債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是長期的影響,即“消費早熟”導致社會儲蓄率的下降,從而造成工業化是進程中的投資不足。另外,大量耐用消費品的消費需要相應配套的消費條件(比如電力。汽油、道路)。
41、簡述消費結構發展趨勢的一般規律。 10-211
(1)恩格爾定律。食品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的吧提高而下滑,這個規律被稱為“恩格爾定律”。
(2)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比重變化。當居民的收入水平上升到某一階段后,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比重將呈上升趨勢,而隨后將呈不規則的變化。
(3)服務支出比重變化。服務性消費支出是一個內容很龐雜的項目。
(4)消費結構的合理化。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2分)
42、聯系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試述我國實施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對策。 8-175
(1)要樹立公正為本的發展觀念,這里的公正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后人之間的公正,不能為了人類的短期需求而忽略資產價值和環境資本,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使得社會成員整體利益遭到毀滅;不能為了本代人的利益而犧牲后代的利益。
(2)在生產和消費方面設立節儉資源的經濟體系;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可持續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方式是及其重要的。它不僅關系到能否可持續利用資源,而且影響生態環境的發展方向,最終制約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及其他各種手段。(專業制作自考資料答案的整理)
(3)發展綠色導向的科技體系,發展高新技術能夠降低我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所付出的環境代價,發展環境技術和環保產業不僅可以緩解發展過程中環境容量的萎縮和環境質量的衰退,而且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并提供新的就業機會。適用技術是指與本國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的技術,發展這些技術可以實現經濟的發展,又有利于環境保護。
(4)實施共同行動的系統工程,為保證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實施,應該實現經濟宏觀調控,企業自覺遵守,公眾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