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根據質量特性的分類,服裝的式樣、食品的味道等屬于( )
A.技術方面的特性 B.社會方面的特性
C.心理方面的特性 D.安全方面的特性
2.“辨識、理解和實施滿足顧客需要的策略”屬于供應商關系管理中( )
A.計劃階段的活動 B.組織階段的活動
C.控制階段的活動 D.改進階段的活動
3.下列不屬于卓越績效模式的質量獎是( )
A.日本的戴明獎 B.美國的馬爾科姆·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
C.歐洲質量獎 D.中國質量管理獎
4.體現顧客忠誠的表現有( )
A.顧客所做的 B.顧客所說的
C.顧客期望有更多滿意的供應商可選擇 D.主要測量現有顧客的滿意度
5.反映一個組織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價值,這是指( )
A.組織的使命 B.組織的核心價值觀
C.組織的愿景 D.組織的社會責任
6.在績效考核的客觀考核方法中,屬于個人工作指標的是( )
A.銷售額 B.廢次品率C.事故率 D.能耗率
7.下列質量觀念中,屬于“大質量”觀的是( )
A.制造有形產品 B.質量被視為經營問題
C.直接與產品的制造相關的過程 D.質量管理培訓集中在質量部門
8.構成現代質量管理的各種模式的精神實質是( )
A.全面質量管理 B.卓越績效模式
C.ISO9000族標準 D.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
9.根據日本質量管理專家狩野紀昭對質量特性的分類,代表最低限度期望的特性是( )
A.賦予特性 B.必須特性C.線性特性 D.魅力特性
10.按照組織業務過程的分類,給核心過程提供基礎保證的活動過程屬于( )
A.設計過程 B.生產提供過程C.支持過程 D.供應和合作過程
11.通過“排除故障”或采取“糾正行動”使過程恢復到原有的水平,這樣的行為是( )
A.質量策劃 B.質量保證C.質量控制 D.質量改進
12.下列的維修活動中屬于糾正性維修的是( )
A.為設備加潤滑油 B.為故障設備更換零件
C.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 D.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
13.從一批數量為1000件的產品中隨機抽取20件產品,并對它的直徑進行檢測,則這20件產品組成一個( )
A.總體 B.個體C.樣本 D.樣品
14.信息管理好的組織,其數據和信息都很容易訪問或獲得,這表明數據和信息具有( )
A.及時性 B.可用性C.完整性 D.準確性
15.標高分析活動的最高境界是面向( )
A.本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 B.直接的競爭對象
C.同行企業 D.全球領先者
16.戴明指出,在出現的產品或服務問題中,由管理體系本身所致的比例約為( )
A.15% B.30%C.70% D.85%
17.古典的符合性質量的經濟模型認為( )
A.質量越高質量成本越高 B.質量越高質量成本越低
C.最優符合性質量是100% D.質量與質量成本之間沒有聯系
18.“3C”標志認證指的是( )
A.合格標志認證 B.安全標志認證C.中國強制認證 D.自愿性認證
19.統一是一種古老的標準化形式,其基本要求是( )
A.合理、適度 B.適時、適度C.尺寸的互換性 D.功能的一致性
20.根據函數的物理意義和微積分的知識,累積失效分布函數F(t)與可靠度函數R(t)之間的關系應為( )
A.F(t)=R(t) B.F(t)-R(t)=1C.R(t)-F(t)=1 D.F(t)+R(t)=1
21.表示四個事項中四組要素兩兩之間關系時,一般用( )
A.L型矩陣 B.Y型矩陣C.T型矩陣 D.X型矩陣
22.生產過程中的一般原因變異是指( )
A.一個過程中始終存在的,非人力可控的變異
B.一個過程中始終存在的,人力可控的變異
C.一個過程中非固有的,可指定原因的變異
D.一個過程中非固有的,不可指定原因的變異
23.一旦收集到數據,就必須對這些數據進行歸納,并以便于決策人員理解的形式展示出來。這一步驟通常被稱作( )
A.數據分析 B.數據綜合C.闡明結果 D.結果展示
24.傳統采購評價供應商績效的最重要標準是( )
A.采購物資總的占有成本 B.質量C.可用性和低價格 D.交貨期
25.當過程發生原材料混雜或短時間內有不熟練操作人員替崗時,直方圖形狀可能呈現( )
A.正常型 B.偏向型C.雙峰型 D.孤島
26.朱蘭認為,有效揭示顧客的需要包括的關鍵活動有( )
A.策劃收集顧客需要和過程 B.收集用顧客的語言表述的顧客需要
C.分析顧客需要并排出優先次序 D.將顧客的需要翻譯成“我們”的語言
E.建立測量指標與測量手段
27.組織的戰略計劃活動通常包括的步驟有( )
A.制定戰略目標 B.目標的展開C.用關鍵績效指標來測量進展狀況
D.評審進展狀況E.經營審核
28.高效團體的特征包括( )
A.相關的技能 B.相互的信任
C.談判技能 D.保證質量E.恰當的領導
29.績效測量的步驟包括( )
A.明確前提條件 B.計劃測量活動C.對新的測量指標進行試驗
D.收集數據E.分析、綜合、闡明結果并展示結果與建議
30.從可靠性分析和研究的層次和對象看,可靠性可區分為( )
A.固有可靠性 B.實現可靠性
C.元件可靠性 D.產品可靠性E.系統可靠性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1.計量數據32.ISO9000族標準33.流程圖34.績效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5.舉例說明質量改進阻力的類型。
36.歐洲質量獎模型基于的基本價值觀體現在哪些方面?
37.簡述實現顧客滿意的途徑。
38.簡述認證的基本過程。39.簡述可靠性試驗的種類。
五、論述題(本大題10分)
40.試述質量對經濟性的影響及研究質量成本對質量改進的促進作用。
六、計算題41.某機械零件技術要求為 30±0.028mm,經隨機抽樣測得過程的樣本均值 =30.01mm,樣本的標準偏差為s=0.006mm。試計算過程能力指數,并判斷過程能力狀況和給出后續處理措施。
42.某QC小組對中繼線插頭焊接缺陷進行了調查,得到如下表的數據。試作排列圖并指出主要問題所在。
缺陷項目 | 插頭內有焊錫 | 插頭假焊 | 插頭焊化 | 插頭槽徑大 | 絕緣不良 | 芯線未露 | 其它 |
頻數 | 200 | 526 | 3368 | 382 | 156 | 120 | 123 |
一.1.C 2.A 3.D 4.A 5.A 6.C 7.B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B 15.D 16.D 17.A 18.C 19.B 20.D 21.D 22.A 23.A 24.C 25.D
二、26.ABCDE 27.ABCED 28.ABCE 29.ABDE 30.CED
三、31.凡是可以連續取值的,或者說可以用測量工具具體測量出小數點以下數值的數據。
32.是指由ISO/TC176(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是關于質量管理體系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33.就是用一些簡單、容易識別的標識符號表示一個過程的步驟(或活動)的圖示技術。
34.就是任務在數量、質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況。
四、35.(1)來自于錯誤認識的阻力;
(2)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
(3)來自習慣和惰性的阻力。
36.(1)結果導向
(2)以顧客為中心
(3)領導與堅定不移的宗旨
(4)基于過程和事實的管理
(5)人員發展與參與
(6)持續學習、創新與改進
(7)伙伴關系的建立
(8)公共責任
37.(1)識別顧客需要和期望
(2)將顧客預期質量轉化為產品和服務規范,即設計質量
(3)根據設計質量輸出產品和服務,即實際質量
(4)根據實際質量和預期質量形成顧客所感知到的質量
(5)根據感知質量進行測量和反饋
38、(1)尋求認證的組織向認證機構提出認證申請
(2)認證機構受理申請
(3)認證機構指定審核人員實施認證審核或審查
(4)認證評價與批準
(5)認證機構實施認證后監督和檢查。
39.從實驗的目的來看,通常有:
(1)可靠性測定試驗
(2)可靠性鑒定試驗
(3)可靠性驗收試驗
(4)環境應力篩選試驗
(5)可靠性增長實驗
五、40.(1)質量對經濟性的影響:
①對于增加收益的影響,涉及的是有關如何增加“顧客滿意”的問題
②對于降低成本的影響,是關于如何減少“顧客不滿”的問題
(2)研究質量成本對質量改進的促進作用:
①確認某一單位造成的最大損失和需要消除的具體成本
②為有關項目所采取的治療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測量的尺度
③評估公司的整體質量狀況并確定未來的改進項目。
六、41.(1)判斷分布中心與規范中心是否重合
規范中心M=30mm分布中心x=30.01mm
不重合
(2)計算過程能力指數: 0.01mm
(3)過程能力指數為0.1
(4)判斷過程能力屬于3級水平,過程能力不充分
(5)應采取的措施
①分析分散程度大的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進
②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情況下,放寬容差范圍
③加強質量檢驗,進行全數檢驗或增加檢驗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