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7月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39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把0-8歲兒童的教育稱為幼兒教育的國家是( B )1-2
A.中國 B.美國
C.英國 D.日本
2.原始社會對兒童實行的是( C )1-5
A.公有私育 B.私有私育
C.公有公育 D.私有公育
3.1907年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 A )1-7
A.兒童之家 B.幼稚園
C.性格形成新學園 D.托兒所
4.學前教育問題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學前教育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是( B )1-7
A.20世紀5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
5.早期教育首先影響孩子的發展是( A )2-47
A.智力 B.生理
C.性格 D.心理
6.托幼機構的教育特點具有( D )1-4
A.早期性 B.情感性
C.隨機性 D.計劃性
7.在社會學研究中,第一次用“社區”一詞的是( C )2-57
A.托馬斯 B.珍妮特
C.滕尼斯 D.米尼
8.根據美國學者Bronfenbrenner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劃分,幼兒所處的環境分為四種不同的界域,即( A )2-62
A.微系統、中央系統、外部系統和宏觀系統
B.周圍系統、中央系統、外部系統和宏觀系統
C.微系統、內部系統、外部系統和宏觀系統
D.微系統、中央系統、周圍系統和宏觀系統
9.幼兒園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 B )3-94
A.學習 B.游戲
C.勞動 D.生活
10.認為“兒童發展是一個順序模式的過程,這個模式是由機體成熟預先決定和表現的”是( C )3-101
A.弗洛伊德 B.皮亞杰
C.格塞爾 D.華生
11.《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寄宿制幼兒園每日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 C )4-134
A.1小時 B.2小時
C.3小時 D.4小時
12.幼兒園合理控制光線,要求窗戶的面積應是地面的( A )4-141
A.1/4-1/2之間 B.1/4-1/3之間
C.1/3-1/2之間 D.1/5-1/2之間
13.實施學前創造教育課程要求環境布置的內容應隨季節、節日、教學任務、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和能力的變化而不斷更新,體現了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中的( C )4-133
A.適合性原則 B.效用性原則
C.動態性原則 D.主體性原則
14.以下不是現代優質師幼關系特征的是( D )5-175
A.互動性 B.互主體性
C.分享性 D.權威性
15.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 A )5-152
A.人際關系 B.社會關系
C.師生關系 D.上下級關系
16.注重以游戲為班級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建立值日生制度等是( B )6-206
A.小班指導的重點 B.中班指導的重點
C.大班指導的重點 D.混齡班指導的重點
17.注重如何發現、選擇及組織那些從事成人事務必須具備經驗的目標,這樣的課程定義指的是( C )7-219
A.課程即學科 B.課程即計劃
C.課程即目標 D.課程即經驗
18.幼稚園五指活動課程的提出者是( A )7-239
A.陳鶴琴 B.陶行知
C.張宗麟 D.張雪門
19.結構主義的幼兒園課程的理論基礎是( B )7-248
A.維果茨基的理論 B.皮亞杰的理論
C.華生的理論 D.杜威、皮亞杰、維果茨基的理論
20.蒙臺梭利、杜威、德可樂利以及烏索娃等相繼提出了有代表性的( D )8-292
A.幼兒園教學目標 B.幼兒園教學方法
C.幼兒園教學內容 D.幼兒園教學理論
21.把幼兒園教學等同于上課,反應出( A )8-296
A.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理解誤區 B.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理解誤區
C.幼兒園課程設計的理解誤區 D.幼兒園教師角色的理解誤區
22.要求對幼兒的教學應該以真實的經驗與事件為基礎,表現的是幼兒學習特點中的( C )8-300
A.模仿性 B.游戲性
C.活動性 D.直觀性
23.根據教學和學習的需要。把全班幼兒分兩個及以上的小組,再根據各小組的特點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這被稱為( D )8-320
A.集體教學 B.區域教學
C.游戲教學 D.小組教學
24.把孔子的某一教育經驗概括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的學者是( C )9-327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25.因人施教的理論基礎是( D )9-328
A.智力類型的差異 B.學習類型的差異
C.氣質類型的差異 D.個別差異
26.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研究指出,每個人至少擁有的智力有( C )9-328
A.5種 B.6種
C.7種 D.8種
27.因人施教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尊重兒童的基本權利,( D )9-337
A.提供多元智力課程
B.采取多種教學方式
C.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提供適合其接受能力和學習速度的教育活動
D.提供多自由的、多選擇的開放式教育活動
28.如果增加活動內容、活動材料、活動伙伴、活動時空等因素的自由選擇性,會更易實現該模式的因人施教的目標。這針對的教學模式是( A )9-340
A.活動模式 B.問題解決模式
C.發現法 D.方案設計法
29.應該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特殊需要建立新區,這體現的是( B )9-346
A.分組活動中的因人施教的策略 B.分區活動中的因人施教的策略
C.集體活動中的因人施教的策略 D.個體活動中的因人施教的策略
30.整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實施階段工作的基礎是( C )10-389
A.專家評估 B.實地考察
C.托幼機構的自評 D.計劃實施總結反思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學前公共教育1-4
答:
指由家庭之外的社會(包括國家、社區、單位、私人)指派專人組織實施的、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活動的總和。
32.因人施教3-93
答:
指幼兒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采取適合于他(她)的特點的方式方法,
對他(她)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幫助他(她)進步,促進他(她)發展。
33.幼兒園教學8-298
答:
指在平等的基礎上,教師對幼兒所有學習活動的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支持、幫助與引導和幼兒自主建構的辯證統一過程。
34.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10-366
答:
指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在園幼兒的發展變化及構成其發展變化的諸種因素所進行的價值判斷。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5.簡述社區教育的特點。2-58
答:
(1)整體性
(2)區域性
(3)全面性
(4)平等性
(5)有效性
36.簡述幼兒園活動區創設的基本原則。4-143
答:
(1)目的性原則
(2)層次性原則
(3)系統性原則
(4)動態性原則
(5)安全性原則
37.簡述HIGH/SCOPE課程模式中PWRE的涵義及其課程的主要內容。7-246
答:
一、PWRE的涵義
P( plan)指制定計劃,兒童自己計劃在活動中要去做什么。
W( work)指工作、活動,兒童按已經做出的計劃進行各自的活動。
R( representation)指描述,兒童以某種方式將自己的活動和結果再現出來。
E( evaluation)指評價,即兒童參與評價。
二、課程的主要內容
1、課程目標
2、課程內容
3、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4、課程評價
38.簡述NAEYC(1999)提出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6個因素。10-364
答:
(1)師幼比例
(2)班級規模
(3)教師資格
(4)教師的穩定性和連貫性
(5)日常活動的內容和結構
(6)空間和設備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9.聯系實際,談談幼兒教師應該扮演的角色。3-104
答:
(1)幼兒教師是幼兒的養護者。
幼兒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生理特點和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安全的環境,進而滿足他們在生理和情感上的需要;要用愛心、耐心照顧幼兒,保護幼兒的生理健康,促進其健康成長。
(2)幼兒教師是幼兒學習的促進者和支持者。
幼兒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為他們創設良好的、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環境,并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來支持和促進他們的學習。
(3)幼兒教師是幼兒行為的輔導者。
他們應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細致觀察幼兒的行為、情感,利用各種適宜的策略來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4)幼兒教師是幼兒課程的設計者和實施者。
幼兒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來確定適宜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來確定教學的內容和范圍,幫助幼兒豐富和擴展經驗。
(5)幼兒教師是幼兒發展的研究者、診斷者和評價者。
幼兒教師應通過觀察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情況來改進教學,研究出更適宜的教學計劃。
40.聯系實際,談談幼兒班級生活的特點。6-188
答:
(1)生活節律性
在滿足幼兒生活需要方面,一般要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形成規律性的生活節律,形成幼兒有規律的生活。
(2)保教滲透性
保教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教中有保、保中有教,這是我國幼兒園教育實施的基本原則之一。
(3)活動多樣性
不僅要有各種不同的教育活動,還要有滿足幼兒生活需要的保育活動,戶內外的生活、游戲、教學、勞作等活動是不可缺少的。
(4)內外互動性
幼兒班級不僅能夠實現班級內部的互動,而且也包括了幼兒班級與外界的互動,有時還發生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互動。
(5)班級的組織性
幼兒班級本身就是一種組織,在這個組織中,教師、幼兒以及教師與教師、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形成的備種關系是該組織的基本關系。
五、應用題(本大題10分)
41.教師為了讓一個孩子坐得端正些,不是直截了當告訴孩子“我覺得你那樣坐著不好看”,而是用一種比較的方式:“你看某某坐得多好看,再看看你,簡直沒有骨頭。”被批評的孩子斜眼看了一下某某,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態。勉強挺了挺自己的小肚子。
試分析教師的這種教育方式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如果你碰到這種情況,你會如何處理?5-160
答:
(1)雖然教師的用意是好的,這種表揚一個批評另一個,肯定一個否定另一個的做法,無意中在孩
子們中間制造了某種不和諧,使孩子們之間彼此不服氣,形成一定的隔閡。
(2)在幼兒教育活動及日常生活中,教師為了維護規則、紀律,經常把那些在他看來遵守規則、有紀律性的孩子作為其他兒童的榜樣,這樣本是恰當的教育策略,但教師應該做適宜的比較。
(3)我會說像某某的坐姿是正確的聽課姿勢,這樣有利于專心的聽課,用間接的方式表揚一個學生。同時不能用貶義的詞批評另一個坐姿不好的學生,而是在他糾正好自己的姿勢之后進行鼓勵,以便強化這種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