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46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教育漫話》的作者是( B )1-9
A.馬卡連柯 B.洛克
C.杜威 D.夸美紐斯
2.學校德育產生于( D )3-39
A.社會主義社會 B.資本主義社會
C.封建社會 D.奴隸社會
3.批判繼承我國古代德育傳統的基本出發點和目標是為了( A )3-51
A.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德育體系
B.繼承民本思想和剛健有為思想
C.繼承勞動人民的德育思想
D.建立資本主義的現代德育體系
4.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人的品德發生、發展的順序,每一年齡階段的變化過程和速度大體上是相同的、穩定的,這說明人的品德發展具有( B )4-71
A.順序性 B.穩定性
C.階段性 D.均衡性
5.關于“人的品德”的論述,正確的是( D )4-72
A.人的品德是主觀自生的
B.人的品德是先天神定的
C.人的品德是由環境機械決定的
D.人的品德是個體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6.童年期兒童品德發展的主要特征是( A )4-75
A.協調性 B.動蕩性
C.適應性 D.兩義性
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5-86
A.德育的社會性質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
B.德育是由政治制度決定的
C.政治經濟制度對德育有制約作用
D.科學技術對德育有制約作用
8.德育目標的客觀性是指( C )6-98
A.德育目標的存在形式是客觀的 B.德育目標的表現形式是客觀的
C.德育目標的內容和產生是客觀的 D.德育目標不反映人的主觀愿望
9.不同社會的德育目標是不同的,這說明德育目標具有( C )6-98
A.歷史繼承性 B.階級性
C.社會歷史性 D.民族性
10.關于“德育內容”的敘述,錯誤的是( A )6-105
A.不同社會、不同民族的德育內容沒有差異
B.階級社會的德育內容具有階級性
C.不同社會、不同階級可以有一些共同的道德規范
D.德育內容具有歷史性,不同社會的德育內容不同
1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7-117
A.德育過程是一種教育活動過程
B.德育過程就是品德形成過程,二者沒有區別
C.德育過程是將一定社會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學生品德的過程
D.品德形成過程是一種人的德性發展過程
12.關于“德育方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D )9-165
A.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傳道方式的總和
B.德育方法是受教育者受教修德方式的總和
C.德育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無規律可言
D.德育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需依具體時間、地點、條件而定
13.評議說理法的方式主要有( A )9-154
A.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B.講解法、談話法、調查法
C.講解法、談話法、示范法 D.講解法、閱讀指導法、陶冶法
14.德育形式主要是指( A )10-167
A.德育實施途徑 B.德育實施方法
C.德育實施手段 D.德育實施目標
15.要做好班集體工作,首先必須( A )11-189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B.選擇培養班干部
C.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D.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16.關于“品德修養”和“德育”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D )12-204
A.品德修養是一種自我活動,與德育的目標無關
B.品德修養是一種自我活動,與德育的內容無關
C.品德修養與德育的過程具有不同步性
D.品德修養存在于德育過程中
17.品德測評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止測評者個人情感因素對測評結果的影響,這說明品德測評必須堅持( B )13-227
A.方向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民主性原則 D.可行性原則
18.品德測評不僅是對德育結果的診斷,同時也為德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客觀依據,這說明品德測評具有( C )13-225
A.診斷作用 B.強化作用
C.調控作用 D.監督作用
19.家庭德育的內容是全面的,但重點是( D )14-239
A.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B.政治教育和法紀教育
C.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D.道德教育和法紀教育
20.在學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必須反對“一言堂”和“家長制”作風,這說明學校德育管理必須堅持( D )16-280
A.方向性原則 B.科學性原則
C.規范性原則 D.民主性原則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1.德育的內涵。2-22
答: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需要,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傳、修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紀、道德品質的教育活動。
22.政治經濟制度對德育的制約作用。5-86
答:
(1)制約德育的社會階級性質
(2)制約德育的支配權
(3)制約德育的目標
(4)制約德育的內容
(5)制約德育方法的性質和特點
23.班集體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1-196
答:
班集體德育工作除有遵循德育原則外,還應遵循以下要求:
一、全面負責,全面安排
1、對全班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
2、以學為主,全面安排學生活動
二、面向全班,照顧個別
1、面向全班學生
2、面向班集體
3、根據本班學生特點和班級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
4、根據各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長善救失
5、照顧班上學生的不同部分、類型和層次
三、善始善終,循序漸進
1、抓好起始班的工作
2、立足于“始”,放眼于“終”,循序漸進地開展工作
3、做好畢業班的工作
四、協調一致,互相配合
1、協調班集體內各種教育力量
2、協調班集體與家庭及社會有關方面的教育力量
24.社會德育的特點。14-245
答:
(1)廣泛性和多樣性
(2)復雜性
(3)自主選擇性
(4)隱形性
(5)快速性和靈活性
25.德育工作者勞動的意義。15-256
答:
(1)繼承和傳播社會思想道德
(2)塑造人的靈魂,對人的健康發展起主導作用
(3)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知行統一原則的涵義及貫徹要求。8-136
答:
一、涵義
這個原則要求德育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又要重視實際鍛煉,既要提高學生的品德認識,又要使學生作出相應的品德行為,以便把理論和實際、知和行統一起來。
二、貫徹時的要求
1、聯系實際,講清理論。
2、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踐活動。
3、教育學生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27.談談指導學生進行品德修養應注意的問題。12-217
答:
(1)把指導學生品德修養納入學校德育計劃
(2)激發學生品德修養的愿望和積極主動性
(3)幫助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4)啟發學生制訂品德修養計劃,幫助學生立志自勉
(5)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我品德鍛煉
(6)幫助學生克服品德修養中的障礙
(7)教育學生養成品德修養的習慣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5分)
28.請結合有關德育原理分析下列案例,說明班主任的教育藝術。10-183
綠葉小學有個腦癱孩子小秦,做任何事都要比正常的孩子困難。同學認為小秦活著沒意思,也有的認為他不該來上學,這樣就不會出丑。對于同學們的看法,班主任張老師決定抓住這一契機,讓同學們對小秦進行一次采訪。
采訪話題包括:(1)你患腦癱可以在家休息,為什么還要來上學?(2)你行動不便,怎么每天還是那么快快樂樂?(3)你有沒有感到自卑?(4)你做任何事情都比我們困難,你會怨恨嗎?
通過采訪,小朋友們了解了小秦從一個不會坐、立、走的腦癱孩子到會坐、立、走的經歷。為了能實現從輪椅上站起來的愿望,小秦稚嫩的腿上已動了多次手術。
同學們發現小秦雖然有殘疾,但對一切都充滿了希望,他不僅沒有悲觀失望,還快樂地生活著。同學們意識到,小秦具有的這些品質正是他們所缺乏的。大家都表示要向小秦學習,做生活的強者。
答:
班主任是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教師。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班主任的具體任務和職責很多,其中的一項主要任務和職責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1)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學生,并爭取其他任課教師、團隊組織、社會有關方面和學生家長的配合,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
(2)班主任特別要精心組織、培養健全的班集體,并通過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集體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萁中班會是一種重要的形式。班會有一周一次或隔周一次的固定性班會,也有不定期的主題班會。班主任應該根據學校總的要求,班級的基本情況,并針對學生每一階段表現出來的具體情況和問題,組織班會活動,確定班會主題。主題班會一定要主題鮮明,充分準備,要把準備班會的過程變成教育學生的過程。
(3)班主任在加強集體教育的同時,應重視對學生的個別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同問題,不同對待。
(4)在整個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要以“三好”為目標,學習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學習和其他活動進行教育。特別是要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掌握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業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