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
課程代碼:0032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狹義的文化又稱(B)
A.國別文化 B.人文文化 C.民族文化 D.歷史文化
2.下列選項中,屬于文化學研究基礎單位的是(D)
A.文化現象 B.文化產品 C.文化思潮 D.文化事象
3.被中國古人稱為“表里山河”的地帶是(D)
A.青藏高原地帶 B.華北平原地帶 C.江漢平原地帶 D.黃土高原地帶
4.古埃及文明發源于(B)
A.兩河流域 B.尼羅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發拉底河
5.中國古代的林木亂砍濫伐,在北方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統治者太喜歡(C)
A.大興水利 B.大興武功 C.大興土木 D.大興文治
6.司馬遷的《史記》是(A)
A.紀傳體通史 B.紀傳體斷代史 C.國別史 D.典志史
7.從夏代起,中國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國之前,歷史的顯著特征是(C)
A.部落的代興 B.部族的代興 C.族群的代興 D.方國的代興
8.“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一語反映的是(C)
A.三皇五帝時代的史實 B.夏朝史實 C.商朝史實 D.西周史實
9.下列各項中,時代、作者、農書名相一致的是(D)
A.唐賈思勰《齊民要術》B.宋陸龜蒙《耒耜經》C.元王楨《農政全書D.明宋應星《天工開物》
10.下列選項中,屬于北方麥黍型農耕文化主要標志的是(A)
A.栽培高粱 B.整修田埂 C.使用水車 D.栽培水稻
11.我國古代,金鑾殿、寺廟、官府等建筑物在選址時所取的朝向是(B)
A.正東 B.正南 C.東南 D.西南
12.我國西晉時期著名的醫學著作《脈經》的作者是(A)
A.王叔和 B.皇甫謐 C.孫思邈 D.李時珍
13.宗法制度瓦解的時期是(B)
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秦朝 D.漢朝
14.在周代,與宗法制密切相關的制度是(D)
A.三公九卿制 B.井田制 C.察舉制 D.分封制
15.秦朝,中央主管兵權的軍事長官、協助皇帝處理軍務的是(C)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6.舉行觀燈、舞龍、耍獅等禮俗活動的傳統節日是 (A)
A.元宵節 B.中秋節 C.端午節 D.重陽節
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觀點的文章是(C)
A.《禮論》 B.《正論》 C.《天論》 D.《樂論》
18.周代,人們四時祭祀祖先,秋祭叫(C)
A.礿 B.禘 C.嘗 D.烝
19.著有《抱樸子》、《金匱藥方》等書的著名道士是(D)
A.寇謙之 B.丘處機 C.孫思邈 D.葛洪
20.唐代最有名的軟舞是(C)
A.《胡騰》 B.《胡旋》 C.《綠腰》 D.《霓裳羽衣舞》
21.在言語形式方面,主張言辭華美的是(D)
A.孔子 B.老子 C.楊雄 D.陸機
22.普通話的基礎方言是(B)
A.北京話 B.北方話 C.南方話 D.官話
23.隸書的成熟期是在(B)
A.秦代 B.漢代 C.隋代 D.唐代
24.佛教在中國的衰落階段是(D)
A.東漢魏晉時期 B.東晉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明清時期
25.現代新儒家的鼎盛時期是(C)
A.20世紀30年代 B.20世紀40年代 C.20世紀50、6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6.下列選項中,屬于文化政策的有(ABDE)
A.民族政策B.文藝政策C.財政政策 D.宗教政策E.語言文字政策
27.《禹貢》九州中的梁州包括(AB )
A.華山以南地區 B.怒江以東的漢中、四川盆地
C.渤海、泰山之間的地區 D.黃河、淮河之間的地區 E.湘江以北地區
28.夏人的大本營包括(AC)
A.豫西 B.楚西 C.晉南 D.魯西 E.越北
29.下列各項中,屬于節日飲食的有(AC)
A.元宵 B.米飯 C.月餅 D.饅頭 E.粥
30.古代婚姻“六禮”就是婚禮的六道儀式,它們是(AD)
A.納采、問名、納吉 B.定聘、拜天地、鬧洞房 C.問話、拜堂、回門 D.納征、請期、親迎
E.分大小、拜舅姑、廟祭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文化傳統:是貫穿于民族和國家各個階段的各類文化的核心精神。
32.名家:名家又稱刑名家,創始人是春秋時代鄭國的鄧析,戰國時代的代表人物有公孫龍、惠施等。其先后的理論有“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和“離堅白”、“合同異”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與實際(即“名”與“實”)的關系問題。
33.永嘉之亂:晉永嘉二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山西平陽稱帝,國號漢,永嘉五年,劉淵的軍隊攻陷洛陽,俘虜晉朝皇帝,史稱“永嘉之亂”。其最
大的結果是北方邊地民族的大舉內侵和漢族人群的大規模遷移。
34.七巧板:也稱“七巧圖”、“智慧板”,是漢族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其原理是占算中的“出入相補原理”。
35.郡縣制:郡、縣早在戰國時代,已成為各國內一般行政區劃,秦朝汲取西周分封制導致王權削弱的教訓,以郡縣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在地方上建立起郡、縣兩級地方行政機構,直屬中央,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たh制至清代基本沿襲未改,只是“郡”的名稱歷代稍異。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元明時期南北文化對峙的新變化。
答:到了元明時期,南北文化對峙的新變化是:統一的國家出現了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經濟中心在南方的局面。(2分)北方在經濟上的落后,主要表現為單一農業經濟占上風;(2分)而南方早已經過了該階段,并形成了農工商全面興盛的局面。(2分)
37.簡述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分布狀況。
答:①黃河、長江兩大流域;(2分)②東南、西南及華北、東北廣大地區;(2分)③其主要文化形態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2分)
38.簡述社區文化互動的歷史價值。
答:①社區文化活動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為一個地方社會的共同活動;(2分)②社區文化活動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質;(2分)③社區文化活動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遺產。(2分)
39.簡述“家天下”的政權模式。
答:①所謂“家天下”,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舊家族的代行與衰亡。(1分)②秦始皇自命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孫世代傳襲皇位;漢代,劉邦與臣僚約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保2分)③在皇位繼承上,歷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長子繼承制。(1分)④從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結束達2000年之久,一部中國政治變遷史,就是一部家族統治的興亡史。(2分)
40.簡述荀子的“約定俗成”理論。
答:荀子提出的“約定俗稱”理論,第一次闡明了語言的社會本質,(3分)正確說明了詞的意義和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3分)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答:道教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對中國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響教大。(3分)以古代醫學、化學、藥物學為例加以論證。(3分)其次是道教廣泛、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學藝術。(4分)
42.試述中國制度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答:①中國文官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產生過很大影響。(4分)②中國文官制度與科舉制給啟蒙思想家留下深刻印象。(3分)③中國科舉取士制度給西方官員的錄用方法極大啟發。(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