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公共政策試題及答案
課程代碼:0031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后行為主義研究方法的代表理論之一是( )
A.伊斯頓的政治系統理論分析框架 B.阿爾蒙德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分析框架
C.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 D.多伊奇關于政治系統中的信息溝通的理論
2.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對行為主義方法論進行批評的代表人物為( )
A.伊斯頓 B.拉斯韋爾C.阿爾蒙德 D.德洛爾
3.決策者有限理性命題的提出者是( )
A.林德布洛姆 B.杜魯門C.貝塔朗菲 D.西蒙
4.屬于公共政策學次級概念的是( )
A.政策替代 B.政策訴求C.政策宣示 D.政策變動
5.提出集團模型的學者是( )
A.杜魯門 B.戴伊C.伊斯頓 D.瓊斯
6.一些國家公務員制度條例規定高薪養廉,這體現了公共政策的( )
A.引導功能 B.分配功能C.管制功能 D.調控功能
7.關于政策分類,錯誤的是( )
A.單目標政策和多目標政策 B.程序性政策與非程序性政策C.個體政策和群體政策 D.初始政策和反饋政策
8.適用白皮書的政策環節是( )
A.政策選擇 B.政策決定C.政策宣示 D.政策分析
9.對公共選擇理論表述正確的是( )
A.其基本假定是“政治人”假設和交易經濟學B.其假定理性人為經濟人
C.公共決策過程中,具體決策過程先于民主規則 D.它只限于研究市場決策
10.在公共政策運行的邏輯流程中,處于政策決定階段的是( )
A.政策議程 B.政策分析C.政策選擇 D.政策修正
11.邊界分析法的步驟為( )
A.飽和抽樣—邊界估計—誘導性提問B.誘導性提問—飽和抽樣—邊界估計
C.飽和抽樣—誘導性提問—邊界估計D.邊界估計—誘導性提問—飽和抽樣
12.美國政策規劃的“鐵三角”主要包含( )
A.利益集團、公民團體和政府執行局B.利益集團、議會委員會和地方政府
C.利益集團、議會委員會和政府執行局D.政黨、議會委員會和政府執行局
13.政策規劃的單一式主體通常為( )
A.立法機關 B.政府有關機構C.公眾 D.司法部門
14.在預測性評估方法中屬于直覺預測法的是( )
A.德爾菲法 B.時間序列分析C.投入—產出分析 D.成本分析
15.政策方案的評估和擇優首先要關注( )
A.評估和擇優的標準問題 B.各方案間的比較C.使用“逆向決策”的方法 D.對所選方案進行審查和評定
16.提出政策執行過程模型的學者是( )
A.史密斯 B.麥克拉夫林C.雷恩 D.薩巴提爾
17.反映觀望式政策執行的現象是( )
A.“陽奉陰違” B.“土政策”C.“軟拖” D.“掛羊頭,賣狗肉”
18.政策執行過程中的起始環節是( )
A.物質準備 B.組織準備C.政策試驗 D.政策宣傳
19.政策執行時出現“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現象,其原因為( )
A.執行者的認知缺陷 B.執行者的利益驅使C.執行機構的管理缺陷 D.執行準備不充分
20.屬于內部評估方式的是( )
A.立法機構評估 B.政府部門評估C.投資者評估 D.專業咨詢公司評估
21.政策調整的本質是( )
A.漸進性的 B.斷裂性的C.變革性的 D.激進性的
22.美國公共政策學者瓊斯提出的政策周期理論是( )
A.功能性政策周期 B.反復性政策周期C.階段性政策周期 D.結構性政策周期
23.從政策涉及范圍來說,地區政策預測屬于( )
A.宏觀政策預測 B.中觀政策預測C.微觀政策預測 D.系統政策預測
24.咨詢人員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在合理適度的信息加工中,盡可能挖掘隱藏在政策信息中對客戶有利的因素,這體現了政策信息咨詢中的( )
A.準確全面原則 B.客觀公正原則C.最小努力原則 D.優勢放大原則
25.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的咨詢屬于( )
A.決策咨詢 B.政策信息咨詢C.反饋政策咨詢 D.政策內容咨詢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分,共5分)
26.公共政策系統包括( )
A.政策主體系統 B.政策支持系統 C.政策客體系統 D.決策系統E.反饋系統
27.我國公共政策的形式構成主要包括( )
A.中國共產黨的政策 B.人大決策C.政協決策 D.行政決策E.民主黨派的政策
28.在現代社會中,公民影響公共政策的方式有( )
A.投票 B.民意測驗C.請愿 D.罷工E.游行示威
29.政策問題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
A.邊界分析法 B.多角度分析C.類別分析法 D.類比分析法E.頭腦風暴法
30.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執行偏差矯正的途徑有( )
A.政策替代 B.政策修正C.政策增刪 D.政策更新E.政策廢止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1.簡述理性主義模型中“理性人”的特征。32.簡述政治體制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33.簡述公共政策問題的基本內容。34.簡述公共政策執行的定義與本質。35.簡述克服阻力,實現政策終結的策略。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6.試述政策執行偏差產生的原因。37.試述影響公共政策評估的重要因素。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5分)
38.試從政策合法化角度分析以下案例:
某市一直為缺水而煩惱。為了度過“水危機”,市政府頻頻出招,其中在媒體講得最多的可能就是關閉桑拿房的舉措了。城市用水管理部門下發了《關于對桑拿洗浴業暫停經營用水的通知》,強行掐掉供水管線、拆除水表。某日,市政府在下發的一個文件(大政發[2001]22號)中指出,為了緩解供水緊張局面,要求全市6個區及開發區區域內的桑拿洗浴場所,除星級酒店、涉外賓館和大眾浴池外,從通告發布之日起全部關閉,逾期不關的,市政府將采取查封洗浴場所等措施強行關閉。
該政策引起各方極大關注,桑拿業主們向市政府提出了強烈質疑。
業主A懷疑市政府的這一政策是否觸犯了《企業法》。他說:“我們都是合法注冊的企業……然而現在以限水為由關掉我們的企業,剝奪我們企業的經營權,政府關掉我們企業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業主B說:“依照法律,政府主管水資源分配的惟一行政主管機關,只能是市公用事業局,然而市公用事業局也只有限水權,并沒有關掉企業的權力。”
業主C說:“桑拿業是用水行業,政府當初既然批準營業,當然就賦予了企業的用水權。和化工、紡織、啤酒、飲料等行業相比,桑拿業遠非高耗水的行業。為什么那些行業只是壓用水規模(有的連壓也沒壓),而桑拿業卻要一刀切關掉?”
某法學專家指出:根據《水法》,如果地方確實出現水資源極度稀缺,政府有權對之加以調控。比如不向部分需求方提供這個資源,或者用水表控制用量,超出限制部分加收費用,或者掐掉他的水管。因此造成的損失,政府不用承擔責任。但該市政府只能禁止經營者使用自己控制的水資源,而不能禁止他經營,將人家的經營場所封掉,這個就不合法了。
一、單選題
CDDAA CCCBC CCBAA ACDDB ACBDA
二、多選題
26 ABE27 ABD28 ABCDE29 ABCDE30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