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03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1895年,在《原強》一文中首先介紹了斯賓塞及其社會學的學者是( B )1-17
A.康有為 B.嚴復
C.章太炎 D.譚嗣同
2.對影響社會事實發生、變化的主客觀因素,從其因果聯系上加以說明的過程,指的是社會學的( B )2-36
A.描述性功能 B.解釋性功能
C.預測性功能 D.規范性功能
3.在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屬于定性方法的是( D )2-41
A.介入性研究 B.問卷調查
C.社會實驗方法 D.實地研究
4.初級社會關系是次級社會關系的基礎,但社會關系大量表現為( C )3-64
A.初級社會關系 B.血緣關系
C.次級社會關系 D.結合關系
5.人口資源具有兩重屬性,即自然屬性和( A )3-67
A.社會屬性 B.群體屬性
C.資源屬性 D.價值屬性
6.在自然資源的分類中,天然氣屬于( A )3-70
A.礦產資源 B.環境資源
C.生物資源 D.替代資源
7.組成文化的最小單位是( D )4-85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叢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質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現為提供知識和積累成果兩方面的是( C )4-86
A.反功能 B.價值功能
C.社會導向功能 D.整合功能
9.在美國社會學發展史上,對世界社會學發展最具影響力的,首推( B )1-13
A.哥倫比亞學派 B.芝加哥學派
C.哈佛學派 D.牛津學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學理論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D )2-51
A.社會批判理論 B.現象學社會學理論
C.溝通理論 D.結構化理論
11.人們認知與認同社會主導價值觀念的過程,被稱為( A )5-110
A.價值觀念社會化 B.思維社會化
C.思想社會化 D.文化社會化
12.美國心理學家哈維格斯特強調人的社會化是持續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會化過程分為( B )5-116
A.五個階段 B.六個階段
C.七個階段 D.八個階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認可的、有意義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別的事物的東西,被稱為( B )6-142
A.語言 B.符號
C.詞匯 D.語法
14.以成員的互動關系特征為標準,可以把群體分為( D )7-156
A.內群體和外群體 B.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C.成員群體和參照群體 D.初級群體和次級群體
15.一對夫婦沒有子女并自愿終生不育的家庭屬于( A )7-163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聯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6.為了使組織更有效地實現它的目標,必需使組織的結構和過程科學化和合理化,這種觀點來自于( A )8-184
A.科學管理理論 B.人際關系理論
C.組織行為理論 D.權變理論
17.根據韋伯對合法統治的分類,世襲制屬于( B )8-181
A.魅力型 B.傳統型
C.法理型 D.法治型
18.反映并決定其他一切關系的基礎的原始的關系——生產關系以及與之緊密相聯的經濟活動的規范和制度,被稱為( D )9-207
A.自發制度 B.派生制度
C.從屬制度 D.本源制度
19.屬于教育制度的顯功能的是( C )9-212
A.社會控制功能 B.縮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C.文憑功能 D.吸收剩余勞動力的功能
20.一個社區中的各種組織或子系統在本社區內部彼此之間的結構和功能關系,被稱為( D )10-228
A.社區塊狀格局 B.社區縱向格局
C.社區條狀格局 D.社區橫向格局
21.我國的農村社區大致有兩種形態,即( B )10-231
A.散村和鄉鎮 B.散村和集村
C.鄉鎮和村落 D.集村和鄉鎮
22.韋伯主張從三項標準來進行社會分層,即( A )11-255
A.經濟、政治和社會 B.經濟、政治和教育
C.經濟、政治和文化 D.政治、文化和教育
23.美國社會學家特納提出了兩種形式的社會流動,即( C )11-271
A.結構流動和自由流動 B.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
C.競爭式流動和贊助式流動 D.代內流動和代際流動
24.違反有關維護社會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規章條例的行為是( D )12-281
A.違例行為 B.違法行為
C.違規行為 D.違章行為
25.在失范理論中,既放棄了社會鼓勵的目標,也拋棄了社會認可的手段,這種適應方式被稱為( B )12-288
A.形式主義 B.退縮主義
C.反叛 D.革新
26.按照一整套條文規定,有某種組織體系加以推行的一種社會控制形式是( C )12-295
A.宏觀控制 B.外部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內在控制
27.在社會問題研究的理論中,認為不存在客觀意義上的社會問題的理論是( A )13-306
A.社會建構理論 B.社會解組理論
C.文化沖突理論 D.行為偏差理論
28.家庭矛盾沖突的一種極端行為表現是( D )13-314
A.夫妻離異 B.子女離家出走
C.家庭解組 D.家庭暴力
29.在社會預警系統中,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認識和參與社會問題防治的知識屬于( C )13-325
A.社會干預中心 B.社會支持網
C.警示教育體系 D.監測系統
30.按照社會變遷的人為參與和控制程度,社會變遷可以分為( A )14-331
A.自發變遷與有計劃變遷 B.社會改革與社會革命
C.社會進步與社會倒退 D.整體變遷與局部變遷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社會的基本特征有( BCDE )3-54
A.社會以群體為基礎
B.社會以人為主體
C.社會以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
D.社會以人與人的交往為紐帶
E.社會來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32.顯性的沖突方式可以分為( ABCDE )6-141
A.爭論 B.拳斗
C.械斗 D.仇斗
E.戰爭
33.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家庭出現了一些變遷,這些變化的主要表現有( BCD )7-167
A.家庭結構趨于復雜
B.家庭規模趨于縮小
C.家庭功能有所變化
D.家庭價值觀的認識趨向現代化
E.家庭生活方式個性化
34.現代城市社區的生活方式和傳統農村社區相比較具有的特征有( ABDE )10-235
A.社會分工復雜
B.家庭和初級群體作用減弱
C.社會變遷比較緩慢
D.人際互動趨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膚淺化
E.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異
35.社會控制的方式有( BCDE )12-296
A.精神控制 B.法律控制
C.道德控制 D.習俗控制
E.宗教控制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社會學本土化1-21
答:
社會學本土化是一種使外來社會學與本土社會的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學術過程。
37.宗教4-93
答:
從本質上說,宗教是人們對超人類、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與信仰,是現實世界在人的頭腦里的歪曲反映。從文化上講,宗教也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是調整人們社會行為的重要規范,是集信仰、觀念、組織、制度等于一體的復合體。
38.交換6-137
答:
交換指的是在一定的規則下,行為者為了獲得回報而行動、并獲得回報的社會互動形式。
39.私人部門8-188
答:
所謂私人部門,是指為私人所擁有,并以利潤最大化為組織目標,通過在市場上出售其產品或提供服務以求得利潤的各類工商企業組織,也稱為私有部門。
40.社會變遷14-328
答:
社會變遷,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基本形態的變異。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社會學的貢獻。1-7/8。
答:
(1)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
(2)馬克思將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應用于社會歷史領域,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
(3)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是經濟學著作,更是剖析資本主義社會及其社會結構的社會學篇巨著。
(4)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不但有其宏觀方面的理論體系,而且有其實踐內容。
(5)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社會調查的實踐證明,社會調查是社會學研究的基本途徑,是社會學理論的源泉。
42.簡述繼續社會化的意義。5-114
答:
繼續社會化之所以必要,是因為:
(1)社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任何個人的現有知識、才能,都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因而,基本社會化只是為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能力打下基礎,一個人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環境和要求,只有在個人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繼續學習,不斷提高。
(2)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面臨著知識的增長與更新急劇加快的潮流,因而,一個人如果不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繼續學習,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新知識,就可能被社會淘汰。
(3)基本社會化時期的教育范圍有較大的局限性,面對個人交往范圍的逐步擴大,必須充實更多更廣泛的社會生活經驗。
(4)人不僅僅是學習社會文化,還肩負著發展社會文化的責任,成年人在生活的實踐中更能主動地選擇和內化知識,更能通過學習開創未來。
43.簡述利益群體的相互關系。7-172
答:
(1)社會各利益群體的存在不是獨立靜止的,每一個利益群體總是處在同其他利益群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中。
(2)利益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從根本上說,是社會各利益群體的權利需要與義務承擔之間的矛盾運動。
(3)在社會中,每一個利益群體都具有一定的權利需要,并為實現本群體的利益而努力。
(4)同時,每一個利益群體又必須為其他群體的權利需要乃至整個社會的利益而承擔一定的義務。
44.簡述我國戶籍制度的特點。11-262
答:
戶籍制度,有兩大特點:
(1)它以城鄉劃界,把人固定在自己的出生地;
(2)戶籍與勞動用工制度、人事檔案制度和生活資源供應制度相配套。
45.簡述全球化在一般意義上的特征。14-345
答:
(1)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
(2)交通與通訊的全球化
(3)信息全球化
(4)政治的多極化
(5)文化全球化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闡述新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點。4-102
答:
(1)這次文化交流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中國是以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完全自主地進行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是清代的被迫交流。
(2)但是當前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有不對等的地方,即在物質交流方面,中國向西方出口,的產品技術含量低,西方向中國出口的產品技術含量高,這在勞動付出上是不對等的。在精神文化交流方面,中國從西方引進的多,而西方從中國引進的少。在互派留學生方面,中國派出的多,接受的少,二者不成比例。
47.試述中國社區建設的原因及其本質。10-245
答:
(1)中國社區建設的原因:
社區建設在中國的提出和廣泛開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城市社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發展的新變化、新情況和新要求。
(2)中國社區建設的本質:
從本質上看,中國社區建設是對傳統城市社會管理模式的制度變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