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教育管理原理試卷
課程代碼:0044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管理具有兩重性,管理與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相聯系的屬性稱之為( )
A.非政治性 B.政治性
C.社會性 D.復雜性
2.“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為中心”,這句話( )
A.是錯誤的,教育管理不應該追求效益 B.是對的,教育也是一種產業
C.是對的,符合教育管理的效益原理 D.對錯難辨
3.如果以單獨論述教育管理學的論著為標志,教育管理學最早應產生于19世紀末的美國,其標志是學者佩恩的( )
A.《教育行政》 B.《行政學》
C.《美國的教育行政》 D.《學校行政》
4.20世紀中期以后,很多國家開始調整教育管理的職能,分權制國家加強國家直接管理教育的重要標志是( )
A.英國較早成立的皇家督學團
B.法國于1975年通過的《哈比法案》
C.美國于1979年成立的中央一級的教育部
D.德國1968年頒布的《高等教育方向指導法案》
5.在美國,為了更好地為地方教育服務,建立了獨立的教育財政,鼓勵地方和學校舉辦一些國家急需的教育項目,為落后地區提供資助。所以有學者稱美國的教育行政為( )
A.服務型行政 B.監督型行政
C.計劃型行政 D.經營型行政
6.一個國家在對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前景做出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依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教育規劃本身的特點,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規劃的方法是( )
A.激勵方法 B.法治方法
C.組織調度方法 D.預測規劃方法
7.從歷史的角度看,有史以來最進步的一種人事任用制度是( )
A.委任制 B.考試錄用制
C.選任制 D.聘任制
8.我國以法律形式將教育方針固定下來的教育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9.教育行政執法過程中,行政執法主體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緊急情況下,采取的非法行為可以有效,這符合教育行政執法原則中的( )
A.自主性原則 B.合理性原則
C.應急性原則 D.靈活性原則
10.生源預測、師資預測都可以看成為教育預測中的( )
A.單對象預測 B.單一法預測
C.宏觀預測 D.微觀預測
11.在系統網絡中,凡是時間沒有緩和余地的活動就叫做( )
A.超前活動 B.滯后活動
C.關鍵活動 D.動態活動
12.在教育體制中,教育體制的載體是教育機構,教育體制的核心是( )
A.教育規范 B.教育領導
C.教育理念 D.教育思想
13.從層次而言,國家對某一方面、某一層次教育做出的規范屬于( )
A.宏觀規范 B.中觀規范
C.微觀規范 D.基礎規范
14.教育行政工作實際上是( )
A.以教育為中心 B.以教學為中心
C.以管理為中心 D.以信息處理為中心
15.教育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要注意反饋信息的( )
A.廣泛性 B.方向性
C.可靠性 D.準確性
16.認為領導是由權力、責任、服務三種要素所組成的統一體的領導學說是( )
A.領導活動說 B.領導影響力說
C.領導要素說 D.領導效能說
l7.籌措充足的教育經費,為教育發展提供資金保證是教育財務行政的( )
A.主要手段 B.重要途徑
C.首要職能 D.根本目的
l8.學校管理目標是衡量學校成員管理活動過程和結果的標準,只有加強控制,才能掌握學校管理活動的行動狀態,以采取有力措施保證目標實現。這是指學校管理目標的( )
A.導向作用 B.激勵作用
C.協調作用 D.控制作用
19.要求以目標為依據構建教師隊伍,不拘一格,保持正常的流動性,這反映了教師管理的( )
A.激勵原則 B.選賢任能原則
C.合理結構原則 D.績效原則
20.學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形式是( )
A.班級管理 B.個人管理
C.小組管理 D.學生會
21.提出管理過程是由計劃、組織和控制三個主要職能所構成,加深了人們對管理職能的認識的管理學者是( )
A.法約爾 B.厄威克
C.泰勒 D.古利克
22.具有整體系統、自我管理、重視成果等管理方法特點的是( )
A.激勵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標管理 D.系統管理
23.房屋修繕費、業務費屬于教育經費中的( )
A.教育基本建設費 B.人員經費
C.公用經費 D.自籌經費
24.將學校管理目標分為定性目標和定量目標兩種形式的標準是學校管理活動的( )
A.性質 B.內容
C.手段 D.目的
25.具有垂直性、強制性和權威性等特點的德育管理方法是( )
A.依法管理法 B.常規管理法
C.行政措施法 D.激發鼓勵法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學校管理目標
27.形成性評價
28.教育政策
29.領導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0.簡述教育管理的特點。
31.簡述我國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32.簡述設計教育評價標準的程序。
33.評價教育領導效益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34.簡述國家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監測的具體指標。
35.簡述學校管理目標控制作用的基本要求。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6.試論教育行政執法的地位。
37.舉例分析說明如何實現學校管理過程的優化。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3分)
38.張校長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就一直在同一所中學工作。他是教學骨干出身,而且為人開朗、熱情,樂于幫助別人,在學校里人緣很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干得有聲有色。一年前,他被提拔為學校的校長。
擔任校長后,張校長深信,校長要管理好學校,必須深入基層,多方了解實際情況。為此,他發揮自己優勢,經常深入備課組、教研組和年級組,多方了解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在這些時候,一些教師就會向他反映自己工作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要求。張校長覺得作為一校之長,就要隨時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于是,他經常當場就給教師一個明確的答復。很多時候,張校長深入基層了解情況的場景更像是一個現場辦公會,而且氣氛非常熱烈。時間一長,教師們開始主動找張校長反映問題、提出要求,而且人數越來越多,“有問題找校長”逐漸成為教師們的共識。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教師提出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對張校長更加敬重。
教師們認為張校長很務實,很有效率,沒有領導架子。這樣,張校長在教師中的威信更高了,他自己也覺得很自豪。
可是,這樣一來,學校中層干部的工作狀態卻在逐漸發生變化:首先是工作不主動、不積極,凡事都等校長的指示;其次是在日常管理中對教師討好的多了,批評的少了,總是把很多自己職責范圍的事情推給校長,遇到矛盾都是請校長親自出面解決。
這樣,張校長也變得越來越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處理和決策,他每天都被教師和中層干部提出的問題“牽著走”。這時候,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領導方式有問題,在深入基層時一不小心犯了越級指揮的錯誤。面對教師,他現場辦公、隨意評說、直接下結論,突出了個人的威信,卻淡化了組織的層級管理,削弱了中層干部的權威,好心辦了壞事。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張校長通過深入思考后,給自己深入基層立了兩條規矩:第一,多聽少說,凡事不在現場直接表態;第二,對教師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要求,要認真記錄,并在每周一次的校長辦公會上提出來,和學校其他領導和中層干部共同商量后決定,最后的決定由該教師的直接上級傳達下去。同時,張校長在全校教師大會上就教師向上反映問題提出了3條規矩:第一,教師有問題,首先應該找自己的直接上級反映和解決;第二,教師反映的問題,學校中層干部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有權做出決策;第三,學校中層干部做出的決策要經過校長辦公會的審議通過。
這樣一來,學校中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對工作越來越負責,在教師中威信也提高了。同時,學校領導班子的凝聚力也不斷增強,學校整個管理越來越順暢、有效。張校長自己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思考和探索學校宏觀發展戰略和長期發展上了,他覺得自己在領導方式上經歷了一次飛躍。
問題:(1)請你對張校長的工作效率進行評價,并予以說明。
(2)你認為教育領導效率評價對學校管理活動有何重要意義?
(3)要幫助張校長進一步提高領導效率,你有什么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