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自考試題 >> 瀏覽試題

2010年10月自學考試00031《心理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

2013/10/27

201010月全國自考心理學考試

2010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心理學 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提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重視對人類異常行為的分析,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的心理學學派是﹙C1-10

 

A.人本主義心理學                     B.機能主義心理學

C.精神分析學派                       D.行為主義心理學

 

2.在心理學中,將個體心理活動或意識在一定方向上活動的強度或緊張程度稱為﹙A2-25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分配性

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選擇性

 

3.短時記憶的容量為﹙A4-86

 

A.7±2組塊                           B.4±2組塊

C.6±2組塊                           D.5±2組塊

 

4.采用合理的理由來解釋所遭受的挫折,以減輕心理痛苦,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是﹙B10-268

 

A.壓抑                               B.文飾

C.投射                               D.轉移

 

5.兒童獲得完全符合語法的口頭語言的年齡階段是﹙D11-294

 

A.9-12個月                           B.18-24個月

C.3-4                              D.7歲前

 

6.嬰幼兒最主要的感知覺是視覺、聽覺、觸覺等,其中發展最早的是﹙A11-292

A.觸覺              B.聽覺            C.視覺            D.味覺

 

7.心理學家卡特爾把主要受人的生理學因素影響,并隨生理成長曲線變化而變化的智力稱為﹙C6-139

A.一般因素          B.特殊因素        C.流體智力        D.晶體智力

 

8.在問題解決中,將各種可能達到目標的方法都列出來,再一一嘗試,然后再確定哪一種為正確答案。這種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法稱為﹙A5-116

A.算法式                          B.啟發式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逆向工作法

 

9.教師對學生的品行評價受到學生的外貌與衣著影響。這說明社會認知整合信息過程中會出現﹙C3-76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刻板效應

 

10.人們為了生存、證明自身價值、甚至尋求一種樂趣而努力工作的動機,被稱之為﹙B7-173

 

A.成就動機                        B.工作動機

C.交往動機                        D.生理性動機

 

11.在群體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埋沒在群體之中,個體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行為。這種現象是﹙D9-239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群體極化                        D.去個體化

 

12.記憶的第一個基本過程是 C4-80

 

A.保持              B.提取            C.編碼           D.儲存

 

13.李某和王某是同桌,李某喜歡在媽媽面前“撒嬌”,而王某則比較“固執”,這一現象說明人格具有﹙B8-185

 

A.穩定性            B.獨特性          C.復雜性         D.綜合性

 

14.沒有理由地重復一些思想和行為,如有不斷要洗手的要求,無法停止去想某一個詞等,屬于﹙D10-274

A.廣泛性焦慮障礙                   B.恐懼癥

C.創傷后應激癥                     D.強迫癥

 

15.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智力測驗工具是﹙A6-144

A.比內—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內量表

C.韋克斯勒量表                     D.瑞文推理量表

 

16.把心理活動指向于內心世界的人格特征稱為﹙C8-198

A.T型人格          B.外向人格         C.內向人格      D.均衡型人格

 

17.在記憶中已學過的舊信息對新信息學習產生抑制作用,這一心理現象稱為﹙D4-94

A.右攝干擾                         B.倒攝干擾

C.后攝干擾                         D.前攝干擾

 

18.一些小學生為了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喜歡或稱贊而產生努力學習的動機。這樣動機屬于﹙B7-166

A.內在動機                         B.外在動機

C.主導動機                         D.從屬動機

 

19.在傳統的智力觀中,關于智力和創造力的關系,比較一致的看法是﹙A5-124

A.高創造力必有高智力               B.高創造力未必有高智力

C.高智力必有高創造力               D.創造力與智力無關

 

20.首創社會測量法的心理學家是﹙B9-231

A.費斯廷格                         B.莫雷諾

C.安德森                           D.阿希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社會助長9-237

答:

社會助長是指個體與別人在一起活動或有別人在場時,個體的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

22.發散思維5-108

答:

發散思維是指人們根據當前問題給定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存儲的信息,沿著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活動。

23.測驗法8-205

答:

測驗法是在標準化的技術條件下,對受測者的行為和內部心理變化進行探察和鑒別的方法。

24.動機7-162

答:

動機定義為激發、維持、調節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5.簡述催眠狀態下的心理特征。2-38

答:

催眠狀態的心理活動一般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感覺麻痹

2)感覺扭曲和幻覺

3)解除抑制

4)對催眠經驗的記憶消失

26.簡述知覺的特征。3-61

答:

1)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整體性指人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把由多種屬性構成的事物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特性。

2)知覺的選擇性:人在知覺事物時,首先要從復雜的刺激環境中將一些有關內容抽出來組織成知覺對象,而其他部分則留為背景。

3)知覺的理解性:在對現時事物的知覺中,需有以過去經驗、知識為基礎的理解,以便對知覺的對象做出最佳解釋、說明。

4)知覺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和形狀恒常性。

27.簡述思維的主要特征。5-106

答:

思維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1)間接性:它是建立在過去的知識經驗上的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具有間接性。

2)概括性:思維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規律抽離出來加以認識的。

3)思維和語言有密切關系:思維和語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思維的間接性、概括性也正是憑借語言得以實現的。

28.簡述情緒與動機的關系。7-181

答:

情緒與動機的關系十分密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情緒具有激勵作用:情緒能夠以一種與生理性動機或社會性動機相同的方式激發和引導行為。

2)情緒被視為動機的指標:情緒也可能與動機引發的行為同時出現,情緒的表達能夠直接反映個體內在動機的強度與方向。

29.簡述焦慮的應對策羅。10-272/277

答:

1)認清焦慮狀況;

2)克服焦慮的三個原則:不回避,正面迎戰,做記錄;

3)學會放松自己;

4)運用想像減輕焦慮;

5)進行理性思考

6)接受專業治療。

30.簡述人際需要的三維理論。9-216/218

答:

人際需要三維理論分為兩個方面:

1)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2)根據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以及個體在表現這三種基本人際需要時的主動性和被動性,將人的社會行為劃分為六種人際關系的行為模式。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任選1題,2題均答者,以前1小題計分,8分。第33小題必答,10分。共18分)

31.試述影響智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擇其—因素展開闡述。6-151/161

答:

1)影響智力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因素、家庭環境、學校教育以及社會實踐。

2)例如家庭環境對于智力的影響。家庭收養研究同樣為環境對智力的影響提供了證據。大量的收養研究表明:被收養兒童的智商與養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關,由于他們與養父母在遺傳上沒有任何相似,所以只能將這種智商的相關歸因于環境的影響。同理,對于生活在同一家庭中遺傳上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他們的智商間也有一定的相關。

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父母教養兒童的方式差別很大。有的父母望子成龍,為兒童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如讓幼小的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而有的父母則讓兒童自然發展。另外,兒童與父母建立的不同程度的依戀關系,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今后的發展。所以家庭環境對于兒童的智力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32.論述影響社會刻板印象產生的原因,并說明如何避免社會刻板印象的消極影響。3-77

答:

一、社會刻板印象之所以會形成,主要的原因有:

1、認知者總是希望根據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論;

2、每一個群體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目標,因而同一群體中的個體就會有許多相似之處;

3、接觸機會的限制,人們通過間接方式得到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由于缺乏直接接觸的機會.因而印象難以改變;

4、社會刻板印象可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刻板常常與人們的利益或價值發生關系,而且還可以快速補充社會認知過程中的缺失信息;

5、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等。

二、避免社會刻板印象的消極影響,我們可以做到:

1、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在作出判斷之前考慮更多的信息;

2、認識到同一群體中的個體不僅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多獨特的特點,不能概括而籠統地看待;

3、對他人下結論之前,要更多接觸他人,改變印象。

4、認識到不同的自然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獨特性。

33.論述早期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8-203

答:

一、人生早期所發生的事情對人格的影響,歷來為人格心理學家所重視,特別是弗洛伊德。例如西方一些國家的調查發現,“母愛喪失”的兒童,在嬰兒早期會出現神經性嘔吐、厭食、慢性腹瀉、陣發性絞痛、不明原因的消瘦和反復感染,這些兒童還表現出膽小、呆板、遲鈍、不與人交往、敵對、攻擊、破壞等人格特點,這些人格特點會影響他們一生的順利發展,出現情緒障礙、社會適應不良等問題。   

二、我們認為:

1、人格發展的確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幸輻的童年有利于兒童向健康人格發展,不幸的童年也會引發兒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溺愛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人格特點,逆境也可磨煉出孩子堅強的性格。

2、早期經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決定作用,它與其他因素共同來決定人格。

3、早期兒童經驗是否對人格造成永久性影響因人而異。對于正常人來說,隨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童年的影響會逐漸縮小、減弱,其效果不會永久不衰。

 

 

 

 

 

 

查看答案

關于網站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湖北自考服務中心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中文乱码35页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波多野结衣作品大全| 岳的奶大又白又胖| 又粗又硬又爽的三级视频| 中文字幕一级片|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午夜阳光电影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大全免费播放| 穿透明白衬衫喷奶水在线播放|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伦理片中文字幕2019在线|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又污又爽又色的网站| 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三级黄色片| 风间由美juy135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女人张腿让男桶免费视频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97人洗澡从澡人人爽人人模|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caoporm超免费公开视频| 法国性经典xxxxhd|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丰满大白屁股ass|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