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自考試題 >> 瀏覽試題

2010年04月自學考試00031《心理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

2013/10/27

全國20104月自學考試心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03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有些學生考試時,如果監考老師站在身旁,常常會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時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這種現象稱為(    B  9-237

A.社會助長                                                   B.社會干擾

C.社會惰化                                                   D.去個體化

2.把自己的不當、失誤轉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歸結為他人。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稱為(   D   10-268

A.轉移                                                          B.反向

C.文飾                                                          D.投射

3.工作時間或工作條件的改變會給人們帶來壓力,這種壓力源屬于(   C   10-256

A.軀體性壓力源                                            B.心理性壓力源

C.社會性壓力源                                            D.文化性壓力源

4.心理學家柯爾伯格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的方法是(  C   11-302

A.觀察法                                                       B.對偶故事法

C.兩難故事法                                                D.實驗法

5.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7-12歲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特點之一是(   C   11-296

A.自我中心                                                   B.不守恒

C.守恒                                                          D.不可逆

6.每個人都需要與人接觸、交往,與他人建立并維持一種滿意的相互關系,這種人際需要屬于(  A   9-217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情感需要                                                   D.本能需要

7雙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學家認為是研究影響人格形成的哪一種因素的最好方法?

   D  8-199

A.社會文化因素                                            B.家庭環境因素

C.自然物理因素                                            D.生物遺傳因素

8.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科學是受到(   B   1-6

A.社會發展的影響                                         B.自然科學的影響

C.文化發展的影響                                         D.社會科學的影響

9.在心理學發展歷史中,機能主義心理學強調研究意識的功能,它主要活躍于(  C 1-7

A19世紀                                                      B19世紀80年代

C1890年到20世紀30年代                           D20世紀

10.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環境出現干擾學習因素,仍能自覺、自動地將心理過程集中指向老師所講的內容。這種現象叫做(  B    2-28

A.隨意后注意                                                B.隨意注意

C.不隨意注意                                                D.不隨意后注意

11.當人們腦電波為β波時,典型的意識狀態是(   B   2-32

A.深度放松                                                   B.正常清醒狀態

C.輕度睡眠                                                   D.深度睡眠

12.從復雜的環境中將一些感覺分離出來加以組織,并根據過去經驗做出解釋的一系列心理活動,被稱為(  A    3-60

A.知覺                                                          B.思維

C.辨別                                                          D.推理

13.劃分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標準是(   D   4-100

A.學習策略                                                   B.學習對象

C.學習內容                                                   D.學習方式

14.學生對字詞、概念、規律和公式等各種概括化知識的記憶,屬于(  D    4-83

A.動作記憶                                                   B.情景記憶

C.感覺記憶                                                   D.語義記憶

15一題多解給故事加上不同的結尾等練習可以訓練學生(   B  5-108

A.聚合思維                                                   B.發散思維

C.直覺思維                                                   D.常規思維

16小明比小軍高,小蘭比小軍矮,所以小明比小蘭高,以上推理屬于(   C   5-113

A.歸納推理                                                   B.三段論推理

C.線性推理                                                   D.條件推理

17.最早對智力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智力二因素論的心理學家是(   D   6-137

A.斯騰伯格                                                   B.加德納

C.吉爾福特                                                   D.斯皮爾曼

18.在動機理論中,著重強調人的較高級心理過程對行為的影響作用的理論,被稱為

    A  7-174

A.認知理論                                                   B.期待理論

C.需要理論                                                   D.交往理論

19.“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這說明情緒具有的功能是(   D  7-182

A.信號功能                                                   B.調控功能

C.激勵功能                                                   D.健康功能

20.小明性格安靜穩重,平時言語不多,但喜歡思考問題,大家形容她火燒眉毛也不著急。小明的氣質類型屬于(   A   8-192

A.粘液質                                                       B.抑郁質

C.多血質                                                       D.膽汁質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依戀行為 11-297

答:

依戀行為是通過個體與個體的互動關系建立起來的,交往的雙方通過相互給予安全、溫暖、情感支持而使得雙方產生了相互的親密感的關系。

22.從眾  9-244

答:

從眾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于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23.心境  7-178

答:

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而持久的情緒狀態。

24.學習 4-99

答:

學習是通過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在主體頭腦內部積累經驗、構建心理結構以積極適應環境的過程,它可以通過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持久變化而有所表現。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5.簡述畢生發展觀。11-279

答:

(1)人生的發展,除了身體在生物意義上的發育、成熟以外,是一個伴隨人的一生的過程,其行為的變化過程貫穿于從胎兒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

(2)發展具有多維性和多向性,發展的方向也因發展內容的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

(3)發展由獲得和喪失組成,是一個有序變化的過程,并非僅僅意味著增長。

(4)心理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個體的發展是年齡階段、歷史階段和非規范事件等多種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26.簡述影響人際吸引的條件。9-227/230

答:

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條件有:

1)相似性與互補性:我們傾向于喜歡那些與我們具有相似態度和價值觀的人,并與之表現相互吸引。

2)個人品質:隨著人際交往的深入,外在的因素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內在品質卻變得越來越重要。

3)接近性與熟悉性:空間上距離較近的個體,相互間接觸的機會較多,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所以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容易成為知己。

27.簡述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8-199/204

答:

1)生物遺傳因素:在個體發展過程中,人格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影響人格的發展方向及難易。

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對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會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環境因素::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養方式的恰當性,會直接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4)早期童年經驗:人格發展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早期經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決定作用。

5)自然物理因素:心理學家認為自然環境對人格不起決定性影響作用,更多地表現為一時性影響;自然物理環境對特定行為具有一定的解釋作用

28.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7-176/177

答:

1)從需要的角度看差異:情緒更多地是與人的物質或生理需要相聯系的態度體驗;情感更多地與人的精神或社會需要相聯系。

2)從發生早晚的角度看差異: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情緒發生早,情感產生晚。

3)從反映特點看差異:情緒與情感的反映特點不同。情緒具有情境性、激動性、暫時性、表淺性與外顯性,情感具有穩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內隱性。

29.簡述感受性與刺激強度的關系。3-45

答:

感受性是指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人的感受系統只是對強度在一定范圍內的刺激作用發生反應。為了產生感覺,刺激的強度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隨著刺激的強度增大,感覺也加強,但在強度超過某種限度時,它又會破壞感覺系統的正常活動。

30.簡述注意和意識的關系。2-26

答:

1)注意和意識的聯系:注意和意識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緊張程度的不同,顯示了個體處在什么樣的意識狀態。

2)注意和意識的區別:注意不等同于意識,一般說來,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或“心理動作”,而意識主要是一種心理內容或體驗。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任選1題作答,2題均答者,以前1小題計分,8分。第33小題必答, 10分,共18分)

31.試述影響壓力的因素和正確的應對方法。10-259/263

答:

一、影響壓力的因素:

1、經驗:當面對同一事件或情境時,經驗影響人們對壓力的感受。一帆風順的人一旦遇到打擊就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樣的打擊卻不會引起重大傷害。   

2、準備狀態:對即將面臨的壓力事件是否有心理準備也會影響壓力的感受。

3、認知:認知評估在增加壓力感和緩解壓力中有著重要作用。同樣的壓力情境使有些人苦不堪言,而另一些人則平靜地對待。

4、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對壓力的感受不同。競爭意識強、爭強好勝的人壓力容易大,而個性隨和,生活悠閑的人則對成敗得失看得淡薄。

5、環境:一個人的壓力來源與他所處的小環境有直接關系,小環境主要指工作單位或學校及家庭。如果工作稱心如意,家庭和睦美滿,來自環境的壓力必然小,身心健康。

二、正確的應對壓力的方法: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2、勞逸結合,積極休息,培養業余興趣愛好。

3、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擴展良好社會支持系統,擁有朋友。

5、積極面對人生,自信豁達,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6、改變不合理觀念,通過有意地改變自己的內部語言來改變不適應狀況。

 

32.試用匱乏與成長動機理論分析下面案例,并對學校領導班子的做法做出評價。7-173/174

某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校領導班子根據不同學歷、年齡、職稱層次的教師發展需要,制定了不同發展目標的考核標準,并引導鼓勵教師根據學校考核標準,制定自己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近期及中長期專業發展計劃,從而充分調動了全體教師的積極性。

答:

1)馬斯洛將人的動機分為匱乏動機和成長動機。匱乏動機是指個體試圖恢復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狀態的動機,在需要得到滿足之后便趨于消失。而成長動機被高級需要所驅使的動機,是指個體試圖超過他以往成就的動機。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人們愿意承受不確定性、緊張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潛能得以實現。

馬斯洛的動機理論建立在需要層次理論上。他將需要分為不同的五種層次,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高級的社會需要,構成了一個需要等級,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勵和引導著個體的行為。

2)在本案例中,學校領導班子根據不同學歷、年齡、職稱層次的教師發展需要,制定了不同發展目標的考核標準,是對馬斯洛的理論的充分實踐,符合了不同人群需要的多樣性,滿足不同人群的匱乏動機和成長動機,可以說是對癥下藥。學校還引導鼓勵教師根據學校考核標準,制定自己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近期及中長期專業發展計劃,這是鼓勵教師超過他們以往成就的動機,建立更加高級的需要,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33.試論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并舉例說明。5-118/121

答:

1)問題表征的方式:對問題加以理解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對問題加以表征。同一事物或問題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會出現很大差異。

2)無關信息的干擾:我們在解題時就應該先注意考慮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沒用。例如一道題目中出現了很多無關因素,但是有用的只有個別的條件,我們傾向于錯誤地假定:問題中的所給出的條件或數字在解題中都有用,因而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3)功能固著性:人們在知覺一個物體時,傾向于只從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認識它,稱為功能固著性。人們在表征物體時總是按照物體的傳統功能,不會變通,在問題解決時不能用新的方式來表

征問題情境。例如我們知道火柴盒是用來裝火柴的,但是沒有想到火柴盒也可以作一個盛放東西的平臺。

4)心向:在連續進行工作時,如果一個人屢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決了某類問題,會使他機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決類似問題,而不去尋求新的、更好的方法。這種堅持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這就是心向或心理定勢。例如當我們在解答一個數字規律題的時候,前5題都是一樣的規律,到第6題出現的不同的規律,但是我們仍然習慣性用前面的規律來解答。

 

 

 

 

 

 

 

查看答案

關于網站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湖北自考服務中心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羞羞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女人的精水喷出来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美女被免费网站视频九色| 国产色视频免费|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波多野结衣中文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91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 里番acg全彩本子同人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男女之间差差差| 国产大学生一级毛片绿象| 99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日本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老色鬼久久综合第一| 国产精品久关键词| 一本之道在线视频| 日韩爱爱小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色综合久久一本首久久|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三年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 |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免费线| 国产99小视频| 欧美性另类高清极品| 大豆网52dun怪汉网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