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考試結束前
課程代碼:00031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由實驗者創設或改變某些條件,以引起被試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稱作( C )1-17
A.實驗室實驗 B.觀察法
C.自然實驗 D.調查法
2.在催眠狀態下被針刺而感覺不到疼痛,這種心理特征是( A ) 2-38
A.感覺麻痹 B.感覺扭曲
C.幻覺 D.解除抑制
3.某學生做事比較扎實,四平八穩,自制力也很強。該生的氣質類型是( A
) 8-192
A.粘液質 B.多血質
C.膽汁質 D.抑郁質
4.指出“任何有機體都傾向于重復那些指向積極后果的行為,而不去重復那些指向消極后果的行為”的行為主義學者是( D )
1-9
A.巴甫洛夫 B.華生
C.班杜拉 D.斯金納
5.下列用來解釋聽覺現象的理論或學說是( C ) 3-58
A.特質學說 B.意識分離理論
C.位置學說 D.拮抗理論
6.對事物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知覺稱為( A ) 3-70
A.時間知覺 B.運動知覺
C.社會知覺 D.空間知覺
7.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社會交往需要屬于( B ) 7-174
A.生理與安全的需要 B.愛與歸屬的需要
C.求知與審美的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8.關于夢,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2-36
A.睡眠中的外在刺激可以影響夢的內容
B.夢境受到夢者個人當前生活事件的影響
C.夢都帶有預見性
D.夢境主要與夢者個人有關
9.籃球愛好者小張頭腦中經常呈現邁克爾·喬丹在比賽的最后3秒投中兩分球的精彩鏡頭,這種記憶屬于( D )
4-83
A.程序性記憶 B.陳述性記憶
C.語義記憶 D.情景記憶
10.有人在突如其來的外在作用下,會產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狀態屬于( B )
7-178
A.心境 B.激情
C.應激 D.熱情
11.“性格決定命運”,說明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恨的根源。這種人格特性是( C ) 8-186
A.穩定性 B.復雜性
C.功能性 D.獨特型
12.卡特爾認為,受人的生物因素影響、反映一般的學習和行為能力的智力是( B ) 6-138
A.晶體智力 B.流體智力
C.成功智力 D.特殊智力
13.當一個群體的所有成員都穿著同樣的制服時,個體是不容易被識別的。這是因為( C )9-240
A.同一性 B.一致性
C.匿名性 D.互補性
14.短時記憶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通常是( A ) 4-86
A.7±2個組塊 B.8±2個組塊
C.9±2個組塊 D.10±2個組塊
15.人們通常更喜歡與那些和自己的年齡、性別、社會背景、職業等方面接近的人交往,這是因為( D )
9-227
A.互補性 B.一致性
C.熟悉性 D.相似性
16.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規則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是( B )
5-108
A.直覺思維 B.聚合思維
C.抽象思維 D.發散思維
17.個體在早期發展過程中,某一反應或一組反應在特定時期中最容易獲得、形成,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就不容易再出現這樣的“好時機”,這一時期被稱作( D ) 11-281
A.發展期 B.重要期
C.特殊期 D.關鍵期
18.經歷過重大自然災害或交通事故的人會出現內疚感、抑郁、不安和急躁等心理現象,這屬于( B ) 10-274
A.恐慌障礙 B.創傷后應激癥
C.強迫癥 D.恐懼癥
19.人類的依戀行為始于( C ) 11-297
A.幼兒期 B.童年期
C.嬰兒期 D.少年期
20.某學生受到老師批評后,把怒氣和不滿情緒發泄到同學身上。這種自我防御方式是( A )10-268
A.轉移 B.反向
C.文飾 D.投射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發現學習 4-100
答:
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在缺乏經驗傳授的條件下,個體自己去獨立發現、創造經驗的過程。
22.認知 11-292
答:
認知是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它包括感知覺、記憶、注意、思維等心理過程。
23.不隨意注意 2-27
答:
不隨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4.道德感7-178
答:
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社會的道德標準,對人的思想、行為做出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5.簡述梅耶的學習過程模式。4-99、100
答:
學習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產生注意(A),通過注意來選擇與當前的學習任務有關的信息,忽視其他無關刺激,同時激活長時記憶中的相關的原有知識(B)。新輸入的信息進入工作記憶后,學習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種內在聯系(C),并與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聯系(D)。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識進入長時記憶中儲存起來(E)。在特定的條件下,學習者激活、提取有關信息,通過外在的反應作用于環境。簡言之,新信息被學習者注意
后,進入短時記憶,同時激活的長時記憶中的相關信息也進入短時記憶。新舊信息相互作用,產生新的意義并儲存于長時記憶系統,或者產生外在的反應。
26.簡述場獨立性人格與場依存性人格的差異。8-190
答:
場獨立性的人不太依賴于外界環境,他們在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時,依據內在標準或內在參照,與人交往時也很少能體察人微,這種人稱之為場獨立性。而場依存性的人則要依賴于外界環境,處理問題總是依賴于“場”,他們在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時,依據外在參照,與別人交往時也能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所以,把這種人稱之為場依存性。
27.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7-176、177
答:
(一)從需要的角度看差異
情緒更多地是與人的物質或生理需要相聯系的態度體驗;情感更多地與人的精神或社會需要相聯系。
(二)從發生早晚的角度看差異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情緒發生早,情感產生晚;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三)從反映特點看差異
情緒與情感的反映特點不同。情緒具有情境性、激動性、暫時性、表淺性與外顯性;情感具有穩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內隱性,如大多數人不論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會輕易改變。
28.簡述意識活動的主要內容。2-22
答:
(1)對外部事物的覺知。
(2)對內部刺激的覺知。
(3)對自身的覺知。
29.簡述問題解決的特征。5-115
答:
(1)目標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認知性操作。
30.簡述兒童期社會性的發展。11-297
答:
(一)依戀行為
(二)性別社會化
1、家庭中的性剮角色刻板印象
2、學校教育中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3、學生同伴群體中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三)道德判斷的發展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任選1題作答,2題均答者,以前1小題
計分,8分。第33小題必答,10分。共18分)
31.什么是知覺?請聯系實際論述知覺與感覺的區別與聯系。3-60
答:
具體說來,知覺就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
知覺與感覺的區別與聯系:
知覺與感覺一樣,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產生的,離開了事物對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沒有感覺,也沒有知覺。同時,知覺以感覺為基礎,但它不是個別感覺信息的簡單總和。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幾乎每時每刻都有許多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人的感官也在不斷分別地了解客觀事物的各個屬性,比如客體的聲音,顏色、空間屬性、氣味等。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總是要把通過感覺所得到的有關事物的各個屬性整合起來并加以理解。我們所認識到的任何屬性,都與一定的客體相聯系,并具有一定的意義。
32.影響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請聯系實際論述青少年人格發展的保障條件。8-199、203
答:
一、遺傳因素
1、通常在智力、氣質這些與生物因素相關較大的特征上,遺傳因素較為重要;
2、在價值觀、信念、性格等與社會因素關系緊密的特征上,后天環境因素更重要。
在個體發展過程中,人格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影響人格的發展方向及難易。雙生子的研究被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是研究人格遺傳因素的最好方法。
二、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員的人格結構朝著相似性的方向發展,而這種相似性又具有一個維系社會穩定的功能。這種共同的人格特征又使得個人正好穩穩地“嵌入”整個文化形態里。
1、社會文化對人格的影響力因文化而異,這要看社會對文化的要求是否嚴格,越嚴格,其影響力就越大。2、社會文化具有對人格的塑造功能,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三、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為三類:權威型教養方式、放縱型教養方式、民主型教養方式,不同的教養方式造就了某些人格特征。
1、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養方式的恰當性,會直接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2、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無意地影響和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會遺傳性”。
四、早期童年經驗
1、人格發展的確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兒童向健康人格發展,不幸的童年也會引發兒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溺愛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人格特點,逆境也可磨煉出孩子堅強的性格。
2、對于正常人來說,隨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童年的影響會逐漸縮小、減弱,其效果不會永久不衰。
五、自然物理因素
1、不同的生存環境影響人格的形成。
2、關于自然物理環境對人格的影響作用,心理學家認為自然環境對人格不起決定性影響作用,更多地表現為一時性影響;自然物理環境對特定行為具有一定的解釋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中,人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點。
(聯系實際闡述保障條件。)
33.某學校試圖挑選智力超常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實驗,特組織了本學校的任課老師自行編制了一套智力測驗題目,對學生進行測驗。你認為這種做法科學嗎?用這種自編測量工具測得的結果準確嗎?請運用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進行分析。6-148
答:
不科學。
用這種自編測量工具測得的結果不準確。
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包括信度和效度。智力測驗與其他測量工具一樣,必須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才能對人的智力做出客觀、準確的度量,并對測量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
一、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
根據誤差源的性質,一個測驗的信度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再測信度
再測信度是指測驗結果跨時間的一致性。它是用同一個測驗對同一組人前后進行兩次測量,兩次測驗分數的相關系數就是再測信度。
2、評分者信度
評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評分者之間在測驗結果計分上的一致性。
3、內部一致性信度
內部一致性信度又稱同質性信度,是指一個測驗或分測驗中各題目所測內容的一致性。內部一致性信度可以通過將測驗題目區分為兩半,比較人們在兩部分上的得分情況獲得。
二、效度是指測量的有效性,即一個測驗對它所要測量的特性準確測量的程度。
效度可分為:
1、內容效度
所謂內容效度是指測驗題目對預測的內容或行為范圍取樣的適宜性程度。
2、構想效度
構想是指心理學理論所涉及的抽象而屬假設性質的概念或特質,構想效度表示一個測驗是否達到了對某一理論概念或特質的測量。
3、預測效度
預測效度又稱效標關聯效度,是指一個測驗對處于特定情景中的個體的行為進行預測的有效性,也就是對我們所感興趣的行為能夠預測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