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 本大題共 3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
1. 倡導文學革命的第一篇理論文章是( B )
A. 陳獨秀的《敬告青年》 B.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C. 李大釗的《什么是文學》 D. 周作人的《人的文學》
2. 文學革命后出現的第一個新文學社團是( A )
A. 文學研究會 B. 創造社 C. 新月社 D. 新潮社
3.1932 年 9 月,左聯領導下的群眾性的詩歌團體中國詩歌會成立,其會刊是( C )
A. 《詩》 B. 《拓荒者》 C. 《新詩歌》 D. 《中國詩歌》
4.1949 年 7 月 2 日至 19 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地點是( D )
A. 上海 B. 武漢 C. 延安 D. 北平
5. 魯迅呼喚“精神界之戰士”在中國的出現,這部作品是( D )
A. 《文化偏至論》 B. 《科學史教篇》 C. 《我之節烈觀》 D. 《摩羅詩力說》
6. 眉間尺出自魯迅的小說( A )
A. 《鑄劍》 B. 《非攻》 C. 《奔月》 D. 《理水》
7. 周作人借助象征手法表現了個性解放的時代精神的詩歌作品是( B )
A. 《自己的園地》 B. 《小河》 C. 《雨天的書》 D. 《永日集》
8. 王統照寫于 20 世紀 30 年代的長篇小說是( C )
A. 《湖畔兒語》 B. 《沉思》 C.《山雨》 D.《微笑》
9. 何彬這個人物出自冰心小說( D )
A. 《兩個家庭》 B. 《斯人獨憔悴》 C. 《去國》 D. 《超人》
1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詩集是( B )
A. 《翡冷翠的一夜》 B. 《志摩的詩》 C. 《猛虎集》 D.《云游集》
11. 被稱為“詩怪”的詩人是( A )
A. 李金發 B. 何其芳 C. 馮至 D.徐志摩
12. “應用真正的社會科學,在文藝上表現中國的社會關系和階級關系”的扛鼎之作是( C )
A. 《虹》 B. 《蝕》 C.《子夜》 D. 《倪煥之》
13. 老舍完成《老張的哲學》 、《二馬》、《趙子曰》三部小說寫作是在( D )
A. 美國 B. 法國 C. 中國 D. 英國
14.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最初連載于( A )
A. 《宇宙風》 B. 《現代》 C.《語絲》 D. 《論語》
15. 巴金小說《滅亡》中的杜大心是( A )
A. 無政府主義者 B. 人道主義者 C. 個性主義者 D. 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16. 曹禺唯一一部以農村為題材的作品是( C )
A. 《雷雨》 B. 《北京人》 C.《原野》 D. 《農村三部曲》
17. 張天翼《速寫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A. 《三天半的夢》 、《華威先生》 、《新生》 B. 《譚九先生的工作》 、《華威先生》、《新生》
C. 《脊背與奶子》 、《三天半的夢》 、《華威先生》 D. 《包氏父子》 、《譚九先生的工作》 、《新生》
18. 曾被卞之琳譽為“抗戰以來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長篇小說”是( B )
A. 《困獸記》 B. 《淘金記》 C.《南行記》 D. 《還鄉記》
19. 《邊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A. 阿黑 B. 夭夭 C. 翠翠 D. 蕭蕭
20. 洪深《農村三部曲》中的獨幕劇是( A )
A. 《五奎橋》 B. 《香稻米》 C.《趙閻王》 D. 《青龍潭》
21. 收入戴望舒 1934— 1945 年間詩作的詩集是( B )
A. 《我底記憶》 B. 《災難的歲月》 C. 《望舒草》 D.《樂園鳥》
22. 劉浩如這一形象出自夏衍的話劇( A )
A. 《心防》 B. 《上海屋檐下》 C. 《秋瑾傳》 D. 《賽金花》
23. 陳白塵的四幕劇《歲寒圖》寫于( D )
A.1941 年 B.1942 年 C.1943 年 D.1944 年
24. 張愛玲《傳奇》的總體格局是( C )
A. 傳統言情小說 B. 傳統白話小說 C. 傳統章回體小說 D.傳統文言小說
25.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作者是( D )
A. 茅盾 B. 夏衍 C. 白薇 D. 宋之的
26. 路翎以蘇州巨室蔣捷三一家的風流云散為中心的小說是( B )
A. 《蝸牛在荊棘上》 B. 《財主底兒女們》 C. 《饑餓的郭素娥》 D.《卸煤臺下》
27. 柯仲平的《邊區自衛軍》是( B )
A. 長篇抒情詩 B. 長篇敘事詩 C. 報告文學 D. 歌劇
28. 柳青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 A )
A. 《種谷記》 B. 《原動力》 C. 《高干大》 D.《暴風驟雨》
29. 水生嫂、秀梅、二梅分別出自孫犁的小說( C )
A. 《荷花淀》、《囑咐》、《光榮》 B. 《荷花淀》、《麥收》、《光榮》
C. 《囑咐》、《光榮》、《麥收》 D. 《荷花淀》、《囑咐》、《麥收》
30. 在延安整風后解放區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敘事詩是( C )
A. 《漳河水》 B. 《王九訴苦》 C. 《王貴與李香香》 D.《趙巧兒》
二、多項選擇題 ( 本大題共 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
31. 鴛鴦蝴蝶派主要刊物有( ABCD )
A. 《禮拜六》 B. 《小說時報》 C. 《眉語》 D. 《小說大觀》 E. 《小說月報》
32. 收入魯迅小說集《吶喊》的作品有( BDE )
A. 《離婚》 B. 《白光》 C. 《祝福》 D. 《故鄉》 E. 《藥》
33. 郭沫若的自敘傳式的小說有( AC )
A. 《漂流三部曲》 B. 《落葉》 C. 《行路難》 D. 《我的幼年》 E. 《牧羊哀話》
34. 屬于 20 世紀 30 年代文壇“京派”的小說作家有( ABE )
A. 馮文炳 B. 凌叔華 C.艾蕪 D.吳組緗 E. 蕭乾
35. 抗戰爆發后,艾青出版的詩集有( BCDE )
A. 《大堰河》 B. 《北方》 C.《向太陽》 D. 《火把》 E. 《曠野》
三、名詞解釋題 ( 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8 分)
36. 孤島文學。 1937 年 11 月上海淪陷后,一部分文藝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環境,在日本侵略勢力的四面包圍
中, 堅持抗日文學活動。 至 1941 年 12 月 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租界為止, 歷時四年零一個月, 稱之為 “孤島文學” 。
37. 《日出》。《日出》是曹禺以 20 世紀 30 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大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話劇。劇本的主題鮮明,即批判那“損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日出”是象征,寓意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會應
當被光明的社會所替代。
四、簡答題 ( 本大題共 3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24 分)
38. 簡述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形象性,使說理形象化,把邏輯性和形象性結合統一,創造了許多
類型形象; ( 2)抒情性和諷刺性;豐富多樣的問題和風格,切實鋒利,精煉潑辣,似投槍匕首; ( 3)簡練雋永、鮮明生動、機智幽默、多姿多彩的語言。
39. 簡述臧克家詩作“意新語工”的藝術特點。
臧克家全部藝術追求可以用“意新語工”四個字來概括,在技巧形式方面他收到我國古典詩詞和聞一多新格律詩主張及手法的深刻影響。詩人的藝術注意力大部集中在創意和創詞上。在創意方面,他常在人所共見的生活素材中出奇制勝地開掘心意,并賦予詩豐美的意象。在創詞方面,極其重視動詞的選用和配置。他不斷地掂量著每一個字、詞的色澤和韻味,力求安得妥帖、新奇。臧克家確立的是一種嚴謹的創作作風。
40. 簡述沈從文散文集《湘行散記》和《湘西》的藝術特色。
沈從文散文集《湘行散記》和《湘西》有著顯著的藝術特色。第一,以“我”的見聞與行動為敘寫線索,將現實的人與事和地域文化背景資料穿插糅合成一體。第二,沈從文的散文是小說家的散文,往往在具體作品中融進小說的人物對話和細節、情節的描寫,形成小說的情節性與環境氛圍。第三,作者的抒情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姿態。
五、論述題 ( 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14 分,共 28 分)
41. 試述老舍《四世同堂》的結構特點。
《四世同堂》在結構藝術上較老舍此前的長篇小說又新的巨大進展。就時間跨度而言,幾乎跨越了八年抗戰的全過程。從空間范圍來說,簡直是一幅淪陷了的北平社會的全景圖。這種全景式、多線索的廣闊場景,在廣度、深度、 力量和氣勢上都富有史詩的氣魄。它的鏡頭雖然只集中對著一個具體的、特定的、有限的小天地,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胡同,卻牽連著整個社會,有限的天地中呈現出無限的世界和時代風云。在人物關系的位置上,它以小羊圈胡 同中祁家四代人為中心,呈輻射型、網絡狀展開,間以多重矛盾、紛繁錯雜,頭緒繁多,但結構嚴謹、勻稱,完整,修建得恰到好處、脈絡清楚,敘事寫情極有層次,充分顯示作為長篇小說大家的雄健筆力。
42. 試述趙樹理小說的思想特色。
1943 年 5 月趙樹理創作了成名作《小二黑結婚》 ,其后陸續發表《李有才板話》 、《李家莊的變遷》等小說。趙樹理擅長寫農村題材,作品的主題是她在農村做群眾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非解決不可而又不是輕易能解決的問題,故他常
稱自己的小說為“問題小說” 。趙樹理小說的思想特色具體體現在,對農村復雜的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的描繪;對農村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揭露;對解放區新社會的熱情歌頌;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生活變革和農民思想、心理變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