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正統多元主義勞動關系理論學派特別強調工會的( B )
A.經濟職能 B.民主職能
C.整合職能 D.階級革命職能
2.早期的雇主組織就其職能而言主要是( A )
A.協商談判 B.穩定行業價格
C.反對工會 D.抵御政府
3.認為其他學派提出的“和諧的勞動關系”只是一種假象的學派是( D )
A.新保守學派 B.管理主義學派
C.正統多元論學派 D.激進學派
4.我國工會幫助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體現了工會的( A )
A.教育職能 B.建設職能
C.維護職能 D.參與職能
5.管理者充分考慮雇員福利,實施各種計劃以贏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培養員工對企業的獻身精神,具有這種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是( C )
A.剝削型模式 B.寬容型模式
C.合作型模式 D.自主型模式
6.認為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務就是在正式組織內盡力維護好一個協作系統的理論是( B )
A.工業心理學理論 B.社會系統理論
C.權變管理理論 D.決策過程理論
7.在我國,法律規定屬于全體勞動者的法定休假日共有( D )
A.7天 B.8天
C.9天 D.10天
8.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不能久拖不決,調解的最長期限為( B )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9.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建立勞動關系的方式主要為( B )
A.勞動合同制 B.統包統配
C.市場配置 D.三方原則
10.我國《勞動法》規定的最低就業年齡為( B )
A.15周歲 B.16周歲
C.17周歲 D.18周歲
11.在我國,企業拖欠勞動者最低工資,欠付1個月以內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其比例是所欠工資的( A )
A.20% B.50%
C.80% D.100%
12.黃某與某食品廠簽訂了1年的勞動合同,但是黃某利用工作之便私吞食品銷售款,嚴重違反勞動紀律,被食品廠單方解除合同,這種勞動合同的解除叫( A )P237
A.過失性解除 B.非過失性解除
C.經濟性裁員 D.隨時解除
13.認為集體談判主要體現為一種經濟功能的學者是( A )P256
A.韋布夫婦 B.艾倫·弗蘭德斯
C.張伯倫 D.庫恩
14.“共謀”是指( B )P458
A.勞資雙方以對話、協商、談判的形式簽訂協議
B.二人或二人以上合謀侵犯他人權益或損害社會的行為
C.雇主擁有的禁止某些工會運動的法定權力,包括罷工和聯合行動
D.勞資雙方共同簽訂的,禁止以個人名義參加工會及其活動
15.在勞動合同的特征中,建立勞動合同的目的是( B )P209
A.實現勞動成果 B.完成勞動過程
C.獲取勞動報酬 D.支付勞動代價
16.我國法律規定集體協商雙方的代表人數應當對等,每方至少( C )P279
A.1人 B.2人
C.3人 D.5人
17.認為工會的存在使企業成本增加,同時也考慮工會建立績效考核的程序與規則的要求。采取這樣的措施對待工會的管理模式屬于( B )P102
A.獨裁/剝削型模式 B.權威/寬容型模式
C.權威/合作型模式 D.自主/合作型模式
18.勞動力市場機制運行的必要條件是( C )P327
A.勞動力統分統配 B.集體談判的國際立法
C.集體協議的建立 D.集體協議管理
19.簽訂集體合同時,與雇主或雇主團體相對應的一方當事人只能是( B )P326
A.勞動者個人 B.工會
C.政府 D.公司經理
20.從事相關工作的志愿人員組成一個小組,在訓練有素的領導者(如直線經理)的領導下,定時聚會討論和提出改善工作方法或安排。此種雇員參與形式是( D )P111
A.工人董事 B.工作理事會
C.共同磋商 D.質量圈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雇員個人參加工會的主要原因有( ABCDE )P133
A.對資方的不滿 B.領導權力的獲得
C.一種社會化的途徑 D.被迫加入工會
E.同事勸導加入工會
22.獨裁/剝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ACDE )P100
A.強制性 B.自主性
C.專斷性 D.獨裁性
E.有限的忠誠性
23.管理主義學派的典型模式包括( BC )P41
A.德國模式 B.日本模式
C.英國模式 D.瑞典模式
E.前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制度
24.在我國,實行縮短工作日的情況主要有( ABCDE )P186
A.從事礦山、井下工作的 B.有毒、有害工種的
C.從事高山工作的 D.夜班工作的
E.哺乳期工作的女工
25.管理時代勞動關系的特點是( ABCD )P67-68
A.政府出臺立法 B.雇主改進管理
C.工人形成了工會組織 D.集體談判制度建立
E.三方原則等制度建立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26.勞動關系 P6
27.工會 P129
28.雇主組織 P89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9.簡述工會的職能分類。P135
30.簡述對新古典經濟理論的評價。P91-92
31.什么是勞動合同?其包含的主要內容有哪些?P206
32.簡術英國學者羅恩·比恩在《比較產業關系》一書中提出的政府在勞動關系中的五種角色。P164
33.簡述集體協議及其訂立程序。P326 369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4.試述我國法律在不當勞動行為的救濟方面規定的法律責任。P291-293
35.試述我國《集體合同規定》中對集體合同的表述以及簽訂集體合同應當遵循的原則。P368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8分)
36.2003年2月14日,某化工廠職工余某從油罐車往儲油罐輸送液化石油氣時,發現儲油
罐油壓較高,余某認為這是剛剛核檢輸油所致,故沒有采取措施。之后,余某發現儲油罐油壓繼續上升,比平時高出兩倍,但此時余某剛好接到一個電話,說外面有人找,就去會見客人,致使儲油罐無人管理。輸油管終因油壓過大而斷裂,致使液化石油氣外溢,接觸火星,發生爆炸,造成了10人燒傷,經濟損失60萬元的嚴重后果。2003年5月23日該化工廠以余某工作期間擅離職守,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為由將其開除。余某不服化工廠的處分決定,于2003年6月12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以雖有過失,但能深刻認識錯誤為由,要求化工廠撤銷開除決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收到余某的仲裁申訴后即進行審查,認為符合企業勞動爭議條件,決定予以受理。2003年6月19日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受理的決定后,于6月25日將余某的申訴書副本送達化工廠。化工廠于2003年7月2日提交答辯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接到化工廠的答辯狀后,決定于2003年7月12日開庭審理余某的案件,仲裁庭于7月7日將開庭的日期通知了余某和化工廠。開庭時,仲裁庭首先對此爭議進行調解,但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不能達成協議,仲裁庭依法審理后當庭作出了仲裁裁決。
問:(1)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的步驟是什么?
(2)本案是否符合勞動爭議仲裁程序的相關規定?當事人是否應當履行裁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