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游戲論 試卷
(課程代碼 0039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復演說”的代表人物是 【 】
A.席勒 B.格羅斯 C.霍爾 D.拉扎魯斯
2.“在游戲中,兒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動的過程與方式方法”,這說明兒童游戲動機是
【 】
A.內部動機 B.內部控制 C.直接動機 D.間接動機
3.將兒童的游戲分為感覺運動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和規則游戲,這是 【 】
A.兒童游戲的動機分類 B.兒童游戲的教育作用分類
C.兒童游戲的社會性分類 D.兒童游戲的認知分類
4.構成游戲的外殼是 【 】
A.游戲主題 B.游戲情節 C.游戲形式 D.游戲材料
5.幼兒游戲的物質條件是 【 】
A.玩具 B.場地 C.時間 D.生活
6.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以免相互干擾,這是考慮 【 】
A.各活動區之間的界限性 B.各活動區之間的相容性
C.各活動區之間的轉換性 D.各活動區之間的滲透性
7.選擇玩具的最基本標準是 【 】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齡特點
C.符合衛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樣化和新穎性
8.教師指導幼兒游戲首選的策略是 【 】
A.平行游戲策略 B.合作游戲策略 C.領導游戲策略 D.指導游戲策略
9.有規則游戲的核心是游戲的 【 】
A.任務 B.玩法 C. 結果 D.規則
10.在親子游戲中,父親傾向于和孩子玩 【 】
A.教學性游戲 B.嬉戲性游戲 C.體育游戲 D.結構游戲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1.游戲的覺醒理論
12.角色扮演
13.形象玩具
14.平行游戲策略
15.表演游戲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6.試分析領導游戲的“三段論式”。
17.簡要分析游戲性體驗。
18.試分析游戲的智力發展價值。
19.簡述室內游戲活動區設置的基本要求。
20.簡述幼兒結構游戲的指導要領。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1.舉例說明幼兒游戲活動應具有的外部條件特征。
22.在游戲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如何貫徹教育性的原則?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0分)
23.結合所學的幼兒游戲現場指導方式或策略的理論,試分析案例中該教師所采用的指導
策略。
案例:某大班角色游戲區,一幼兒正在玩開“出租車”(椅子)游戲。因為老是做轉“方向盤”一個動作,一會兒就有點煩了,東看西望的,沒人搭理他。這時,老師走過來:“唉,出租車師傅,我要到大觀園商場,請開車把我送去吧。”“好的,請坐好。”孩子來了精神。 “哎,還有大的行李箱,能幫我搬上車嗎?”“乘客”(教師)提出了要求,于是“師傅”把 “行李箱”搬到了“車”(椅子)后頭。上車后,“乘客”又問:“我不知道怎么走,你知道嗎?”“知道,要經過文化東路,歷山路……”“師傅”果然很是盡職盡責、熱情服務。
學前游戲論自考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5:C B D C D
6—10:B C A D B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1、游戲的覺醒理論是由伯萊因提出,由埃利斯等人發展。覺醒理論試圖通過解釋環境刺激和個體行為的關系,來解釋游戲論的神經生理機制。
12、角色扮演是指兒童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形體動作、表情、言語等來模仿或假裝他人或某一非屬于自己真實身份的角色的行為及其特征。
13、形象玩具又稱主題玩具,是模仿物體(物品、動物、人物等)原型而制作的玩具。
14平行游戲策略是指導教師接近兒童,并與他們用相同的游戲材料一同玩一樣的游戲,但教師不與兒童相互交往,不參與兒童游戲。
15、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故事、童話內容進行表演的游戲,即兒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對話、動作、表情等富有創造性的表演,再現文學作品。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6、游戲指導的“三段論式”是來至前蘇聯學前教育學的領導游戲的“三段論式”的方法模式,即對主題角色游戲的組織上分成開始—進行—結束三個階段。(2分)
(1)在開始階段,教師的任務是了解幼兒游戲的愿望,幫助幼兒布置游戲的環境;(1分)
(2)在進行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擴展游戲的情節;(1分)
(3)在結束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對幼兒的游戲與游戲中的行為表現進行總結評價。
17、(1)興趣性體驗:是一種為外界刺激所捕捉和占據的體驗;
(2)自主性體驗:是由游戲活動可以自由選擇、自主決定所引起的主觀體驗;
(3)勝任感體驗: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體驗;
(4)幽默感:是由嬉戲、玩笑、詼諧等引起的快感;
(5)驅力愉快:是由身體活動所帶來的生理快感。
18、(1)游戲擴展和加深兒童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增長兒童的認識;
(2)游戲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
(3)游戲促進兒童想象力的發展;
(4)游戲促進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
(5)游戲提供了兒童智力活動的輕松愉悅的心里氛圍。
19、(1)根據各類游戲活動的教育功能與特點設置活動區;
(2)游戲活動區設置應體現層次性和漸進發展性;
(3)游戲活動區設置應巧用空間,因地制宜;
(4)賦予環境一定的自治因素;
(5)整個室內游戲環境作為一個動態系統,實現整體優化,發揮整體效應。
20(1)豐富并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筑物的印象;
(2)為幼兒提供結構游戲的材料、時間和場地;
(3)針對各年齡班幼兒的水平,幫助幼兒掌握結構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4)培養兒童正確對待結構材料和建構成果;
(5)針對幼兒的發展水平培養建構活動的目的性和堅持性。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1、(1)幼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和可能;
(2)活動的方式方法由幼兒自行決定;
(3)活動的難道(任務)與幼兒的能力相匹配;
(4)幼兒不尋求或擔憂游戲以外的獎懲。舉實例說明。
22、(1)在游戲目的的確定上,應體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與教育目標相一致;
(2)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要保證游戲內容健康、積極向上;
(3)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應注意游戲場景的設計、布置,做好游戲前的準備工作;
(4)在游戲評價時,以正面鼓勵、表揚、肯定為主,批評、否定為輔。舉實例說明。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0分)
23、(1)該教師采用的是合作游戲策略,這是一種常用的游戲指導策略。
(2)合作游戲策略是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戲過程,仍然由兒童掌握游戲的進程。教師可以根據游戲的情境的需要對兒童的語言和動作做出應答性的反饋,也可以偶爾提出問題。對于教師的建議,兒童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
(3)在游戲中,教師沒有直接傳授游戲的方法,而是以一種與游戲情境相關的“乘客”的角色身份介入,引導幼兒合理的展開游戲情節,使兒童在無意識中接受指導,充分發揮了兒童在游戲的積極性,體現兒童是游戲的主人;
(4)合作游戲策略的關鍵在于把握介入游戲的契機。教師必須按照所扮演的“角色”采取與“角色”一致的規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