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學前教育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398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在工業社會早期,托幼機構的性質大多帶有( B ) 1-7
A.教育性質 B.慈善性質 C.啟蒙性質 D.訓練性質
2.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辦“兒童之家”的教育家是( A ) 1-7
A.蒙臺梭利 B.歐文 C.盧梭 D.杜威
3.學前教育功能的特點之一是( D ) 1-24
A.情感性 B.主觀性 C.專業性 D.整合性
4.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個體投入社會經濟之后,引起的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國民收入的增長,指的是學前教育效益中的( A ) 1-32
A.社會經濟效益 B.社會精神效益 C.教育內部效益 D.個人社會效益
5.布魯姆認為形象知覺的敏感期是( C ) 2-47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6.皮亞杰依據結構主義的基本原理,從研究兒童智力與思維的整體發展著眼,提出了兒童思維發展結構理論,其核心是( A ) 2-63
A.“發生認識論” B.“認知認識論” C.“社會認識論” D.“個體認識論”
7.提出兒童身心尚未成熟,他們需要社會特殊的保護和照料的是( A ) 2-66
A.《兒童權利公約》 B.《幼兒園工作規程》
C.《義務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護法》
8.幼兒園中幼兒的基本活動是( C ) 1-42
A.學習 B.一日生活 C.游戲 D.上課
9.在現代,狹義的學前教育專指( D ) 1-2
A.0~6歲兒童的教育 B.2~7歲兒童的教育
C.0~8歲兒童的教育 D.3~7歲兒童的教育
10.建構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B ) 3-102
A.弗洛伊德 B.皮亞杰 C.格塞爾 D.維果茨基
11.對爛熟于胸的、“自動化”了的教育模式感到厭煩,渴望新鮮刺激,開始關注幼兒教育的新趨勢、新觀點以及新方法,同時收集、研究新的教學內容和材料,以調整、更新和充實自己,改革和發展課程。這屬于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階段中的( C ) 3-120
A.順應階段 B.適應階段 C.發展階段 D.專業化階段
12.強調要把幼兒園辦成花園和樂園,要求幼兒園的氣氛要像家庭一樣溫暖的是( B ) 4-125
A.行為主義的觀點 B.成熟理論的觀點 C.認知理論的觀點 D.建構主義的觀點
13.操場是幼兒開展體育活動和做操的地方,要足夠大,至少不少于人均( B ) 4-138
A.1平方米 B.2平方米 C.3平方米 D.4平方米
14.教師與幼兒應該是一種雙向交流活動,交流彼此的經驗、知識、思想、情感和態度,并對對方產生一定的影響。這體現了優質師幼關系的( A ) 5-178
A.互動性 B.民主性 C.分享性 D.互主體性
15.影響師幼關系的關鍵因素在于( B ) 5-183
A.園長 B.教師 C.家長 D.幼兒
16.活動多樣性體現的是下面哪一點的特點( C ) 6-189
A.幼兒教育活動 B.幼兒班級管理 C.幼兒班級生活 D.幼兒教育質量
17.注重通過維護班級規則和榮譽,引導幼兒集體意識的發展等是( C ) 6-207
A.小班指導的重點 B.中班指導的重點
C.大班指導的重點 D.混齡班指導的重點
18.把課程重點放在可觀察到的教學設計上,這樣的課程定義指的是( B ) 7-219
A.課程即學科 B.課程即計劃 C.課程即目標 D.課程即經驗
19.1932年10月正式頒發的國家級幼兒教育文件是( A ) 7-221
A.《幼稚園課程標準》 B.《幼兒園暫行規程》
C.《幼兒園教育綱要》 D.《幼兒園工作規程》
20.現代學前教育課程的重建應強調( D ) 7-226
A.課程目標的理性化 B.課程內容的系統化
C.課程實施的教師中心 D.回歸生活之路
21.行為主義的幼兒園課程的理論基礎是( A ) 7-241
A.華生的理論 B.維果茨基的理論
C.皮亞杰的理論 D.杜威、皮亞杰、維果茨基的理論
22.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個中心內容來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被稱為( D ) 7-266
A.項目活動 B.學科活動 C.綜合活動 D.單元主題活動
23.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區別,有一點就是( A ) 7-280
A.評價的功能不同 B.評價的對象不同
C.評價的范疇不同 D.評價的程序和方法不同
24.在福祿貝爾創辦了幼兒園之后,相繼提出了有代表性的幼兒園教學理論的是( B ) 8-292
A.蒙臺梭利、皮亞杰以及烏索娃等 B.蒙臺梭利、德可樂利以及烏索娃等
C.杜威、德可樂利以及維果茨基等 D.皮亞杰、德可樂利以及維果茨基等
25.要求幼兒園教學應當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而不應當僅僅通過上課來進行,表現的是幼兒學習特點中的( C ) 8-301
A.直觀性 B.興趣性 C.廣泛性 D.主動性
26.尋找幼兒的興趣、從幼兒的觀點來看待各種情況、根據幼兒的能力和興趣制定計劃等,體現的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組織中的( B ) 8-304
A.教師和幼兒一起控制的策略 B.重視幼兒的能力的策略
C.與幼兒形成信任的關系的策略 D.做出評價以支持幼兒的游戲的策略
27.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模式大致可分為( A ) 8-310
A.直接教學、間接教學、合作教學、支架式教學
B.直接教學、間接教學、言語教學、合作教學
C.直接教學、間接教學、觀察教學、支架式教學
D.直接教學、間接教學、言語教學、觀察教學
28.教師建構性地與個別幼兒對話的策略之一,就是( D ) 8-323
A.提前計劃活動經驗 B.有目的地分組
C.鼓勵幼兒之間的語言交往 D.提供詳細的反饋
29.我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對當地托幼教育機構分等定級的工作開始于( B ) 10-383
A.20世紀70年代 B.20世紀80年代 C.20世紀90年代 D.21世紀初
30.我國現行的托幼機構分級分類驗收的工作,從驗收標準的覆蓋面來看,基本的評價單位是( A ) 10-399
A.園所 B.幼兒個體 C.教職員工 D.幼兒園班級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學前教育價值 1-13
答:是指學前教育與個體(2分)及社會的需要之間的關系。(2分)
32.社區教育 2-58
答: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區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背景下,(1分)在地方黨和政府的領導下,(1分)以地區為依托,和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辦好教育的新形式。(2分)
33.幼兒班級 6-188
答:是指幼兒園計劃、(2分) 安排和組織保育和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2分)
34.課程設計 7-259
答:是指那些經過精心計劃的活動,(2分)通過這些活動,設計出各種學程或教育活動方式,并將它們提供給教育機構中的人們,以此作為進行教育的方案。(2分)或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2分)產生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以教材等的系統化活動。(2分)
(2種解釋中的一種都可得4分)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5.簡述幼兒教師的教育機智。 3-114
答:(1) 善于因勢利導。(2分)
(2) 善于隨機應變。 (2分)
(3) 善于“對癥下藥”。(1分)
(4) 善于掌握教育分寸。(1分)
36.簡述幼兒園戶外環境的構成。 4-134
答:主要包括:自然生態環境、活動場地、大型玩具及其它體育器材、園藝區、種植區、動物區等。 (每點1分,共6分)
37.簡述幼兒行為輔導的具體技術方法。 6-214
答:自然后果法、移情訓練法、生活鍛煉法、同伴交往法、榜樣影響法、社會評價法。(每點1分,共6分)
38.簡述集體教學中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注意點。 8-318
答:預先計劃、評估;引導幼兒的注意;鼓勵幼兒建構性的同伴關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耐心的工作;對幼兒的行為的具體反饋。(每點1分,共6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9.聯系實際談談當前師幼關系單向度的表現。 5-176
答:(1) 教師一兒童的“代言人” 兒童一教師的“應聲蟲”;
(2) 教師一“拋球者”,兒童一教師的“接球者;
(3) 教師一規則的維護者,兒童一規則的執行者;
(4) )兒童一教師的“玩具”,教師一“玩具”的操縱者。
(每點1分,結合實際的情給。0 — 6分,共10分)
40.聯系實際,談談經實證研究所證實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關鍵的構成要素。 10-359/360/361/362/363
答:(1)班級規模;(2)師幼比例;(3)教師的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訓情況;(4)教師的穩定性;(5)動態因素(交往); (每點1分,每聯系實際分析一點得1分,共10分)
五、應用題(本大題10分)
41.最近,有人向市長信箱反映當地的一所幼兒園拒收殘疾兒童,并呼吁整個社會關注弱勢群
體。后經調查,這名兒童下肢行動不便,需要借助專門的行走工具方可獨立走動。幼兒園
從安全角度考慮,委婉拒絕接收。
如果你是該園的老師,請問:
你的態度應如何? (收還是不收)如收,應怎樣做更有利于該幼兒、幼兒園、家長、社會?
你是怎樣全面理解全納教育的意義的? 9-334
答:(1) 收。(2 分)
(2) 有利的做法;(4分)
如與老師、家長有效溝通;爭取政府、社會的支持;在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基本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后,家長的陪護(半日、整日等);同班小朋友的接受理解等。
(3) 全納教育的意義;(4分)
可以實現“教育機會平等”;可培養社會的正式成員;可使每個人都得到有效的教育;可充分發揮每個兒童的能力。 (相關意思有所表述,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