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46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保持心理衛生的原則包括自我意識良好、社會功能良好、人際關系良好和( )
A.積極勞動實踐 B.學習成績良好
C.人格特征良好 D.積極態度和性格
2.由緊張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軀體機能和心理活動改變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是( )
A.挫折 B.應激
C.壓抑 D.沖突
3.心理輔導中鞏固與結束階段的工作主要有兩項,一是鞏固效果,另一項是( )
A.指導幫助 B.達成共識
C.回顧總結 D.追蹤調查
4.為來訪者提供關于現實世界的某種看法,從而使來訪者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自己的問題,這是影響技術中的( )
A.解釋 B.指導
C.摘要 D.自我開放
5.輔導過程中,來訪者集中精力沉浸在思緒和感受之中,因而出現了沉默,這屬于( )
A.自發性沉默 B.沖突性沉默
C.尷尬性沉默 D.創造性沉默
6.“尊重來訪者的合理要求”屬于心理評估的( )
A.保密性原則 B.動態性原則
C.整體性原則 D.主體性原則
7.瑞文標準推理測驗屬于( )
A.學習測驗 B.智力測驗
C.人格測驗 D.心理健康綜合測驗
8.人格結構理論認為,“自我”奉行的是( )
A.快樂原則 B.現實原則
C.道德原則 D.理想原則
9.下列治療技術中不屬于認知重建法的是( )
A.三欄目技術 B.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技術
C.放松法 D.合理情緒想象技術
10.小剛學習用功時,他的媽媽就不再數落他,使他更加努力,這屬于行為強化法的
(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
11.兩難問題法有其適用的教育內容,其中包括( )
A.智力訓練 B.學習態度
C.品德形成 D.人際交往
12.“一個人應該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這種不良認知是( )
A.走極端 B.絕對化
C.虛擬陳述 D.追求完美
13.研究表明,小學生道德感發展的轉折期是( )
A.三年級 B.四年級
C.五年級 D.六年級
14.就小學生自我發展而言,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個上升時期是( )
A.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 B.小學二年級到四年級
C.小學三年級到五年級 D.小學五年級到六年級
15.下列不良個性衛生問題中可以用敵意矯正訓練法的是( )
A.自卑 B.偏執
C.自負 D.壓抑
16.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加以復習就會忘記。經過兩天會忘記( )
A.1/4左右 B.1/3左右
C.1/2左右 D.2/3左右
17.中小學生適應性學習衛生問題不包括( )
A.考試怯場 B.調控心理狀態
C.學習方法不當 D.學習疲勞
18.人際交往的基本功能是( )
A.信息交流功能 B.提高學習、工作效率
C.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D.促進良好個性的形成
19.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內心世界逐步復雜,開始不大輕易將內心秘密表露出來,這是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之一,即( )
A.社會性 B.過渡性
C.閉鎖性 D.秘密性
20.下列觀點中正確的是( )
A.抑郁癥是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B.恐懼癥是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C.焦慮癥是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D.強迫癥是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l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影響心理健康的生物學因素包括( )
A.遺傳因素 B.體質因素
C.性別因素 D.年齡因素
E.器質性因素
22.學校心理輔導人員必須具備和遵循的特殊道德準則有( )
A.預防和發展相結合 B.保持適當的人際距離
C.全心全意為中小學生及來訪者服務 D.個別對待與面向全體相結合
E.尊重中小學生及來訪者
23.心理測驗要對測驗的一系列測驗指標進行檢驗和說明,這些指標包括(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E.分數
24.初中生思維發展的特點表現為( )
A.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B.具體形象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
C.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 D.思維的獨立性日益增強
E.思維的批判性日益增強
25.初中生個性發展的特點表現為( )
A.自我意識增強 B.“成人感”突出
C.開始對現實形成較為穩定的態度 D.興趣開始分化
E.理想已經穩定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心理可以分為心理狀態、心理過程和______三大部分。
27.心理輔導的核心問題是______,它所關心的問題是怎樣幫助學生積極適應環境的變化。
28.心理輔導的指導與幫助階段主要完成的任務有______、選擇輔導方案和實施指導幫助。
29.心理評估的______原則是指在心理評估中除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外,還要根據需要結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取得最佳的評估效果。
30.常用的價值觀辨析法包括小組討論法、______和腦力激蕩法。
31.適應性認知衛生問題主要是______,即因認知錯誤所產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極的觀念、信念和思想。
32.“自主訓練法”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33.發展性個性衛生問題輔導,關鍵在于讓學生學會正確的看待自己、他人和______。
34.考場上要講究考試方法,應遵循______的答題規律,以發揮出最佳的應考水平。
35.人格障礙表現為______和意志行為異常,感知和智力并無異常。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36.移情
37.無條件的積極尊重
38.神經癥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9.簡述健康心理的標準。
40.簡述使用心理測驗的一般原則。
41.簡述行為強化法中懲罰的種類及運用懲罰時的注意事項。
42.簡述呼吸調節法及其原理與方法。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7分)
43.(本題12分)試論述學校心理輔導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44.(本題15分)結合實例論述中學生異性交往緊張的表現及心理輔導要點。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5 A B DAD 6-10 A B BC B 11-15 C DAAB 16-20 DBAC 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ABCDE 22.BCE 23.ABCD 24.CDE 25.ABCD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個性心理 27.成長問題 28.制定輔導目標 29.綜合性 30.兩難問題法
31.不良認知 32.每個人都可以控制自己 33.環境 34.由易到難 35.情感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36.移情6-108:在長期進行心理分析的過程中,來訪者會把自己對父母、親人等的感情和情緒依戀關系轉移到輔導員身上,把他作為自己的父母、親人等。
37.無條件的積極尊重6-128:積極的尊重就是要把每個來訪者都看成是獨特而有價值的人,既接納他的長處,也寬容他的短處,這樣就創造出了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讓來訪者能夠更大程度地表達自己。無條件的尊重,是指這種關愛不受輔導員主觀判斷或對來訪者思想感情評價的影響。
38.神經癥14-320:它是一種干擾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適應能力的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礙。它一般沒有器質性病變,但有某些身體功能的喪失,有明顯的心理異常表現。包括焦慮癥、恐怖癥、癔病和神經衰弱等。也有的人稱為“神經官能癥”,“精神神經癥”或“心理癥”。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9.簡述健康心理的標準。2-21
答:
健康心理應具備下列標準:
(1)認知能力發展正常,智力水平處于正常范圍內。
(2)情緒正常、健康。情緒活動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動,情緒是否健康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
(3)意志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積極意志品質,表現為具有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等優良品質。
(4)心理與行為的協調與一致行為是心理的外部表現,且受人的意志的支配。
(5)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及健全的個性。
(6)人際交往正常,人際關系和諧。
(7)較強的適應能力。人生活在世界中,經常面對各種變化。心理健康的人能建立積極的適應機制,適應自身、環境及社會的變化。
40.簡述使用心理測驗的一般原則。5-95
答:
心理測驗的一般原則如下:
(1)正確認識心理測驗是科學使用心理測驗的前提。
(2)保護測驗內容,防止濫用測驗。
(3)做一名合格的測驗者,維護心理測驗的聲譽。
(4)根據測驗的目的與對象特點,選用適宜的心理測驗。
(5)應慎重地解釋與使用心理測驗結果。
41.簡述行為強化法中懲罰的種類及運用懲罰時的注意事項。7-154
答:
一、懲罰是指為減少或消除某種不良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而在此行為發生后所跟隨的不愉快事件。在學校里教師一般運用兩類懲罰:
1、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發生后施加某種痛苦或厭惡的刺激,以減少受罰行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如批評、警告、記道,甚至開除學籍等處分。
2、在不良行為發生后,取消學生喜愛的某種刺激以減少受罰行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如扣除行為得分,暫時收回某種獎勵或暫時取消參加某種娛樂活動的權利等等。除此之外,讓學生學會自我懲罰。
二、運用懲罰時應注意:
1、避免不適當的懲罰,如體罰或變相體罰。
2、懲罰應有很強的針對性,重罰其事,輕責其人。
3、懲罰伴隨說理教育,以提高懲罰效果。
4、力戒懲罰后又立即給予獎勵。
42.簡述呼吸調節法及其原理與方法。9-189
呼吸調節是處理情緒波動的有效方法,通過深呼吸,可以使波動的情緒及時穩定下來。
原理:
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快速呼吸會使體內進入大量氧氣,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可是如果二氧化碳呼出過多,會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時間一長,會使中樞神經迅速做出抑制的保護性反應。這時,如果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頻率的方法,一段時間內,就會起到安靜情緒的作用。
方法:
(1)呼吸要和動作一致,在呼吸時配合身體的動作。
(2)坐端正,身體放松,做深呼吸。從下腹部逐漸地往胸膛充氣,吸氣時腰部也要用力,盡量收縮胸部將氣吸進來,呼氣時好似撒了氣的皮球。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7分)
43.(本題12分)試論述學校心理輔導應遵循的基本原則。3-44
答:
學校心理輔導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一、整體性原則
心理輔導的整體性原則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含義:
1、學校心理輔導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個體的整體性發展,即通過幫助和指導使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較全面的發展,與此同時學生的知、情、意、心理活動及個性也能得以健康發展。
2、追求學校心理輔導的各種模式、方法與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的協調一致,綜合運用,使其達到輔導與教育目標的協調一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主體性原則
1、主體性原則是指在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中把學生作為輔導活動的主體。對學生施以的各種指導幫助并不是把學生作為被動接受影響的客體,而是通過學生的“自助”即學生自我理解、自我指導能力的提高,積極地加入心理輔導過程,實現輔導目標。
2、貫徹主體性原則要求理輔導人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自身需要出發;采取有效方法并用鼓勵性、商量性的語氣讓學生發表看法,宣泄情感,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與辦法。
三、活動性原則
活動性原則是指心理輔導要重視活動對個體心理健康的作用與影響。實踐活動是個體心理發生、發展的基礎。中小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實踐活動,其個性的完善及社會適應性的提高也離不開學生的學習、交往、勞動等實踐活動。
四、個別對待與面向全體相結合的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是指學校心理輔導的價值在于中小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上。這是由學校教育的本質決定的。
2、個別對待原則是指心理輔導中要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在不同個體身上的表現形式、程度、持續時間等均有所不同;每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背景及原因不同,因此,心理輔導必須針對每個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具體問題,采用靈活多樣的輔導策略與方洼,因勢利導。
五、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就其基本功能來看是適應性功能與發展性功能。及時預防學生心理疾患及行為偏差的產生,對于從總體上提高學校心理輔導的效能是有著重要而積極意義的。
44.(本題15分)結合實例論述中學生異性交往緊張的表現及心理輔導要點。12-291
答:
一、表現
隨著青春期的來臨,少男少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生理上的變化在心理上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1、開始表現出對異性的傾慕與向往,希望自己能更多地與異性交往,有什么苦衷和心里話也愿意向異性朋友傾訴。
2、有很多學生,在和異性同學講話時,總感到不好意思,心慌,有時會緊張得連話都說錯。3、嚴重者不敢與異性目光接觸,更不敢與異性交談,即使與異性交談,也會面紅耳赤,言語不清。一看見異性向自己走來,則全身緊張、流汗。
二、輔導要點:
1、端正認識
這種在同齡異性面前所表現出的羞澀和不安,是每一個人在心理發展上所必經的一個階段——性疏遠期。男女青少年的這種相互疏遠,一般要持續一年左右,有時甚至會更長一些。女孩子在和男孩子講話時感到害羞,是處于性疏遠期的青少年的正常心理表現,不必以此為怪。
2、端正態度
要把異性間的接觸看成是生活中的正常接觸,是工作和學習的需要,是增進友誼和團結的需要,也是探求人生真諦、實現社會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因而是應該大力提倡和發揚的。
3、講究方式
在與異性接觸時,不要過多地考慮對方的性別和年齡,而要從心理上把對方當做自己的兄弟或親人來看待。在與對方商量事情、討論問題時,要力求做到自然親切、誠懇大方。
4、自我暗示
暗示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它是指被暗示者從他人或自身把某種觀念接受下來,使它在下意識里發生作用,并使其見諸動作和行為。正因為這樣,如果女孩要和男孩一起辦事或搞什么活動,不妨先對自己進行自我暗示一番。例如,可以暗示自己說:“作為一個90年代的現代女性,和異性交往,這完全是光明正大的嘛,有什么可緊張和難為情的呢?”“別的女同學都能那樣自然大方,我為什么不能呢?”“我從來就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的,我為什么不能做到?!”等等。
5、系統脫敏法
你對一樣東西特別恐懼,是因為某一事物總是伴隨著不良情緒感受的出現而逐漸形成的,而不是不可絕對消除的。我們雖然無法一下子克服恐懼的情緒,但卻可以一點點接近目標。我們在這一事物出現的時候同時控制自己不良感受的強度,每一步都進行得很小,使不良忍受在可以忍受的范圍內,到后來不再引起恐懼情緒。而這一步步逐漸加起來,便會很自然地接近目標,消除對目標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