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試卷
課程代碼:0047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化社會”概念的重要文獻是( )
A.《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B.《學會關心》
C.《學會生存》 D.《終身學習法》
2.英國比較教育學家漢斯在英王學院任職期間撰寫的代表作是( )
A.《比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傳統研究》 B.《比較教育》
C.《各國教育的動力》 D.《教育的新時代:比較研究》
3.在比較教育的發展史上,在“借鑒時代”與“因素分析時代”之間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人物是( )
A.漢斯 B.康德爾
C.薩德勒 D.霍爾姆斯
4.比較教育學家霍爾姆斯提出的重要比較教育研究方法是( )
A.數理統計法 B.科學量化法
C.比較四步法 D.問題法
5.國際教育的觀念基礎主要是( )
A.共產主義 B.世界主義
C.普世主義 D.國際主義
6.美國的教育行政是典型的( )
A.地方分權制 B.中央集權制
C.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合作型 D.自由體制
7.英國的義務教育年限是( )
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8.為了行使更多的聯邦職權,聯邦德國在l969年10月成立的中央一級教育行政機構是( )
A.聯邦教育部 B.聯邦教育和技能部
C.聯邦教育和就業部 D.聯邦教育和科學部
9.在法國,以向高等教育的文理專業輸送人才為主要任務的中學是( )
A.普通高中 B.技術高中
C.職業高中 D.專科高中
10.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確立日本軍國主義的國家主義倫理的是( )
A.《學校令》 B.《學制》
C.《學生動員令》 D.《教育敕語》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1.比較教育在“因素分析時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薩德勒 B.漢斯
C.康德爾 D.霍拉斯·曼
E.施奈德
12.20世紀60年代以后,在比較教育學界引起廣泛爭論并對現代比較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的理論包括( )
A.結構功能主義 B.沖突理論
C.世界體系分析理論 D.新殖民主義理論
E.依賴理論
13.比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 )
A.調查法 B.比較法
C.文獻法 D.實驗法
E.分析法
14.為提高教育質量,各國教育改革表現出以下共同的趨勢( )
A.提出高質量的教育目標
B.加強基礎知識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C.培養批判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D.重視道德教育
E.重視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革
15.俄羅斯的普通教育分為以下幾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分別是( )
A.初等普通教育 B.基礎普通教育
C.完全普通教育 D.高等普通教育
E.不完全普通教育
16.美國中學教學的一個特色是實行學分制和選修制,中學開設的選修課為( )
A.綜合性選修課 B.職業性選修課
C.中間性選修課 D.學術性選修課
E.研究性選修課
17.在英國,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機構主要有( )
A.師范學院 B.大學的文理學院
C.技術教育學院 D.大學師范學院
E.大學的教育學院
18.在德國,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的學校主要有( )
A.職業學校 B.職業專科學校
C.職業補習學校 D.專科高中
E.專科學校
19.在法國,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除了傳統的高等教育機構如法蘭西學院外,還包括
( )
A.普通大學 B.短期高等教育機構
C.新式大學 D.高等專科學校
E.社區學院
20.日本高中形式多樣,按照學科,可分為( )
A.定時制高中 B.函授制高中
C.綜合高中 D.職業高中
E.普通高中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1.《2061計劃》
22.比較四步法
23.專用教室制
24.高中畢業會考(法國)
25.各種學校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0分)
26.(本題6分)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7.(本題6分)比較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8.(本題8分)簡述英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實施中小學全國統一課程的原因。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
29.(本題10分)試評述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中小學教育改革。
30.(本題20分)試分析朱利安的比較教育思想及其歷史貢獻。
一、單項選擇題
1、C 2、A 3、C 4、D 5、B 6、A 7、C 8、D 9、A 10、D
二、多項選擇題
11、ABCE 12、ABCDE 13、ABCE 14、ABCDE 15、ABC 16、BCD
17、ACE 18、ABCDE 19、ABD 20、CDE
三、名詞解釋
21、全稱《2061計劃:為了全體美國人的科學》,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在1989年公布的一份關于科學、數學和技術知識目標的研究報告,詳細地論述了全面改革美國初、中等教育體系的設想、步驟、目標和科學依據。
22、美國著名比較教育學家貝雷迪提出的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他認為比較教育研究包括區域研究和比較研究兩大類型。區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釋兩個階段,比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較兩個階段。區域研究是比較研究的基礎和預備。這四個階段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著名“比較四步法”。
23、專用教室制是俄羅斯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就是把普通教室改為各科專用教室,配有一套常規的電化教育設備,按照學科性質布置該學科發展的歷史圖片、圖表、公式,櫥窗里陳列著該學科常用的儀器、圖書,把教室變成了一個既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教師工作的場所。
24、高中畢業會考是法國在高中結束時設立的一種考試,以此衡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教學的質量。教育部制定并公布統一的考試范圍(大綱),各學區負責命題和組織考試。高中各科及各種方向的考慮科目和內容不同。考慮合格者獲得會考合格證書,可直接進入綜合大學第一階段學習,不再受任何考試選拔(名牌大學校除外)。
25、“各種學校”是日本實施類似學校教育的各種職業技術學校的總稱,主要招收高中畢業生,修業年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專業范圍很廣,涉及各行各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主要是教授一些生產、生活和職業上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短期內就可學得一技之長。
四、簡答題
26、(1)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國際競爭的需要,提高教育質量,1988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了教育改革法。(2)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內容是:①設立全國統一課程和相應的全國性統一考試。②擴大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力。③學校經費的管理權限下放。④使部分學校擺脫地方教育當局的控制。
27、(1)跨國性和國際性。(2)采用比較的研究方法。(3)研究對象覆蓋了整個教育領域,并兼具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種性質。(4)時代性,即比較教育的研究在時間維度上總是以現在為中心的。(5)民族性和國際性并存。(6)其他一些特征,如跨學科性、綜合性等。
28、(1)二次大戰后,英國中小學課程設置由中小學校長和教師決定,多元化地方性課程質量明顯下降,使英國處于在勞動大軍中需要掃除科宿的國家之列;(2)國內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教育質量參差不齊;(3)男女學生的教育質量不平衡;(4)不能為英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合格人才,出現失業與技術工人不足并存的現象。
五、論述題
29、(1)20世紀80年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①新技術革命的挑戰;②國際競爭的挑戰;③美國教育被越來越嚴重的成績平庸所困擾。(2)20世紀80年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①調整課程結構,提高畢業標準。②增加學習日,延長學習時間;③加強道德教育,整頓校紀校風。④重視創造力的培養。(3)20世紀80年代美國教育改革的效果。自1983年《國家處于危機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發展以來,美國教育取得了進步,在遏止了過去十多年的嚴重滑坡之后,開始恢復到合理的水平,學生們學習了更多的基礎課。但是,美國的教育仍處于危險之中,各個層次的改革進展都相當緩慢,許多學生沒有從中學畢業,而許多畢業了的學生卻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學校仍然在教授遠離目標的“自助餐式”的課程。
30、(1)朱利安是法國比較教育學家,比較教育的奠基人,比較教育發展史上“借鑒時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17年,他發表了比較教育的開山之作《關于比較教育的工作綱要和初步意見》,闡述建立和研究比較教育的必要性和關于比較教育研究的一些設想。(2)朱利安認為當時的歐洲教育有很多的不完善之處,需要進行教育改革。最有效、最可靠、最簡捷的教育改革的方式,必須依賴于教育科學的調查與研究,通過進行比較教育的研究,不同國家間相互借鑒教育改革的經驗。朱利安主張通過科學的調查分析,通過以事實觀察為基礎的帶有實證性的科學研究,來深入全面地了解歐洲國家的教育狀況,以便借鑒。(3)朱利安在比較教育發展史上的影響和貢獻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①他第一次系統地倡導和闡述了建立比較教育的基本設想,他的《關于比較教育的工作綱要和初步意見》被比較教育界廣泛公認為最早系統闡述關于比較教育設想的序言性草案。②他最早提出“比較教育”這一術語,為比較教育作為一門教育學科或一個教育研究領域的形成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③他為比較教育的發展在一開始就奠定了一個不斷科學化的發展方向。④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比較的研究方法,為比較教育的方法論體系的建立邁出了第一步。總之,雖然朱利安關于比較教育的種種設想并不完美,但是他在比較教育發展史上所作出的開創性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比較教育之父”的稱號,朱利安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