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2年4月自考心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03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受自我意識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為,就必須考慮到人們都有一種指向個人成長的基本需要,這一學派是( D )1-11
A.機能主義心理學派 B.構造主義心理學派
C.認知心理學派 D.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2.科學心理學誕生于( C )1-6
A.1819年 B.1867年
C.1879年 D.1898年
3.意識活動的內(nèi)容包括對外部事物的覺知與內(nèi)部刺激的覺知,還有( D )2-22
A.對他人的覺知 B.對社會的覺知
C.對事物的覺知 D.對自身的覺知
4.可見光波長范圍是( A )3-48
A.400至750毫微米 B.500至750毫微米
C.600至800毫微米 D.700至900毫微米
5.顏色感覺具有三種屬性,一是色調,二是飽和度,三是( B )3-50
A.色彩 B.亮度
C.顏色 D.色光
6.處于信息加工系統(tǒng)核心的是( C )4-85
A.感覺記憶 B.長時記憶
C.工作記憶 D.語義記憶
7.對字詞、概念、規(guī)律等各種概括化知識的記憶屬于( D )4-83
A.陳述性記憶 B.程序性記憶
C.情景記憶 D.語義記憶
8.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于特定問題情景能夠順利做出多種反應或答案,這種創(chuàng)造
性思維的特性是( B )5-122
A.獨特性 B.流暢性
C.靈活性 D.洞察性
9.以發(fā)現(xiàn)人的潛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長處和發(fā)展傾向為目的的測驗屬于( C )6-155
A.智力測驗 B.成就測驗
C.性向測驗 D.人格測驗
1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情緒狀態(tài)是( C )7-178
A.心境 B.激情
C.應激 D.熱情
11.將一個很難的學習問題解決后,我們會感到喜悅、快慰,這種情感屬于( C )7-179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責任感
12.下列描述中屬于內(nèi)在動機的是( A )7-166
A.學生為了掌握知識、技能而努力學習
B.學生為了獲得老師的贊揚而努力學習
C.學生為了獲得同學的認可而努力學習
D.學生為了獲得父母的獎賞而努力學習
13.把人格特質分為共性和個性兩類的心理學家是( B )8-195
A.卡特爾 B.奧爾波特
C.艾森克 D.愛德華
14.情緒豐富外露、靈活好動、缺乏耐心和毅力、穩(wěn)定性差,這類人的氣質類型是( B )8-192
A.膽汁質 B.多血質
C.粘液質 D.抑郁質
15.提出人際需要三維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C )9-216
A.霍曼斯 B.馬斯洛
C.舒茨 D.沙赫特
16.“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表現(xiàn)人際吸引的條件是( C )9-227
A.接近性 B.熟悉性
C.相似性 D.互補性
17.汶川大地震后,很多幸存者經(jīng)常被痛苦和恐怖回憶所困擾,這種反應屬于( D )10-274
A.強迫癥 B.恐懼癥
C.廣泛性焦慮障礙 D.創(chuàng)傷后應激癥
18.經(jīng)濟危機、物價上漲、就業(yè)困難使得一些人失去生活信心,這種壓力源屬于( A )10-256
A.社會性壓力源 B.心理性壓力源
C.文化性壓力源 D.軀體性壓力源
19.兒童逐漸掌握守恒概念的年齡階段是( C )11-296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0.研究發(fā)現(xiàn)4個月的嬰兒已顯示出對顏色的偏好,該顏色是( D )11-293
A.綠 B.黃
C.紫 D.藍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實驗法1-17
答:
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方法稱為實驗法。
22.隨意注意2-28
答:
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3.定勢5-121
答:
在連續(xù)進行工作時,如果一個人屢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決了某類問題,會使他機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決類似問題,而不去尋求新的、更好的方法。這種堅持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這就是心向或心理定勢。
24.社會助長9-237
答:
社會助長是指個體與別人在一起活動或有別人在場時,個體的行為效率提高的現(xiàn)象。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5.簡述格式塔原則。3-62
答:
格式塔學派提出的知覺組織原則被普遍接受,也稱格式塔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條規(guī)律。
(1)接近性
距離上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知覺組織在一起。在聽覺上,時間上接近的聲音也容易被組織在一起。
(2)相似性
凡物理屬性(強度、大小、形狀、顏色等)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組織在一起。
(3)連續(xù)性
凡具有連續(xù)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
(4)封閉性
人們傾向于將缺損的輪廓加以補充使知覺成為一個完整的封閉圖形。
(5)良好圖形
客體本身的組合符合良好圖形的原則,即具有簡明性、對稱性的客體更容易被知覺。
26.簡述問題解決的特征。5-115
答:
問題解決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目標指向性
即問題的解決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
問題解決必須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稱為問題解決活動。
(3)認知性操作
問題解決這種目標指向性活動是依存于認知性操作的。不具備認知性操作的活動,不被看作是問題解決。
27.簡述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7-167
答:
動機對于提高活動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人們似乎認為動機越強,活動效率越高。但事實并非如此。研究證明,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最佳水平。動機過強或不足,都會使工作或學習效率降低,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發(fā)揮最佳工作效率。研究還發(fā)現(xiàn),動機的最佳水平隨活動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簡單容易的活動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當活動難度加大時,動機強度要降低。
28.簡述減少社會惰化的有效途徑。9-239
答:
減少社會惰化的有效途徑是:
(1)不僅公布整個群體的工作成績,而且還公布每個成員的工作成績,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監(jiān)控的,是可評價的。
(2)幫助群體成員認識他人的工作成績,使他們了解不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
(3)不要將一個群體弄得太大,如果是一個大群體,就可以將它分為幾個小規(guī)模的群體,使得更多的成員能夠接受到外在影響力的影響。
29.簡述影響壓力的因素。10-259
答:
影響不同的人壓力感差異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經(jīng)驗
當面對同一事件或情境時,經(jīng)驗影響人們對壓力的感受。一帆風順的人一旦遇到打擊就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樣的打擊卻不會引起重大傷害??梢?,增加經(jīng)驗能增強抵抗壓力的能力。
(2)準備狀態(tài)
對即將面臨的壓力事件是否有心理準備也會影響壓力的感受。
(3)認知
認知評估在增加壓力感和緩解壓力中有著重要作用。同樣的壓力情境使有些人苦不堪言,而另一些人則平靜地對待,這與認知因素有關。
(4)性格
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對壓力的感受不同。那些競爭意識強、工作努力奮斗、爭強好勝、缺乏耐心、成就動機高、說話辦事講求效率、時間緊迫感強、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在面對壓力時,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就會顯現(xiàn)出來。
(5)環(huán)境
一個人的壓力來源與他所處的小環(huán)境有直接關系,小環(huán)境主要指工作單位或學校及家庭。如果工作稱心如意,家庭和睦美滿,來自環(huán)境的壓力必然小,則心情舒暢,身心健康。
30.簡述青少年時期情緒的典型特點。11-308
答:
由于青少年心理能力的發(fā)展和生活經(jīng)驗的豐富,其情緒的表現(xiàn)形式也不再單一,但又不能夠像成人的情緒那樣穩(wěn)定,因而表現(xiàn)出了兩面性。典型的特點是強烈、狂暴與溫和、細膩共存,情緒的可變性與固執(zhí)性共存,內(nèi)向性與表現(xiàn)性共存。
(1)青少年的情緒表現(xiàn)有時非常強烈或狂暴,同樣的刺激,在他們身上就會引起劇烈的情緒反應。所以,人們常常用“急風暴雨”來形容青少年時期的情緒特點,但是青少年的情緒有時也會表現(xiàn)得非常溫和與細膩。
(2)青少年的情緒雖然在表現(xiàn)形式上強度很大,但體驗的深度卻不與此成正比,他們的一種情緒常常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同時,由于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全面,還存在著偏執(zhí)性的特點,所以,情緒的表現(xiàn)上也具有固執(zhí)的特點。
(3)隨著青少年各方面的逐漸成熟,他們的情緒表現(xiàn)也逐漸克服了童年時期的單純和率真,他們已經(jī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隱藏起來,在合適的情境下用帶有表演特點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任選1題,2題均答者,以前1小題計分,
8分。第33小題必答,10分。共18分)
31.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結合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分析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人格形成的影響。8-201
答:
(1)“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父母們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們逐漸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一般為三類: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放縱型教養(yǎng)方式、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造就了某些人格特征。
(2)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的恰當性,會直接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無意地影響和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會遺傳性”。
32.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擅長繪畫,有的人擅長寫作;有的人言語能力強,有的人空間能力占優(yōu)勢……請運用智力的相關原理說明這種差異現(xiàn)象。6-133
答:
由于人們在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生長環(huán)境和所接受教育等方面都不相同,人和人之間在智力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智力的個別差異可以表現(xiàn)在智力的水平、智力的結構以及智力的發(fā)展過程上:
(1)在智力發(fā)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極其不同。
研究表明,全人口的智力差異從低到高表現(xiàn)為許多不同的層次。
(2)每個人智力的結構,即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由于智力不是一個單一的心理品質,它可以分解成許多基本成分,用單一的智商分數(shù),是不足以表明智力的特點的。
(3)人的智力發(fā)展過程有不同形態(tài):
一是穩(wěn)定發(fā)展,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發(fā)展模式;有一些人表現(xiàn)出早熟,在很小的時候就嶄露頭角,但在成人以后智力平平;也有些人前期發(fā)展很慢,但大器晚成,后來居上,得到了高水平的發(fā)展。
33.畫出梅耶的學習過程模式圖,并說明學習的過程。4-99
答:
美國心理學家梅耶在整合有關理論及學習過程模式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簡化的學習過程模式,如圖。
根據(jù)梅耶的學習過程模式圖,學習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產(chǎn)生注意(A),通過注意來選擇與當前的學習任務有關的信息,忽視其他無關刺激,同時激活長時記憶中的相關的原有知識(B)。新輸入的信息進入工作記憶后,學習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種內(nèi)在聯(lián)系(C),并與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聯(lián)系(D)。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識進入長時記憶中儲存起來(E)。在特定的條件下,學習者激活、提取有關信息,通過外在的反應作用于環(huán)境。簡言之,新信息被學習者注意后,進入短時記憶,同時激活的長時記憶中的相關信息也進入短時記憶。新舊信息相互作用,產(chǎn)生新的意義并儲存于長時記憶系統(tǒng),或者產(chǎn)生外在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