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在《新青年》的“雙簧信”事件中,錢玄同化名王敬軒,模仿舊文人口吻提出了反對新文學與白話文的種種觀點。對其觀點進行針鋒相對辯斥的人是(A)
A.劉半農 B.周作人
C.魯迅 D.胡適
2.提出“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反對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文學派別,被稱為(B)
A.“論語”派 B.“學衡派”
C.“甲寅”派 D.“現代評論”派
3.在創作上經歷了從“問題小說”向更廣泛的現實主義發展、集中關注教育題材的五四作家是(D)
A.王統照 B.茅 盾 C.郁達夫 D.葉紹鈞
4.專注于歌頌大自然與友情、愛情的“湖畔詩人”,除了應修人、潘漠華、馮雪峰,還有(C)
A.馮 至 B.宗自華 C.汪靜之 D.徐志摩
5.I927年底成立的太陽社,主要成員除了錢杏都,還有(B)
A.李初梨 B.蔣光慈 C.朱鏡我 D.郭沫若
6.30年代臺灣文學收到左翼思潮的影響,1934年成立的“臺灣文藝聯盟”提倡(A)
A. 文藝群眾化 B.文藝自由化 C.文藝民族化 D.文藝現代化
7. 茅盾的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在文學史上合稱為(C)
A. 激流三部曲 B.抗戰三部曲 C.農村三部曲 D.愛情三部曲
8. 老舍在英國完成的長篇小說中,涉及中英兩國國民性比較的是(A)
A. 《二馬》 B.《駱駝祥子》 C.《離婚》 D.《小坡的生日》
9. 柔石以浙東農村的典妻陋習為題材的短篇小說是(D)
A. 《韋護》 B.《二月》 C.《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 D.《為奴隸的母親》
10. 臧克家的第一部詩集,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B)
A. 《運河》 B.《烙印》 C.《老馬》 D.《罪惡的黑手》
11. 30年代,報告文學趨向成熟,其突出的標志是夏衍的(D)
A. 《一個偉大的印象》 B.《一九三六年在太原》 C《中國的一日》 D 《包身工》
12. 胡風強調“藝術創造的源泉”是(C)
A. 性靈 B 客觀事實 C 主觀戰斗精神 D 人民大眾
13. 下列作品中,由郭沫若創造的歷史劇是(A)
A. 《棠棣之花》 B.《忠王李秀成》 C.《女神》 D.《鳳凰涅槃》
14. 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出自艾青的詩歌(C)
A. 《回答》 B.《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C.《我愛這土地》 D《北方》
15. 《論文學是人學》一文的作者是(B)
A. 秦兆陽 B.錢谷融 C。鐘惦斐 D.王蒙
16. 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取材于人民解放戰爭,贊美了英雄戰士魚人民群眾的高貴品質,小說所表現的一組關鍵人物是(A)
A. 我 通訊員 新媳婦 B.團長 通訊員 老奶奶
B. 我 司令員 新媳婦 D.我 通訊員 老奶奶
17.下列作品中,屬于“改革小說”的是(B)
A.《剪輯錯了的故事》 B.《喬廠長上任記》
C.《蝴蝶》 D.《你別無選擇》
18.80年代以后,寫出《荒人手記》的臺灣新女性主義作家是(D)
A.三毛 B.西西 C.施叔青 D.朱天文
19.80年代中期,中國文壇出現了一股“探索戲劇”熱潮,代表性作品是(A)
A.《魔方》 B.《陳毅市長》
C.《于無聲處》 D.《丹心譜》
20.下列散文集中不屬于余秋雨的是(C)
A.《山居筆記》 B.《文化苦旅》
C.《負喧瑣話》 D.《文明的碎片》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
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21.魯迅的《野草》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別具一格,它在藝術上(ABCD)
A.采用象征、隱喻手法
B.采用寫實手法
C.具有含蓄凝練特色
D.具備詩的意境
E.采用自描手法
22.五四時期,以創作鄉土小說知名的作家有(ACE)
A.王魯彥 B.冰心
C.許杰 D.廬隱
E.蹇先艾
23.下列小說中由沈從文創作的有(ABDE)
A.《八駿圖》 B.《邊城》
C.《憩園》 D.《長河》
E.《紳士的太太》
24.下列詩社中,由臺灣詩人發起組織的有(BDE)
A.中國新詩社 B.“創世紀”詩社
C.湖畔詩社 D.藍星詩社
E.風車詩社
25.艨朧詩是新時期影響廣泛的詩潮,代表作品有(ABCDE)
A.《遠與近》(顧城) B.《紀念碑》(江河)
C.《回答》(北島) D.《致橡樹》(舒婷)
E.《中國,我的鑰匙丟了》(粱小斌)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26.民眾戲劇社
答:(1)192l年3月由汪仲賢、沈雁冰、鄭振鐸、陳大悲等發起成立,創辦了《戲劇》月刊,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現的一個專門性戲劇雜志。(2)文學主張與文學研究會的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藝思想基本一致,對墮落的文明戲進行押擊,強調戲劇反映時代與人生,提倡“寫實的社會劇”。
27.“好一記鞭子”
答:(1)抗戰初期戲劇運動活躍時期出現的三個短劇的總稱,即《三江好》、《最后3d一計》、《放下你的鞭子》。(2)這三個短劇主要表現抗戰主題,是抗戰初期小型街頭劇的代表作。
28.“四川詩群”
答:(1)指1986年參加“現代詩群體大展”的四川地區“非非主義”、“莽漢主義”、“整體主義”等流派的詩人,代表詩人有周倫佑、歐陽江河、翟永明、鐘、鳴等(2)詩學觀念上表現出反傳統、反價值的非理性主義傾向,追求生活化、粗鄙化和口語化。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29.簡述郁達夫自敘小說的藝術風格。
答:(1)多取材于自我的經歷,著重表達個人內心對于客觀世界的感受,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色彩。(2)多采用第一人稱,形成作者、敘述者與人物的三重合一。(3)早年的《沉淪》是這種風格的典型,此后的《茫茫夜》、《秋柳》、《空虛》等延續這種風格。
30.簡析張天翼小說《華威先生》中的主人公形象。
答:(1)華威先生不學無術、庸俗淺薄而又自命不凡、剛自用,有著極強的權力欲和統治欲(2)他每天忙于出席各種會議,插足各種抗日活動,并不是真正地為了抗日0而是要人們“認定一個領導中心”,把一個黨派的狹隘利益和個人私利凌駕于抗日之上。(3)作品不僅在當時是對一種社會政治現象和人物類型的有力揭露,而且客觀上也表現出歷史預見性。
31.簡述“三突出”創作原則。
答:(1)在“文革”中江青等人提出的一種文藝創作原則。(2)“三突出”就是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3)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創作模式,它違背了文藝創作的規律,導致文學創作的公式化,使文藝喪失獨創性。
32.簡述莫言小說《紅高粱》的藝術特點。
答:(1)以敢生敢死、敢愛敢恨的生命意識作為基調,對整個農民真實的文化心理進行原生狀態的描述,充滿了隱喻和象征。(2)交織著悲劇與反諷的復合美感,采用“反諷”的技巧,給人一種新鮮的美學感受。(3)在現實主義精神中容納了大量的現代派表現技巧,把幻象與現實揉合在一起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33.聯系作品的人物刻畫,分析曹禺《北京人》的藝術成就。
答:(1)作品反映了腐朽的封建家庭的崩潰。老一代曾皓一邊哀嘆不肖子孫坐吃山空,一邊迷戀著他的楠木棺材。第二代幾近廢物:長子曾文清文雅清俊卻懦弱無能,長她曾思懿將全部心思用于猜疑和勾心斗角,女婿江泰留學歸來卻整日在家里空發牢騷。(2)作品著力描寫了曾文清與愫方這兩個悲劇人物的內心沖突和不同命運。作0者最后讓寄居在曾家的傣方覺悟,與沖破無愛婚姻的曾家第三代瑞貞在“北京人”的幫助下一同出走,寄托了他的社會理想和對光明的向往。(3)作者從《雷雨》緊張激蕩的風格轉向藝術的平淡,并設置了象征中華民族祖先的北京人和象征中國前途的新一代北京人,以這種“不那么現實”的場景插入對照,使觀眾產生超越劇情的距離感,于悲憫之外有幾分嘲諷,戲劇由悲劇轉向喜劇。
34.結合作品分析孫犁小說的總體創作特色。
答:(1)以作者家鄉冀中平原農村為背景,側重描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冀中地(2)擅長從人的心靈、情感和生活詩意的層面上表現人物性格的豐富與優美,如普通勞動者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明大義、識大體、顧大局的寬闊胸襟。(3)善于刻畫女性形象,贊美女主人公的美好品德,如《麥收》中的二梅、《荷花淀》與《囑咐》中的水生嫂。(4)采用散文手法寫小說,以簡單的情節線索串聯起幾個重要場景,再用飽含詩情而又靈巧輕捷的筆觸加以精雕細琢,將寫景敘事、抒情和寫人融于一體,從中發據出生活的詩意和人情美、人性美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