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其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本質要求的是(A)緒論-3
A.社會主義榮辱觀
B.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由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可以分為不同的領域,理想信念也就呈現出不同的類型。其中,人們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A)1-17
A.道德領域的理想信念 B.職業領域的理想信念
C.社會領域的理想信念 D.生活領域的理想信念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有著內在的聯系。它們是(C)1-27
A.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 B.生活理想與道德理想的關系
C.階段性理想與最終理想的關系 D.科學理想與非科學理想的關系
4.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任務,這一任務反映到愛國主義的內容上,就是特定時代條件下愛國主義的主題。新時期我國愛國主義的主題是(D)2-44
A.爭取民族解放 B.謀求國家獨立
C.實現共產主義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5.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護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D)2-50
A.人文精神 B.時代精神
C.創新精神 D.民族精神
6.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在人生觀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3-61
A.人生目的 B.人生態度
C.人生價值 D.人生境界
7.人生實踐體現出兩種價值: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下列關于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3-70
A.人生的自我價值是指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B.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大小與他對社會的貢獻無關
C.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共同構成了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D.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
8.在東西方傳統文化中,都有重視榮辱的思想觀念。莎士比亞曾說:“生命是每一個人所重視的,可是高貴的人重視榮譽遠過于生命。”下列格言中與這段話含義一致的是(B)4-117
A.禮之用,和為貴 B.寧可毀人,不可毀譽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9.關于道德起源問題,人們曾有過許多探索。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C)4-88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
C.道德產生于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D.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啟示或“上帝”的意志
10.恩格斯曾經指出,道德“或者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辯護,或者當被壓迫階級變得足夠強大時,代表被壓迫者對這個統治的反抗和他們的未來利益”。這主要說明的是(C)4-93
A.道德可以保障人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B.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力量
C.道德能夠保護或者破壞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
D.道德對其他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11.道德建設的核心體現著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道德建設的原則體現著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要求。下列關于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4-104
A.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原則
B.以公平正義為核心,以團結互助為原則
C.以誠實守信為核心,以知榮明恥為原則
D.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2.大力倡導和弘揚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努力踐行與人為善、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美德;堅決抵制和反對一切損害他人、損公肥私、假公濟私、危害社會的思想和行為。這體現了“八榮八恥” (C)4-116
A.“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要求
B.“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要求
C.“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要求
D.“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要求
13.職業產生于社會分工,每種職業都有它的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由此產生的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不同的。這導致了職業道德具有很強的(B)5-134
A.穩定性 B.專業性
C.強制性 D.統一性
14.“真正的愛情在個人的生活中是永恒的,它排斥曇花一現的鐘情,也排斥另覓新歡的輕率。”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愛情具有(C)5-143
A.平等互愛性 B.專一排他性
C.強烈持久性 D.純潔嚴肅性
15.家庭美德是調節人們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關系和行為的道德準則。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和(B)5-150
A.辦事公道 B.鄰里團結
C.愛崗敬業 D.服務群眾
16.個人品德的形成過程包含多種心理成分的相應發展。其中,伴隨著道德認識出現的內心體驗,比如助人行善后產生的愉悅感、見難不助后產生的慚愧感,屬于(A)5-157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規范
17.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屬于中國傳統道德修養方法中的(A)5-162
A.省察克治 B.陶冶情操
C.慎獨自律 D.積善成德
18.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各個環節,做到相同的情況相同對待,不同的情況不同對待,這集中體現了(D)6-167
A.樹立改革創新觀念的要求 B.維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
C.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D.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要求
19.下列有關法治與人治區別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6-172
A.法治是一人或幾人之治,人治是眾人之治
B.法治是對國家事務的管理,人治是對社會事務的管理
C.法治是國家法律制度的簡稱,人治是人民民主制度的簡稱
D.法治強調法律高于個人意志,人治強調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
20.按照法的原理、原則和立法精神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和思想取向,稱為(B)6-178
A.法治理念 B.法律思維
C.法律程序 D.法律文化
21.下列社會規范中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是(D)7-185
A.道德規范 B.宗教規范
C.紀律規范 D.法律規范
22.通過法律實施,法律對準備采取同類行為的人或一般人發生了積極影響,這說明法具有(B)7-187
A.評價作用 B.教育作用
C.預測作用 D.制裁作用
23.我國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可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下列選項中屬于實體法的是(C)7-197
A.《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24.法律解釋可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非正式解釋對法律適用有參考價值,但不具法律約束力。下列選項中屬于非正式解釋的是(D)7-201
A.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 B.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
C.國務院對有關行政法規的解釋 D.中國法學會在法學研究中的解釋
25.法律公布以后,還涉及法律完善的問題。下列選項中,具有立法性質的法律完善形式是(C)7-202
A.法律清理 B.法律匯編
C.法律編纂 D.法律宣傳
26.法律的實施包括法律適用和法律執行。其中,法律適用的主體是(A)7-202
A.司法機關 B.行政機關
C.立法機關 D.社會團體
27.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其參加民事活動、作出民事行為,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預。這指的是我國民法中的(B)8-235
A.平等原則 B.自愿原則
C.公平原則 D.誠實信用原則
28.權利主體依法享有的直接支配其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權利,屬于民事權利的(A)8-237
A.物權 B.債權
C.繼承權 D.人身權
29.犯罪構成包括犯罪客體、犯罪主體、犯罪客觀方面和犯罪主觀方面四個要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8-244
A.犯罪主體只能是有生命的、達到法定責任年齡的自然人
B.犯罪客體是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犯罪行為所危害的社會關系
C.犯罪客觀方面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以及犯罪的目的、動機等因素
D.犯罪主觀方面是犯罪主體實施犯罪行為時所持的直接故意的心理態度
30.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凡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一律由(C)8-252
A.人民法院審查決定
B.人民政府審查決定
C.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D.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決定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理想信念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人們心靈世界的核心。理想信念的基本特點有(ABD)1-14
A.思想性和實踐性 B.時代性和階級性
C.虛幻性和易變性 D.多樣性和共同性
3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內容有(BCD)1-22
A.堅定對中國一切傳統文化的信仰
B.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信任
C.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D.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33.作為一種優良傳統,愛國主義始終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統一,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下列選項中,屬于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有(ABCD)2-40
A.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 B.抵御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
C.開發祖國山河,創造中華文明 D.心系民生苦樂,推動歷史進步
34.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是歷史上最高類型的愛國主義。與以往的愛國主義相比,它必然帶有一些自己的時代特征,表現為(ABCD)2-47
A.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
B.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的統一
C.愛國主義與弘揚時代精神的統一
D.愛國主義與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
35.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對道德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BCD)4-88
A.社會經濟關系相同必然導致道德規范完全相同
B.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C.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直接決定社會道德體系的性質
D.社會經濟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36.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從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中華民族道德文明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下列選項中屬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ABD)4-99
A.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 B.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
C.君君臣臣,重視等級綱常 D.樂群貴和,強調人際和諧
37.國家安全問題事關國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關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保障國家安全就必須保障(ACD)6-181
A.國體和政體的穩固
B.國家統治職能的實現
C.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D.國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脅和侵害
38.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力地保障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下列說法正確的有(ABD)7-197
A.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中國特點和時代特征
B.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C.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建國以來制定的全部法律規范組成
D.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我國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所劃分的法律部門組成
39.合法行為要求行為的內容和形式都與法律的要求相一致,它主要表現為(ABC)7-204
A.禁令的遵守 B.積極義務的履行
C.正當權利的行使 D.法律條文的規避
40.下列選項中屬于知識產權方面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有(ABD)8-241
A.《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1-28
答:
大學生在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把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結合起來。
(2)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與社會的理想信念結合起來。
(3)學會對不同的理想信念進行辨別和選擇。
42.在新時期怎樣做一個忠誠堅定的愛國者?2-52
答:
1、培育愛國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培育愛國情感,是報效祖國的基礎。只有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才能無私地為祖國作出貢獻。
2、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
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是祖國繁榮昌盛的標志,也是國家興旺發達和人民安居樂業的必備條件。只有在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才能潛心攻讀、健康發展,各種專門人才才會一批又一批地成長起來。
3、努力學習和工作,以實際行動和貢獻履行愛國義務。
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而且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要成為忠誠堅定的愛國者,對愛國的理解就不能僅僅流于空洞口號和抽象的理論層次,必須走向實踐。即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過硬本領;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自覺維護祖國的安定、團結和統一;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逐步從愛國主義走向共產主義。
43.簡述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現實要求。4-96
答: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結合。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
社會主義道德與社會主義法律是相輔相成的。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
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社會主義道德是現時代的先進道德,吸收了人類道德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我國的社會主義道德不是憑空產生的,是繼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和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積極借鑒世界各國優秀道德文化和先進文明成果,結合時代精神而形成的。
44.簡述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關系。6-169
答: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1、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2、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
3、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這三者的關系,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色,是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所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
45.簡述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8-218
答:
1、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
2、遵守憲法和法律。
3、保守國家秘密。
4、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
5、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6、依法納稅。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論述如何用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境遇。3-66
答:
人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生活的,人生離不開環境。整個人生是在不同的境遇中發展的。順境和逆境,對不同的人來說,并不是均等的。
(1)在順境中向目標奮斗,如同順水行舟,可以借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華,建功立業,但優越的條件和舒適的環境又容易使人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或者得意忘形。
(2)在逆境中向目標前進,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條件差、困難重重,同樣的目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逆境對人生又是一種磨練,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礪意志、陶冶品格、豐富戰勝困難的經驗。
(3)對于順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應居安思危、自制自勵,使自身的活動保持良好的度。
(4)對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應大膽正視,積極應對,努力創造條件,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待時機成熟,因勢利導,使之成為人生旅程上的一個閃光點。
47.試述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及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意義。5-125
答:
一、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每個社會成員都應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
1、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是要求人們在公共生活中舉止文明、禮貌待人、和諧相處。
2、助人為樂。助人為樂要求人們在公共生活中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見義勇為。
3、愛護公物。愛護公物要求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愛惜和保護全民和集體所有的公共財物。
4、保護環境。保護環境要求人們講究公共衛生、保護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5、遵紀守法。遵紀守法要求人們在公共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
6、文明上網。文明上網要求人們自覺維護網絡生活的正常秩序,嚴格自律,科學、文明、健康地上網。
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意義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總之,在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是現代社會必須高揚的基本道德。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責任感考慮自己的行動,遵循體現社會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