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在現實生活中,當人遇到特殊困難或重大打擊時,如果沒有一種力量來支撐,人就會垮下來。這時起著精神支柱作用,支撐著人的精神和意志,使人在困難和逆境中振作起來,戰勝艱難險阻的是(A)1-19
A.人的理想信念 B.人的主觀想象
C.人的經濟實力 D.人的思想感情
2.人們的理想信念遍及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呈現出許多不同的類型。其中,認定某種工作為社會所需要、為自己所喜愛,并不斷取得成績,成就一番事業。這屬于(B)1-16
A.生活領域的理想信念 B.職業領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領域的理想信念 D.社會領域的理想信念
3.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C)2-44
A.實現共產主義 B.脫貧致富奔小康
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4.理想與現實本來就是一對矛盾,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中,統一性表現在(D)1-34
A.理想是主觀的,現實是客觀的 B.理想是未來的,現實是當下的
C.理想是完美的,現實是有缺陷的 D.理想來源于現實,現實中孕育著理想
5.從戚繼光抗擊倭寇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到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從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些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中(B)2-40
A.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精神
B.抵御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精神
C.心系民生苦樂,推動歷史進步的精神
D.開發祖國山河,創造中華文明的精神
6.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的核心是(A)2-50
A.愛國主義 B.集體主義
C.社會主義 D.人文主義
7.培育愛國情感是報效祖國的基礎。在當代中國,培育強烈的愛國情感,需要(B)2-53
A.完全接受祖國的歷史和現實
B.樹立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對國家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視而不見
D.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一切領域都與西方接軌
8.歷史上和現實中出現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其中科學、高尚的人生目的是(D)3-63
A.享樂主義的人生目的 B.功利主義的人生目的
C.個人主義的人生目的 D.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
9.人生態度屬于人生觀的范疇,指的是(D)3-65
A.人生實踐活動的總目標
B.人的實踐對于社會、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義
C.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
D.人們通過生活實踐所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意圖
10.愛因斯坦說:“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應看他取得什么。”這句話強調的是,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質在于(A)3-70
A.貢獻 B.索取
C.占有 D.享用
11.“個人的抱負不可能孤立地實現,只有把它同時代和人民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用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為祖國、為人民服務,才能使自身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如果脫離時代、脫離人民,必將一事無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D)3-74
A.不實現個人抱負,就不能創造社會價值
B.實現自我價值是因,創造社會價值是果
C.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創造無關
D.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應當通過社會價值表現出來
12.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要有健康的生理,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下列選項中,反映了健康心理的是(D)3-79
A.長期焦慮,郁郁寡歡 B.妄自菲薄,過于自卑
C.性格孤僻,交往困難 D.樂觀向上,心情愉快
13.在階級社會中,“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這句話說明了(C)4-89
A.有什么樣的道德就有什么樣的社會經濟關系
B.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C.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發展變化
D.道德由于并不反映特定階級的利益,因而不具有階級性
14.從時間上看,道德是產生最早的社會規范,并存在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從空間上看,道德涉及社會生活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藝術等一切領域;從社會群體上看,任何社會成員都是道德的主體和道德評價的客體。這主要說明的是,道德(C)4-90
A.對社會行為的調節具有強制性
B.對社會行為的調節具有易變性
C.調節的社會關系的范圍具有廣泛性
D.能夠直接決定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
15.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豐富源泉。古代先賢主張的“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禮之用,和為貴”等,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A)4-101
A.樂群貴和、強調入際和諧的精神 B.勤勞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C.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的精神 D.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16.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或沖突時,要(B)4-109
A.堅持集體利益服從個人利益 B.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C.為個人利益而暫時放棄集體利益 D.為集體利益而輕易犧牲個人利益
17.中共中央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和倡導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是(D)5-120
A.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B.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C.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 D.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18.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普及,網絡生活已成為公共生活的新領域。在這一領域,若有人故意制造計算機病毒并傳播擴散;將會破壞許多單位或個人網絡的正常運行,甚至造成電腦系統的崩潰等。這表明了在信息時代社會公共生活的(A)5-123
A.活動結果密切相關 B.交往關系極為簡單
C.正常秩序難以形成 D.活動范圍相對有限
19.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這句話強調了完善人的品質過程中(B)5-163
A.省察克治的重要性 B.陶冶情操的重要性
C.慎獨自律的重要性 D.學思明理的重要性
20.下列選項中,規定了人們從事法律行為的方式與過程,告訴人們實施某種法律行為時應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合法有效的是(D)6-180
A.法律原理 B.法律監督
C.法律原則 D.法律程序
21.法受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決定法的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的是(D)7-185
A.歷史傳統 B.風俗習慣
C.人民的意志 D.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22.法的規范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中可以幫助人們應對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危險,及時采取行動化解矛盾的作用,屬于法的(B)7-186
A.指引作用 B.預測作用
C.教育作用 D.制裁作用
23.一個國家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依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進行劃分,所形成的不同類別稱為(C)7-197
A.法系 B.法律體系
C.法律部門 D.法律淵源
24.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力和權利以及履行職責和義務的活動,稱為(A)7-204
A.法律遵守 B.法律適用
C.法律執行 D.法律實施
25.在我國,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最高準則是(C)6-171
A.黨的政策 B.道德規范
C.憲法和法律 D.領導人的意志
26.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政治權利的是(C)8-217
A.文化教育權利 B.宗教信仰自由
C.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D.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27.在我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是(C)8-219
A.最高人民法院 B.中央軍事委員會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8.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C)8-221
A.審判機關 B.監察機關
C.法律監督機關 D.法律執行機關
29.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法律關系。下列規范性法律文件中屬于商法的是(A)8-241
A.《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30.國家有關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人、設計人或其所屬單位對其發明創造在一定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權利是(B)8-242
A.著作權 B.專利權
C.商標權 D.繼承權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的歷史使命是不一樣的。當今時代,我國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可以概述為(ACD)緒論-5
A.繼往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C.勇于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D.積極努力,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事業作貢獻
32.理想信念的確立不單純是一個讀書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親身實踐的過程。一個人在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時,應該(BCD)1-29
A.堅信理想信念是很快能夠實現的
B.把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結合起來
C.學會對不同的理想信念進行辨別和選擇
D.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與社會的理想信念結合起來
33.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愛國主義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ACD)2-42
A.愛國主義是譜寫壯麗人生的力量源泉
B.愛國主義是促進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C.愛國主義是推動中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
D.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
34.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是歷史上最高類型的愛國主義。與以往的愛國主義相比,它必然帶有自己的時代特征。這些時代特征表現在(ABCD)2-47
A.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
B.愛國主義與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統一
C.愛國主義與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
D.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
35.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能夠(ABC)3-66
A.調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B.促進人生目的的達到
C.促進人生價值的實現 D.決定人生閱歷的多寡
36.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這是因為,誠信是(BCD)4-110
A.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 B.安身之本、為人之道、成事之基
C.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
37.個人通過道德修養可以使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完善。古人的下列說法中,對我們今天進行道德修養、錘煉個人品德仍具有很好借鑒作用的有(BCD)5-161
A.“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B.“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8.國家創設法律有多種方式。下列選項中,屬于法的產生方式的有(CD)7-185
A.法律移植 B.法律繼承
C.國家制定 D.國家認可
39.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選項中,屬于非公有制經濟的有(AC)8-214
A.外資經濟 B.全民所有制經濟
C.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 D.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40.犯罪客觀方面是刑法規定的構成犯罪在客觀上需要具備的各種要件的總稱。下列選項中,屬于犯罪客觀方面的有(AB)8-244
A.危害行為 B.危害結果
C.犯罪對象 D.犯罪動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理想信念的含義和特點。1-12
答:
理想信念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人們心靈世界的核心。有無科學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像是一道分水嶺,把高尚充實的人生與庸俗空虛的人生區別開來。科學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前進動力和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的特點: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與實踐性。
(2)理想信念具有時代性和階級性。
(3)理想信念具有多樣性與共同性。
42.簡述愛國主義的含義和基本內容。2-36
答:
(1)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是對自己祖國的一份貴任,是將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調整個人與國家、個人與民族關系的道德規范,是一種重大的政治原則,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2)愛國主義最基本的內容是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現代意義上的“祖國”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廣,至少包含自然、社會和政治三個要素,是一個集自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于一體的綜合概念。愛國主義之所忠誠、所熱愛的祖國,是國土、國民和國家組成的社會共同體,因此,愛國主義必然以愛故土、愛人民和愛國家為最基本的內容。
43.簡述人生目的的含義及其在人生觀中的地位。3-60
答: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對“人為什么活著”這一人生根本問題的認識和回答。
人生目在人生觀中的地位:
(1)人生目的決定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決定持什么樣的人生態度。
(3)人生目的決定選擇什么樣的人生價值標準。
44.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道德產生的條件有哪些?4-88
答:
(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2)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3)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45.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7-193
答: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遵循我國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在歷史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制度保障。
(1)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
(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制度保障。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論述從業人員在職業生活中應該自覺遵守職業道德。5-138
答:
(1)愛崗敬業。
要求從業人員,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應該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益求精,盡職盡責,“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2)誠實守信。
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誠實勞動、表里如一、信守諾言、講求信譽、遵守職業紀律,“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3)辦事公道。
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秉公辦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潔,不謀私利、不濫用職權、不損人利己、不假公濟私。
(4)服務群眾。
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盡力設法滿足服務對象的要求,處處為他們的實際需要著想,尊重他們的利益,取得他們的信任和信賴。
(5)奉獻社會。
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樹立為社會、為他人作奉獻的職業精神。
47.論述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6-168
答:
(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
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屬于不同范疇。
社會主義法治與道德本質是一致的,產生于同樣的經濟基礎,都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
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載體,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充分實現,有利于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反之,推行以德治國,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效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