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用同一種測驗對同一組被試前后兩次施測結果的相關系數來表示的信度稱作( )
A.重測信度 B.復本信度 C.折半信度 D.內部一致信度
2.根據動機的歸因理論,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狀態三種因素中,屬于可控的內在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身心狀態 D.以上均不是
3.學生為了獲得教師的贊許而努力學習,這種動機被奧蘇伯爾稱為( )
A.附屬內驅力 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C.認知內驅力 D.主導內驅力
4.在強化的作用下,有機體反應的頻率、速度和強度將( )
A.維持不變 B.減弱 C.增強 D.不能確定
5.柯爾伯格認為,決定兒童品德發展水平的是( )
A.思維發展水平 B.人格發展水平 C.情感發展水平 D.自我發展水平
6.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稱為學習的( )
A.強化 B.遷移 C.反饋 D.聯結
7.奧蘇伯爾用來解釋有意義學習過程的是( )
A.強化論 B.試誤說 C.同化論 D.發現說
8.程序教學的形式之一是斯金納提出的( )
A.循環式程序 B.分支式程序 C.直線式程序 D.交叉式程序
9.奧蘇伯爾將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統稱為( )
A.意義學習 B.發現學習 C.接受學習 D.機械學習
10.提出發展任務這個概念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
A.霍爾 B.何林沃斯 C.哈維斯特 D.埃里克森
11.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開始過渡的年級是(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2.影響小學生性格發展的最直接因素是( )
A.家庭教育方式 B.學校教育環境C.同伴關系 D.大眾傳媒
13.小學生能比較概括地、靈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齡是( )
A.6~7歲 B.7~8歲 C.8~9歲 D.9~11歲
14.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是( )
A.感覺運動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辯證邏輯思維
15.大腦皮層的發育是按一定順序進行的,成熟最晚的是( )
A.頂葉 B.顳葉 C.額葉 D.枕葉
16.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而然出現的個體身心的成長變化,稱作( )
A.學習 B.發展 C.遺傳 D.成熟
17.華生以阿爾伯特為被試,研究其懼怕情緒發展的方法是( )
A.經典條件反射 B.操作條件反射 C.觀察學習 D.試誤
18.弗洛伊德認為,人格中的意識結構部分、其活動遵循現實原則的是( )
A.原我 B.自我 C.超我 D.自我理想
19.弗洛伊德將由于擔心原我的需要所導致的沖動可能戰勝自我而引起的焦慮稱作( )
A.神經性焦慮 B.道德上的焦慮 C.客觀性焦慮 D.良心的焦慮
20.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誕生的標志之一。它的作者是( )
A.桑代克 B.霍爾 C.哈維斯特 D.何林沃斯
21.埃里克森認為,小學階段心理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矛盾是( )
A.信任對不信任 B.勤奮感對自卑感 C.親密感對孤獨感 D.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22.廣義的發展心理學包括個體發展心理學、民族心理學和( )
A.老年心理學 B.兒童心理學 C.比較心理學 D.環境心理學
23.內部言語開始發展的時期是在( )
A.嬰兒期 B.幼兒期 C.小學階段 D.初中階段
24.威特金將人格分為兩種類型,即( )
A.獨立型與順從型 B.內傾型與外傾型 C.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 D.理智型與情緒型
25.經過多年研究,卡特爾發現人格的根源特質有( )
A.12種 B.14種 C.16種 D.18種
26.智力落后者不僅智商明顯低于同齡人,而且( )
A.社會適應行為存在明顯缺陷 B.存在反社會行為 C.自理能力低下 D.情感異常
27.桑代克的學習律包括三個成分,即:準備律、效果律和( )
A.聯結律 B.反饋律 C.反思律 D.練習律
28.巴甫洛夫認為,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系統是( )
A.第一信號系統 B.第二信號系統 C.經典條件反射系統 D.操作條件反射系統
29.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道德判斷是( )
A.從不可逆發展到可逆 B.從前世俗水平發展到世俗水平C.從自律發展到他律 D.從他律發展到自律
30.斯金納發現,效果最好的強化方式是( )
A.連續強化 B.定比間隔強化 C.定時間隔強化 D.不定比間隔強化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31.加涅將智慧技能分成____、具體概念、定義性概念、規則和______多個層次。
32.弗洛伊德認為,超我包括_______和自我理想兩個部分。
33.學校學習活動具有很強的社會義務性。即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
34.嬰幼兒動作發展的順序是______、______、由大到小。
35.人的腦重量和容積一般在_____歲之間達到最大值。
36.觀察學習中的動作再現過程包括動作的______、實際動作和_______三個基本步驟。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7.自我整合感 38.順應 39.聚合式交叉設計 40.依戀 41.學習的試誤說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2.簡要說明元認知的訓練方法。43.簡述初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44.什么是成熟決定論? 45.診斷性學習評價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五、論述題46.(本題10分)舉例說明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的影響。
47.(本題15分)分析說明埃里克森關于心理發展的理論。
2005年10月自學考試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B 3、A 4、C 5、A 6、B 7、C 8、D 9、A 10、C 11、B
一、A 13、D 14、B 15、C 16、D 17、A 18、B 19、A 20、A 21、B
22、C 23、B 24、C 25、C 26、A 27、D 28、B 29、D 30、D
1、填空題31、(多重)辨別 高級規則(問題解決) 32、良心 33、約束性 強制性 34、從上而下 由近及遠
35、20—25 36、認知組織 動作監控
2、名詞解釋37、埃里克森認為,在心理發展的最后一個階段(60歲以后),個體心理社會性發展的任務是形成自我整合感。即以自己的方式負責一些事情并使自己適應他人,經常體驗到成功,無畏死亡。
38、順應是指內部圖式改變,以適應環境現實。亦即當客體作用于主體,而主體的圖式不適應客體時,就要調整和改變主體的圖式,使之適應客體的過程。
39、聚合式交叉設計是橫斷研究設計與縱向研究設計的綜合,即首先對兩個以上年齡組進行橫斷式研究,然后在不同時間內對各年齡組進行縱向式研究。
40、嬰幼兒對某個人特別親近,而不愿意離開的一種情感。
41、桑代克對學習過程的解釋。他認為,當動物處于一定問題情境時,它被一定動機所驅動,會對這一情境嘗試作出各種反應。由于滿意的結果,使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最終學會正確反應。
四、簡答題
42、(1)言語訓練法;(2)他人提問訓練法;教師提問和學生互相提問;(3)自我提問訓練法。
43、(1)過渡性;(2)閉鎖性;(3)社會性;(4)動蕩性。
44、(1)美國發展心理學家格塞爾提出;(2)支配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兩個:成熟和學習,其中成熟更為重要;(3)心理發展是一個按順序出現的過程,這個順序與成熟的關系較大,與學習的關系較少;(4)心理發展主要由成熟決定。
45、(1)為學生的合理編班、分組提供可靠信息;(2)發現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學生;(3)診斷學生學習落后的原因;(4)為因材施教提供服務。
五、論述題
46、(1)學習動機可以加強注意;(2)學習動機可以降低學習過程中的知覺闊限;(3)學習動機影響再現的效果;(4)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堅持性;(5)結合上述四點中的任一點,舉例說明。
47、埃里克森認為,心理發展是個人與社會交互相作用的的結果。人格的發展除性沖動外,還要受社會文化環境的作用。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特定的心理社會任務需要解決。遺傳決定著發展階段的順序。從出生到死亡,人格發展可分為八個階段。對埃里克森理論特我加以分析:強調社會環境的重要性,提出畢生發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