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試題
課程代碼:0031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1954年第一部《憲法》頒布以來縣級政府的任期變化是( A )9-159
A.2年、3年、5年 B.3年、4年、5年
C.3年、5年 D.4年、5年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1-5
A.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
3.在中國國家機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 )3-43
A.國家權力機關 B.國家行政機關
C.國家審判機關 D.國家檢察機關
4.復合制國家的主要形式是( B )3-33
A.多元制 B.聯邦制
C.邦聯制 D.混合制
5.我國縣級及縣級以下負責選民登記、審查選民資格、公布選民名單的機構是( D )4-56
A.縣級人民代表大會 B.縣級人大常委會
C.村委會或居委會 D.縣、鄉兩級選舉委員會
6.由選民直接選舉的人民代表的候選人,其聯名推薦的選民應在( B )4-58
A.5人以上 B.10人以上
C.20人以上 D.50人以上
7.原選區選民提出罷免縣級人大代表的聯名人數為( D )4-67
A.10人以上 B.20人以上
C.30人以上 D.50人以上
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任免( D )5-80
A.國務院副總理 B.國務委員
C.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 D.駐外全權代表
9.提議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臨時會議的法定人數為( D )5-74
A.1/3以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B.1/3以上全國人大代表
C.1/5以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D.1/5以上全國人大代表
10.現行《地方組織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的法定人數為( A )6-95
A.全體代表的過半數 B.出席代表的過半數
C.全體代表的2/3以上多數 D.出席代表的2/3以上多數
11.2004年以后,鄉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為( D )6-103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2.新中國成立初期行使國家元首職權的是( C )7-116
A.政務院總理 B.中共中央主席
C.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3.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出比較全面、系統規定的行政法規被稱為( B )8-132
A.“規定” B.“條例”
C.“辦法” D.“意見”
14.提名國務院副總理人選的是( C )7-122
A.全國人大主席團 B.全國人大常委會
C.國務院總理 D.國家主席
15.中國城市政府體系中的骨干和主體是( A )9-162
A.地級市政府 B.直轄市政府
C.縣級市政府 D.副省級市政府
16.街道辦事處的性質是( C )9-170
A.一級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B.一級地方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D.城市居民自治組織
17.近幾年來省級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的一個新動向是( D )9-166
A.實行市管縣 B.撤并鄉鎮
C.市縣合并 D.擴權強縣
18.納入西部大開發的自治區有( D )10-211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19.民族自治地方的補充形式是( D )10-202
A.自治區 B.自治州
C.自治縣 D.民族鄉
20.《香港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缺位時產生新的行政長官時間是( C )11-223
A.2個月以內 B.4個月以內
C.6個月以內 D.1年以內
21.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修改權屬于( A )11-218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大常委會
C.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 D.國務院
22.人民法院合議庭成員( C )12-246
A.固定不變 B.長期不變
C.臨時組成 D.短期固定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隸屬于( B )13-284
A.全國人大常委會 B.國務院
C.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 D.總參謀部
24.義務兵服役期滿后轉為志愿兵的批準單位是( C )13-291
A.連級以上 B.營級以上
C.團級以上 D.師級以上
25.全國的3個警備區為上海、重慶和( A )13-282
A.天津 B.武漢
C.成都 D.西安
26.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政治機關設在( C )13-294
A.連或連以上單位 B.師或師以上單位
C.團或團以上單位 D.營或營以上單位
27.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調整和增選中央委員及候補中央委員的數額,不得超過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各自總數的( A )14-305
A.1/5 B.1/4
C.1/3 D.1/2
28.中國共產黨黨員留黨察看最長不超過( B )14-308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9.開除嚴重觸犯刑律的中共中央委員、候補委員黨籍的決定權屬于( D )14-309
A.中共中央組織部 B.中共中央辦公廳
C.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D.中共中央政治局
30.決定居民委員會的建立、撤銷和規模調整的機構是( C )16-357
A.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代表大會
B.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大常委會
C.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
D.街道辦事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決定一個國家采用單一制或復合制國家結構形式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3-32
A.國家利益 B.經濟發展
C.歷史傳統 D.民族問題
E.宗教因素
32.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行使的職權主要包括( ABCDE )11-231
A.主持會議
B.決定議程和開會日期
C.在休會期間召開特別會議
D.應行政長官的要求召開緊急會議(澳門可直接召開緊急會議)
E.立法會議事規則規定的其他職權
33.1994年實行分稅制以后,屬于地方固定收入的有( ABCE )9-188
A.營業稅 B.地方企業所得稅
C.房產稅 D.增值稅
E.契稅
34.我國司法工作制度包括( ABCDE )12-238
A.審判制度 B.檢察制度
C.偵查制度 D.執行制度
E.律師制度
35.中國共產黨的紀律處分包括( ABCDE )14-308
A.警告 B.嚴重警告
C.撤銷黨內職務 D.留黨察看
E.開除黨籍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新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歷史任務。2-29
答:
(1)保衛社會主義制度,保衛人民的民主權利。
人民民主專政明確地表明了對敵人實行專政和對人民實行民主兩個方面。
(2)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
這是無產階級國家的基本職能,也是人民民主專政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主要任務,我國幾十年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重大成績,離不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對經濟建設的組織和領導。
37.簡述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5-81
答: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監督;
(3)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集體行使監督權;
(4)監督同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但不代替“一府二院”依法行使職權。
38.簡述政府會議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運作中的地位。9-174
答:
(1)政府會議的召集人和主持人通常是本級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長。
(2)政府會議的參加人都是本級政府的成員,他們熟悉自己經管部門的情況,掌握一定的實權,他們發表的意見有很大程度的代表性。
(3)政府工作的重大問題經由政府會議討論決定,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39.簡述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的主要任務。12-246
答:
(1)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
(2)總結審判經驗;
(3)討論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40.簡述城市社區建設的主要任務。16-359
答:
城市社區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覆蓋社區全體成員的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較高、管理水平也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
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就業服務。
(2)社會保障服務。
(3)救助服務。
(4)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
(5)文化、教育、體育服務。
(6)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
(7)安全服務。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10-199
答:
(1)實行區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在單一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之內,不具有獨立或半獨立的聯邦行政區域性質。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大法和依據,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須遵循。
(3)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權,都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是以工農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國體一一人民民主專政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形式。
(4)各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體現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結合,是一定的政治形式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結合的地方政權。
(5)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適應了我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能充分滿足少數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要求。
42.試述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重要意義。14-319
答:
(1)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措施。
實行多黨合作,各民主黨派參與國家政權,參政議政,共商國是,對于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加強國家政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它有利于加強執政黨自身的建設,有利于完善我國的監督體系。
實行多黨合作,使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互相監督,是發揮各民主黨派對執政的共產黨的監督作用,對加強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加強和改善共產黨的領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3)它有利于發揮各民主黨派的優勢和特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各民主黨派具有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考察調研,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4)實行多黨合作,可以有力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中共中央堅持重大問題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之中,就事關國計民生昀重大問題,召開民主協商會、座談會及情況通報會,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
(6)實行多黨合作,有利于維護港澳繁榮穩定和推動祖國統一大業。
各民主黨派特別是一些具有“臺”、“僑”特色的黨派,同香港同胞、澳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有著天然的廣泛聯系,擁有開展港澳臺工作的特殊優勢。他們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對香港各界特別是中產階層的團結爭取工作。
五、材料分析題(本題10分)
43.2007年5月,中共某縣縣委向該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和縣人民政府黨組提交了15名鄉、鎮長任職和免職的建議名單。縣人民政府隨即將這15名鄉、鎮長予以任免,并以縣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發至縣各直屬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國家機關。該縣人大常委會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認為該文件違背了《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建議縣政府予以糾正,縣政府卻不予理睬。在這種情況下,縣人大常委會專門召開會議,就縣政府的這一任免文件進行專題審議,全體委員一致認為縣政府這一任免決定事先未經各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不符合法律規定,故通過決定將其撤銷。
請結合有關法律規定,回答以下問題:
(1)該縣政府的人事任免程序合法嗎?請說明理由。6-104
(2)該縣政府拒絕人大常委會建議的做法正確嗎?請說明理由。6-99
(3)發生此類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110
答:
(1) 不合法,任免文件應予以撤銷。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鄉、鎮長的任免必須通過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縣政府無直接任免權;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享有審查政府法規、決定和命令的權力。《憲法》和《地方組織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該縣人大常委會撤銷縣政府此任免文件是有法律依據的,是依法行使自已的職權。
(2) 不正確。人大是權力機關,政府則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這一人事任免顯然侵越了人大的權力,所以該任免文件無效。
(3) 發生此類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該縣政府的領導人員缺乏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