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學前教育心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882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下列選項中對幼兒教育心理學作用描述不正確的是( B )。P21
A.測量與描述 B.理論與實踐 C.預測與控制 D.理解和說明
2.下列選項中屬于奧蘇伯爾三類意義學習的是( B )。
A.信號學習、連鎖學習和概念學習 B.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C.概念學習、規則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D.概念學習、命題學習和問題解決
3.發展性教學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D )。
A.皮亞杰 B.詹姆士 C.考夫卡 D.維果茨基
4.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的核心是( C.強化 )。
A.動機 B.練習 C.強化 D.及時反饋
5.下列選項中對學習理論產生時期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確的是( A )。P69
(1)主要研究的是動物的學習過程,以動物實驗為基礎來發現學習的基本特征;(2)學習研究均是嚴格控制的實驗室實驗條件下進行的;
(3)其解釋的都是直接經驗的學習過程,尚不能恰當地說明學生間接經驗的學習,對學生課堂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不盡如人意。
A.主要以動物為研究對象 B.主要以學生為研究對象
C.均是嚴格控制的實驗室實驗 D.只能解釋直接經驗的學習
6.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二大類( B )。P95
A.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B.缺失需要和高級需要
C.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 D.生理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7.根據學習的主要目的,可以對操作學習進行分類,下列選項中屬于該分類的學習是( A )。P116
A.形成性操作學習 B.示范性操作學習 C.指導性操作學習 D.個體探究性操作學習
1.探究性操作學習;2.形成性操作學習;3.強化性操作學習;4.模仿性操作學習;5.創造性操作學習
8.關于操作和學習的關系,下列選項中描述錯誤的是( D )。P117
A.操作中有學習 B.學習中有操作 C.操作和學習是二種相對獨立的活動 D.操作本身不是一種學習
9.在長期幼教實踐基礎上,我國習慣于把幼兒園的游戲分為二類,它們是( C )。P186
A.智力游戲和體育游戲 B.角色游戲和體育游戲
C.創造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 D.表演游戲與音樂游戲
10.下列選項中屬于動作技能的是( D )。
A.說話 B.眨眼 C.嬰兒吸吮動作 D.膝跳反射
11.在動作技能的學習中,最重要的步驟是( C )。P199
A.教師的講解 B.教師的示范 C.練習和反饋 D.教師的鼓勵
12.可以用來解釋概念學習的基本過程的理論是( DP239 )。1.聯結理論 2假設理論
A.認知理論 B.原型理論 C.中介理論 D.聯結理論
13.下列選項中屬于幼兒社會性學習指導原則的是(A.生活隨時性原則 )。P2751.綜合性滲透性原則,2.生活隨時性原則;3.實踐參考性原則;4.適宜發展性原則
A.生活隨時性原則 B.教育性原則 C.倫理性原則 D.客觀性原則
1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個體社會化內部動因的是( D )。P262
A.觀察學習 B.認知加工 C.自我強化 (4社會學習) D.嘗試錯誤
15.提出創造過程“三境界說”的我國著名學者是( B )。P304
A.梁啟超 B.王國維 C.章太炎 D.陳寅恪
1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模式是( B )。P356
A.遞進式 B.平行式(網絡式) C.放射式 D.立體式
17.在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連續體中,下列選項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訓練和練習、演繹性講解、指導性學習和即興發現
B.歸納性講解、指導性學習、訓練和練習和即興發現
C.指導性學習、歸納性講解、訓練和練習和自由探索式發現
D.演繹性講解、訓練和練習、指導性學習和自由式探索發現
18.個人成績與同一團體平均成績相比較,從而確定成績適當等級的評價屬于( C.個人內評價 )。P397
A.絕對評價 B.相對評價 C.個人內評價 D.診斷性評價
19.構成師幼互動行為的要素分為外顯行為要素和內隱心理要素。下列選項中屬于外顯行為要素的是( C P417 )。
外顯行為要素:1. 師幼互動行為的主體、師幼互動行為的性質、師幼互動行為的主題與結果、師幼互動行為的類型 2.內隱心理要素:1.場景界定,2.角色認知;3.行為期待
A.場景界定 B.角色認知 C.師幼互動行為的主體 D.行為期待
20.心理學家發現,兒童教養的四種類型是通過二個維度二二組合而獲得的。其中縱容的教養類型的組合是( B )。P462
A.溫暖、接納和過度限制、要求 B.溫暖、接納和放縱、不要求
C.敵意、拒絕和過度限制、要求 D.敵意、拒絕和放縱、不要求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21.個性化教育:是指承認兒童的能力差異,從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充分地發展每一個兒童的可能性和每一個兒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動過程。
22.師幼互動:互動是指人與人之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社會交往,無時無刻不在行為和情感的交互相作用,即為互動。師幼互動是指教育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方義的師幼互動包括發生在托兒所的教師與3-6歲幼兒之間的互動。P415
23.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P135
24.社會化:是個體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逐漸獨立地掌握社會規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妥善自治,從而客觀地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發展的過程。P259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25.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原則。
答:1、客觀性原則;2、發展性原則;3、教育性原則;P23
26.幼兒錯誤概念的成因。P250
答:1.兒童可能接受錯誤的信息;
2.迷信會賦于錯誤的概念;
3.受經驗局限
4.缺乏識辨能力,容易受騙;
5.錯誤的推理產生錯誤的概念;
6.活躍的想象;7.語言理解錯誤;
27.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特點。P394
答:1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主體多元化,其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家長,幼兒和同伴;
2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內容生活化。
3幼兒教育活動的評價技術多樣化。
四、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8.試分析游戲的心理結構。P145
答:游戲是一種復合的心理活動,即使最簡單的游戲,也包含了多種心理成分,就一般的心理結構而言,每個游戲都幾乎具有兩種成分:認知和情感,其表達方式不外兩種,語言和動作;
1.游戲的認知特征—心理主動性維度
(1)自我導向;(2)心理主動性;(3)靈活性;
2.游戲的情感特征---活動強度維度
(1)內在動機;(2)內部控制能力;(3)假裝
29.試從二個角度對幼兒園教育活動類型進行劃分,并就相互關系作簡要分析。
五、實驗分析題(共10分)
30.通過觀察學習,幼兒可習得社會行為、規則和創造行為。請設計一個簡要的教學案例,描述你是如何通過引導兒童進行觀察學習,使兒童學到某一社會行為(或規則、創造性行為)的。
活動二:捕魚(音樂游戲)
活動目的:
1、讓幼兒愉快地參加音樂游戲,能模仿魚游動作,邊唱歌邊玩游戲;2、養幼兒迅速反應能力及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小魚頭飾、錄音帶
活動過程:
1、講解玩法:
游戲開始,請兩位幼兒兩手相握高舉做“魚網”,全班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小魚游的動作,一個跟著一個從“魚網”處低頭游過。當歌曲唱到“快快捉牢”時,“魚網”把“小魚”套在里面,被捕到的“小魚”退出游戲,直到把“小魚”捕完,游戲結束。
2、游戲規則:
只有當歌唱到“3 1 0”(捉牢)時,“魚網”才能去捕魚。
附:
1=C 2/4
5 6 5 4 |3 4 5 |2 3 4 |3 4 5 |5 6
許多 小魚 游來 了,游 來 了,游來 了。 許多
5 4 | 3 4 5 | 2 5 |3 1 0 |
小魚 游來 了, 快 快 捉 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