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所謂“福利國家”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起初產生的時代背景是 (A )
A.經濟危機的出現
B.經濟的發展
C.科技的進步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1951年2月25日頒布實施的我國第一部包括工傷,死亡遺屬社會保險在內的全國性統一法規是 ( B)
A.《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C.《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暫行辦法》
D.《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
3.我國規定,失業者勞動年齡條件是 (C )
A.男18-65,女18 -60
B.男18-65,女19-62
C.男16-59,女16 -54
D.男18-60,女18-55
4.社會保險的保護對象為 (D )
A.資本家
B.官僚階級
C.企業老板
D.工人
5.日本失業保險是 (D )
A.個人投保與用人單位投保并存
B.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并存
C.政府投保與用人單位投保并存
D.強制保險和自愿保險并存考試就到
6.美國失業保險的最早立法《失業賠償法>頒布于 ( A)
A. 1932年
B.1933年
C.1931年
D.1934年采集者退散
7. 1883年12月1日實施《疾病保險法》是 (C )
A.日本
B.美國
C.德國
D.英國
8.勞動者享受退休待遇的最基本條件為 ( C)
A.工作滿一定年限
B.對社會貢獻大小
C.達到退休年齡
D.所交保險金額
9.不屬于醫療保險的是 (B )
A.意外保險
B.煤礦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險
D.意外死亡殘廢保險
10.美國失業保險的基本項目是 (D )
A.失業救助
B.失業救濟金
C.失業補償論壇
D.失業津貼
11.我國規定投保人在交費期間身亡者,個人交納的全部本息退給其 (B )
A.法定繼承人
B.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C.指定受益人
D.親屬
12.社會保障的主體為 (A )
A.國家或社會組織
B.個體或企業
C.企業或國家采集者退散
D.國家
13.實施對象是相對貧困的人口群體的為 (C )
A.社會保險
B.社會福利
C.社會救助
D.社會優撫論壇
14.我國社會優撫工作的經費撥款單位為 (C )
A.軍委
B.財政部
C.民政部門采集者退散
D.企業
15.真正意義上代表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是19世紀30年代英國頒布并實施的 ( A)
A.《濟貧法》
B.《社會保障法》
C.《醫療保險法》
D.《養老保險法》
16.標志著社會保障制度最終形成的是 ( D)
A.社會救助的形成
B.社會優撫的形成
C.社會福利的形成采集者退散
D.社會保險的形成
17.中國社會保障對象不包含農民的是 (B )
A.社會優撫
B.社會保險
C.社會救助
D.社會福利
18.屬于社會保障的特殊綱領的是 (C )
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險
C.社會優撫
D.社會福利
19.不屬于生育保險期間的是 (A )
A.嬰兒未成年階段
B.懷孕期間
C.生育期間
D.生育行為剛剛結束期間
20.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未婚先孕并生育子女的少女的保障方法為 ( B)
A.生育保險
B.社會救助
C.社會保險
D.社會福利
21.現代國家中公開實行鼓勵人口增殖的國家為 ( D)
A.美國
B.日本
C.印尼
D.法國
22.屬于失業中最嚴重的形態,給社會帶來的沖擊最嚴重的是 (C )
A.摩擦性失業
B.季節性失業
C.周期性失業
D.結構性失業
23.美國目前的適度失業率為 (A )
A. 4%~50%
B.5%-6%
C. 5%~1070
D.1%~2%
24.不屬于失業保險基本功能的有 (B )
A.保障功能
B.營利功能
C.穩定功能
D.促進功能
25.我國失業救濟金的發放標準為相當于當地民政部門規定的社會救濟金額的 (D )
A. 150%.200%
B.100%~120%
C. 120%~200%
D.120%~150%
26.不屬于工傷保險發展階段的為 (C )
A.自發互助
B.有組織互助
C.政府資助
D.國家立法
27.社會保險中最古老的保險項目為 (A )
A.醫療保險
B.工傷保險
C.失業保險
D.生育保險
28.醫療保險的性質為 ( C)
A.任意保險
B.自由保險
C.強制保險
D.任意保險或強制保險
29.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醫療保險,又可稱為 (B )
A.勞保醫療
B.公費醫療
C.合作醫療采集者退散
D.自費醫療
30.社會保障的實施依據是 (A )
A.國家立法或行政規定
B.公司勞保標準
C.行業內規定
D.個人投保費用
二、多項選擇題
31.傳統醫療保險體制的矛盾有 (ABCDE )
A.國家承擔的醫療費用增長與國民收入增長之間的矛盾
B.少數人享受醫療保險與大多數人不享受醫療保險的矛盾
C.醫療供不應求與浪費并存的矛盾
D.企業負擔過重與公平競爭之間的矛盾
E.醫療保健需求的無限性與資金來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32.社會優撫的對象有 (ABCD )
A.復員退伍軍人
B.傷殘軍人
C.為國捐軀軍人
D.現役軍人的家屬
E.現役軍人
33.我國目前對工傷人員的保障有 (BCDE )
A.退休金保障
B.工資收入保障
C.醫療保障
D.退休護理保障
E.供養直系親屬的定期撫恤保障
34.中國失業保險的條件是 ( ABCE)
A.必須是非自愿失業
B.年齡條件
C.失業者滿足一定的繳費期限
D.原來已經就業的職工收入終止了
E.有就業意愿
35.世界各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方式大致有三種 ( ACD)
A.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集資
B.個人和國家集資
C.企業與個人雙方集資考試就到
D.政府和企業集資
E.國家或企業或個人單獨籌資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6.最低生活水平:從絕對意義上講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飲食、衣著和居住條件,這就是常說的絕對貧窮;從相對意義上講,是享有和當地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最低消費資料和服務。
37.醫療保險:國家通過立法對被保險人非因工疾病或患病或傷殘而暫時喪失勞動能力并失去收入時,提供一定物質幫助以維持其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險。
38.失業者:有勞動能力與勞動意愿,而一時無法找到與其技能相稱或條件以當時當地情形認為不可以接受工作的勞動者。
39.摩擦性失業:由于勞動力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適應,出現某些行業的勞動力供不應求,而另一些行業的勞動力供過于求而引起的失業。
40.社會救助: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無依無靠、沒有生活來源的,或突然發生災害造成生活暫時困難的,或雖有一定生活收入來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法定最低標準的公民予以經濟上救濟和資助的保障制度。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1.簡述養老保險的兩種制度種類的內容。
答:保險制度種類有普通國民老年保險金和社會勞動者養老保險金兩種。普通國民老年保險金,是以全體公民為對象的養老保險,凡本國正式居民,均可參加投保并在規定的年齡領取保險金。社會勞動者養老保險金,是指以全體社會勞動者為對象的養老保險,凡參加并為社會保險認可的職業勞動者,均可投保,并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按規定領取保險金。
42.簡述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應當遵循的原則。
答:(1)社保基金投資必須堅持安全性原則。
(2)社保基金投資必須堅持收益性原則。
43.簡述救助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1)政府通過相應的立法作為實施救助的依據。公民申請和享受社會救助是其依法應享有的權利,它不附帶屈辱條件,不同于慈善和資本主義初期的濟貧。(2)社會救助費用列入財政支出,其資金來源于國家稅收。(3)救助的對象是因天災人禍或失業而陷入貧困的公民、棄嬰、孤兒、殘疾人和老年人。(4)救助的標準為低標準,以維持生活為限。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2分)
44.試述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關系。
答: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都是通過建立基金的方式應付風險,以保證社會經濟生活的穩定,但二者在性質、對象、實施方式、建立依據、保障水平、保費來源、經營主體和經營目的等方面均不同。(1)保險性質不同。社會保險屬于政策性保險,屬于政府行為;商業保險屬于商業性質,是等價交換的買賣行為。(2)保險對象不同。社會保險的對象是法令規定的社會勞動者;商業保險的對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國民。(3)保險關系的建立依據不同。社會保險中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關系以法律為依據;商業保險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依據保險合同。(4)保障水平不同。社會保險的保障水平是基本生活需要;商業保險的保障水平是滿足人們對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5)實施對象不同。社會保險主要采取強制方式實施,屬于強制保險;商業保險一般采用自愿原則。(6)保費的承擔者不同。社會保險的保費由勞動者、企業和國家三方共同分擔;商業保險的保費由投保人負擔。(7)經營主體不同。社會保險的經營主體是政府;商業保險的經營主體是保險公司。(8)經營目的不同。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確保社會安定、提高社會福利、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社會進步;商業保險以贏利為目的。
六、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45.某保險公司所處的國家有100萬工人,每年有10萬人因工負傷,每名工人每年若因工負傷,可獲得400元的傷殘津貼,每名工人每年交納的行政管理費(投保時)為5元,問如果有8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該公司共收取多少費用?
答:101100×100%=10%
400×10%=40
40+5=45
45×80=3600(萬元)
即該公司共收取投保費3600萬元。
46.已知某玻璃廠每年發放工資額為100萬元,工廠每年給工人人身保險投保費20萬元,工人A一年收入5萬元,人身保險投保費為1000元,問該廠對人身保險的總投保率是多少?
答:1000/50000×100%=2%
20/100×100%= 20%
總投保率= 2% +2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