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試題
課程代碼:0088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科學研究重要特點在于( D.創造性 )
A.繼承性 B.借鑒性
C.系統性 D.創造性
2.強調采用多種方法和多學科角度去探討學前教育現象和規律,體現了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 B.綜合化 )P11
A.生態化 B.綜合化
C.現代化 D.數學化
3.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是( A.唯物辯證法 )
A.唯物辯證法 B.系統論
C.協同論 D.控制論
4.學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 D.為什么研究 )
A.怎么研究 B.誰來研究
C.研究什么 D.為什么研究
5.把研究分為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的根據是( A.研究方式 )P39
A.研究方式 B.研究手段
C.研究對象 D.研究地點
6.下面屬于收集資料類的研究方法是( B.實驗法 )
觀察法\實驗法\臨床法\行動研究法,調查訪談法
A.歷史法 B.實驗法
C.文獻法 D.統計分析法
7.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第二個階段是( B.設計研究方案 )
A.選擇課題 B.設計研究方案
C.執行研究方案 D.撰寫論文
8.兩組以上的被試,如果是不連續數值,應采用( .χ2檢驗 )
A.t檢驗 B.Z檢驗
C.χ2檢驗 D.F檢驗
9.檢查材料的真實可靠性,看問卷的真實性主要方法是運用( B.效度 P55 )
A.測謊題 B.效度
C.信度 D.區分度
10.研究論文的摘要一般在( B.200字左右 )
A.100字以內 B.200字左右
C.400字左右 D.500字左右
1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搜集資料的基本途徑,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的是( B.調查法 )
A.實驗法 B.調查法
C.問卷法 D.觀察法
12.最早使用日記描述法的人是(D.裴斯泰洛齊 )
A.達爾文 B.普萊爾
C.皮亞杰 D.裴斯泰洛齊
13.活動產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分析兒童的(A.繪畫 )P151
A.繪畫 B.科學小制作
C.手工作品 D.作文
14.我國古代的“采風問俗”屬于( B.訪談研究 )
A.觀察研究 B.訪談研究
C.文獻研究 D.歷史研究
15.能較好地收集人類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的方法是( C.訪談法 P161 )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訪談法 D.文獻法
16.學前教育實驗研究最本質的特點是( D.有目的地控制變量 )
A.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B.有明確的實驗設計
C.能夠致物以變 D.有目的地控制變量
17.誤差最大,被有些人稱為“非實驗設計”的是( B.前實驗 )
A.假實驗 B.前實驗
C.準實驗 D.真實驗
18.學前教師、家長評定問卷研究的特點是( A.多因素測試 P214 )
1.多因素測試2.標準化程度較高3.收集資料時間短,樣本大
A.多因素測試 B.靈活性強
C.客觀真實 D.嚴格控制變量
19.問卷中放在最前面的應是(A.人口學資料問題 )
A.人口學資料問題 B.實際行為資料問題
C.態度性資料問題 D.綜合性資料問題
20.問卷項目的數量最好有( B.50-100個 )
A.20-50個 B.50-100個
C.100-150個 D.150-200個
21.能用于研究歷史,也能用于研究現狀,還能用來預見未來的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
A.觀察研究 B.文獻研究
C.經驗研究 D.實驗研究
22.下面屬于鑒別文獻的內審方法是(D.文字性文獻互證 )
A.作者偽 B.書名偽
C.版本偽 D.文字性文獻互證
23.我國古代第一篇教育文獻《學記》就是我國兩千多年前古代教育( A.經驗的系統性總結 )
A.經驗的系統性總結 B.實驗的全面性記述
C.觀察的總結性述評 D.調查的綜合性報告
24.幼教經驗的記錄、歸納和總結都應當具有( D.客觀性 P252 )
A.目的性 B.選擇性
C.統一性 D.客觀性
25.行動研究作為一個術語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B.美國 P268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澳大利亞
26.計劃—行動—考察—反思這一行動研究的循環圈模式的提出者是( A.勒溫 P274 )
A.勒溫 B.埃里奧特
C.埃伯特 D.凱米斯
27.下面屬于教育行動研究中的觀察陳述方法的是( B.現場記錄 P279 )
A.問卷調查 B.現場記錄
C.文獻分析 D.課業筆記
28.代表一組數據的典型特征和研究對象的一般水平,也是真值的最好代表值是(A.集中量數: P298 )
A.集中量數:是反映一組觀測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
B.差異量數:描述一組數據波動性的量數稱為差異量數。
C.地位量數:是描述或確定某一個觀測值在全體數據中所處的位置的量數.
D.相關量數
29.下面屬于地位量數的是( D.標準分數 )
1.百分等級 2.標準分數 P314
A.中位數 B.標準差
C.眾數 D.標準分數
30.用來檢驗實得次數分布與理論次數分布之間差異顯著性的最有效方法是( D.F檢驗 )
A.t檢驗 B.Z檢驗
C.χ2檢驗 D.F檢驗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31.現場研究一般分為現場觀察和_實驗室觀察___兩種。
32.文獻資料分為三種,生活資料、___成文資料___和電子資料。P38
33.執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難有不合作、社會系統誤差、__被試流失__和環境干擾。
34.資料審核的種類包括計量審核和__邏輯審核____。
35.取樣觀察法包括__時間取樣觀察法____和事件取樣觀察法。
36.在一項實驗中,必有三種變量:自變量、__因變量_____和無關變量。
37.獲得問卷的理論建構的三種方式是:理論推導方式、__因素分析方式_和實證標準方式。
38.鑒別文獻的方法可分為“___外審____”和“內審”兩類。
39.從參與研究的成員成分不同來分,教育行動研究分為合作模式、__支持模式 _和獨立模式。
40.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的統計分析可分為__描述統計______、推論統計和實驗設計三個主要部分。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4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就是要研究人類知識與價值觀念傳遞過程中的學前教育現象,探討學前教育的本質,揭示學前教育的客觀規律和特點,這就為深化學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
42.社會系統誤差:在研究的過程中,由于社會態度,社會規范的影響,導致測定值成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這類誤差即是社會系統誤差.
43.學前教育實驗研究:在合理的控制條件下,有計劃地逐步操縱實驗變量,觀測與這些實驗變量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探究實驗因子與反應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P189
44.封閉式問卷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5.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
1.開展學前教育科研,為深化學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2.探索學前教育規律,為學前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3.豐富學前教育研究成果,促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
4.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科研能力
46.課題選擇的原則有哪些?
答:1.進取性原則;2.需要性原則;3.意義性原則;4.創造性原則;5.前沿性原則;6.可行性原則;
47.簡述學前教育經驗總結研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篩選先進的幼教經驗,選擇總結對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義
2.要依據客觀事實,反映經驗的本來面貌
3.要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4.要正確區分現象與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
5.要有創新精神,擺脫舊觀念的束縛
五、計算題(本大題8分)
48.某6歲兒童的身高為120cm,體重為24kg,而這一年齡兒童的身高和體重的總體平均值分別為108.6cm和17.39kg,身高和體重的標準差分別為4.5cm和2.05kg,試求這一兒童的身高和體重的Z分數各是多少?(結果保留2位小數)
六、論述題(本大題12分)
49.舉例說明訪談研究的設計程序。P169
答:1、明確訪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變量
2、選擇具體的訪談方式
3、編制訪談問題、提綱及指導語
4、選擇訪談對象
5、訪談者的選擇和培訓
6、訪談前的準備工作;1)充分熟悉訪談內容;2)準備好訪談所需要的相關材料和設備;3)盡可能了解訪談對象;4)確定訪談時間和地點
7、預談與訪談程序的修訂
七、材料分析題(本大題10分)
50.某幼兒園為了研究自主性教育對于提高幼兒獨立性的影響,研究者安排了一個實驗班。實驗前,對實驗組被試測試獨立性水平,然后在教育實踐中對實驗班兒童進行自主性教育,實驗進行一年。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組幼兒獨立性水平進行測試,然后比較前后兩次測試成績,以考查自主性教育對幼兒獨立性發展的效果。
請根據這項實驗案例回答下列問題:
(1)歸屬于哪一類實驗設計模式?其程序是怎樣進行的?
答:這項實驗案例是屬于—單因素一個層次實驗設計模式--,
其程序是對一個實驗組的被試先進行前測,再施加一個層次的一種自變量,然后再進行后測,再對實驗前和實驗后被試反應比較,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以確定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
(2)該實驗有哪些優點?
這種實驗比較簡單,不用考慮實驗班對比班的教師,學生的同質性,只是教師在自己的班里進行即可。但這種程序沒有比較,隨實驗時間的推移,兒童年齡的增長,心理水平,知識技能在發展,只用實驗后與實驗前做比較,不能完全肯定實驗結果是實驗變量造成的,或許是年齡因素所致。
(3)該實驗有哪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