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教育統計與測量 試題
課程代碼:0045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學習教育統計與測量的意義在于它是( B )
A.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 B.教育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C.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 D.認識個體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2.教育測量的突出特點是( C )
A.直接性與隨機進行 B.精確性與抽樣進行
C.間接性與抽樣進行 D.外顯性與隨機進行
3.在研究中,用數字符號“1”表示男生,用數字符號“0”表示女生,這里數字“1”和“0”屬于 ( A )
A.稱名變量數據 B.順序變量數據
C.等距變量數據 D.比率變量數據
4.在統計分析圖中,條形圖通常用于描述( D )
A.二元變量的觀測數據 B.某種事物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趨勢
C.具有百分比結構的分類數據 D.離散性變量的統計事項
5.下列屬于差異量數的是( B )
A.算術平均數 B.平均差
C.中數 D.眾數
6.組內常模可以分為( A )
A.百分等級常模與標準分數常模 B.百分等級常模與年齡常模
C.標準分數常模與年級常模 D.年齡常模與年級常模
7.在標準化常模參照測驗中,測驗項目的恰當難度是盡量接近( A )
A.0.50 B.被試的通過率
C.1.00 D.特定的劃界點(或稱決斷點)水平
8.主觀題的優點是( D )
A.測驗效率高 B.作答容易
C.能有效控制閱卷者的評分誤差 D.可以考察分析綜合能力
9.下列以非文字著稱的智力測驗是( C )
A.韋克斯勒智力測驗 B.斯坦福一比納智力測驗
C.瑞文標準推理測驗 D.中小學生團體智力篩選測驗
10.抽樣時,總體比較大,所抽樣本容量比較小,并且總體各部分元素之間的差異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內的差異的情況下,應采用( D )
A.隨機抽樣 B.分階段抽樣
C.等距抽樣 D.分層抽樣
A.總體標準差 B.總體平均數
C.樣本標準差 D.樣本平均數
12.測驗全過程的標準化不包括( C )
A.命題標準化 B.評分標準化
C.分數標準化 D.施測標準化
13.由若干寬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條緊密排列在同一基線上構成的圖形是( C )
A.簡單條形圖 B.復合條形圖
C.次數直方圖 D.次數多邊圖
14.標準差反映的是數據的( B )
A.集中關系 B.離散關系
C.等距關系 D.倍數關系
15.單向方差分析的原理是( A )
A.單側檢驗 B.雙側檢驗
D.t檢驗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6.教育測量
答:教育測量是指給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現象,按一定規則在某種性質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17.結構效度
答:結構效度指的是測驗測得心理學理論所定義的某一心理結構或特質的程度。
18.心理測驗
答:心理測驗是通過多一組標準刺激所引起的行為樣組的客觀分析,對人們的心理特征及個別差異進行估測、描述和診斷的一種方法。
19.Ⅱ型錯誤
答:在統計決策中,虛無假設實偽而未被拒絕的錯誤,又稱“納偽”錯誤。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20.簡述實驗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則。
答:(1)實踐為主原則,即應以動手操作為主;(2分)
(2)全面性原則,要盡力考核到實驗計劃與設計、實驗的實施與操作、實驗的分析與解釋、實驗報告撰寫等環節;(2分)
(3)客觀化原則,要建立在行為觀察的基礎上,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實驗技能。(2分)
21.簡述統計量與參數的區別與聯系。
答:區別:
(1)應用樣本數據計算得到的各種特征量數稱為統計量,(1分)在總體數據基礎上求取的各種特征量數稱為參數;(1分)
(2)總體參數用希臘字母代表,樣本統計量用拉丁字母代表;(1分)
(3)總體參數只有一個,樣本統計量可以有多個。(1分)
聯系:
(1)樣本統計量的值在總體參數的上下波動,存在一定差異;(1分)
(2)通過樣本統計量可以推斷總體參數。(1分)
22.簡述統計假設檢驗的反證法與一般的數學反證法的差異。
答:(1)數學反證法推翻假設的依據一定是出現了百分之百的謬誤,因此推翻假設的決策無論是從決策邏輯還是從決策內容看都是百分之百的正確的;(1分)
統計假設檢驗的反證法推翻虛無假設的依據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從決策邏輯上看是百分之百的正確,但在決策內容上卻是有可能出錯的。(2分)
(2)數學反證法最終結果一定是推翻原假設,否則反證過程就不成立;(1分)
統計假設檢驗的反證法有可能存在“無充分理由拒絕原假設”的情況,但整個檢驗過程仍然是成立的。(2分)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23.已知一組數據為20,12,15,18,10;求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方差和標準差。(保留2位小數)
答: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為15,方差為13.6,標準差為3.69.
24.設參加某次考試人數為10657人,其中有6995人的成績低于90分,試確定卷面90分這個成績的百分等級PR。(保留2位小數)
解:90分的百分等級:
=65.64
答:卷面90分的百分等級PR是65.64.
25.某數學測驗中,甲、乙、丙三位學生的原始分數分別為110分、100分、70分,試求
(1)當該測驗平均數為95.1,標準差為10.8時,三位學生的標準分。
(2)按T=10Z+50,三位學生的T分數分別是多少?
25.解:
答:甲、乙、丙三維學生的標準分分別為1.38,0.45,-2.32;T數分別為63.8,54.5,26.8.
五、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10分)
26.已知一項考試的成績服從平均數為82,標準差為8的正態分布,問成績落在70分至80分之間的考生占多大比例?(保留兩位小數,Z值表附后)
答:成績落在70分到80分之間的考生占33.4%。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
27.試述算術平均數的運算性質及優缺點。
答:運算性質:
(1)數據組合全部觀測值與其平均數的離差之和必定為0.(2分)
(2)每一觀測值都加上一個相同常數C后,則計算變換后數據的平均數,等于原有數據的平均數加上這個常數C。(2分)
(3)每一觀測值都乘以一個相同常數C后,這樣所得新數據的平均數,其值等于原數據的平均數乘以這個常數C。(2分)
(4)對每個觀測值作線性變換,則計算變換之后數據的平均數,其值等于與數據的平均數作相同線性變換后的結果。
優點:
(1) 反應靈敏(2)確定嚴密(3)簡明易懂(4)概括直觀(5)計算簡便(6)能作進一步的代數運算。
(答對兩點及以上即得2分)
缺點:
(1) 需要每一個數據都加入運算,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一旦在數據分布中出現個別極端數據,就會對平均數產生較大影響,從而使人對平均數產生懷疑。(1分)
(2) 在一些特別情況下,由于各個數據的重要性不同,因此,直接把數據簡單加以確定算數平均數的方法,不能充分考慮到各個數的重要性程度。(1分)
附:正態分布表
(曲線下的面積與縱高)
Z | Y | P | Z | Y. | P |
.25 .26 .27 .28 .29 | .38667 .38568 .38466 .38361 .38251 | .09871 .10257 .10642 .11026 .11409 | 1.50 1.51 1.52 1.53 1.54 | .12952 .12758 .12566 .12376 .12188 | .43319 .43448 .43574 .43699 .43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