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的國際儲備貨幣是( )
A.美元
B.日元
C.英鎊
D.人民幣
2.信用活動的基本特征是( )
A.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B.無條件的價值單方面讓渡
C.約期歸還本金并支付利息
D.無償的贈予或援助
3.下列關于銀行信用的表述錯誤的是 ( )
A.銀行信用在商業信用廣泛發展的基礎上產生
B.銀行信用的形成與商業信用無關
C.銀行信用是以貨幣形態提供的信用
D.銀行在信用活動中充當信用中介的角色
4.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是 ( )
A.實際利率
B.官定利率
C.行業利率
D.市場利率
5.2005年以后我國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核心是( )
A.對價支付
B.增資擴股
C.股權激勵
D.股權合并
6.一張面額為1000元,3個月后到期的匯票,持票人到銀行貼現,若該票據的年貼現率為
4%,則持票人可得的貼現金額為( )
A.1000元
B.999元
C.10元
D.990元
7.下列不屬于貨幣市場的是( )
A.同業拆借市場
B.票據市場
C.股票市場
D.國庫券市場
8.上海證券交易所實行的交易制度是( )
A.做市商交易制度
B.報價驅動制度
C.競價交易制度
D.協議交易制度
9.投資者預期某種金融資產價格將要上漲時通常會買入( )
A.美式期權
B.歐式期權
C.看跌期權
D.看漲期權
10.債券的票面年收益與當期市場價格的比率為( )
A.現時收益率
B.名義收益率
C.持有期收益率
D.到期收益率
11.下列關于金融期貨合約表述錯誤的是( )
A.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
B.流動性強
C.采取盯市原則
D.為非標準化合約
12.金融互換合約產生的理論基礎是( )
A.比較優勢理論
B.對價理論
C.資產組合理論
D.合理預期理論
1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 )
A.國際金融市場借款
B.成員國認繳的基金份額
C.資金運用利息收入
D.會員國捐款
14.我國金融機構體系中居于主體地位的金融機構是( )
A.商業銀行
B.政策性銀行
C.證券公司
D.保險公司
15.由政府出資設立的專門收購和集中處置銀行業不良資產的金融機構是 ( )
A.投資銀行
B.政策性銀行
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D.財務公司
16.匯兌結算屬于商業銀行的( )
A.負債業務
B.資產業務
C.表外業務
D.衍生產品交易業務
17.保險經營中最大誠信原則的內容主要包括( )
A.誠實與信任
B.告知與保證
C.誠實與保證
D. 告知與信任
18.強調利率對貨幣需求影響作用的經濟學者是( )
A.費雪
B.卡甘
C.凱恩斯
D.弗里德曼
19.經常轉移記入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 )
A.經常賬戶
B.資本賬戶
C.金融賬戶
D.儲備資產
20.目前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是( )
A.利率
B.匯率
C.股票價格指數
D.貨幣供給量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下列關于回購協議表述正確的是( )
A.本質上是一種以一定數量的證券為質押品進行的短期資金融通行為
B.回購價格高于出售價格
C.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上
D.回購利率通常低于同業拆借利率
E.屬于貨幣市場金融工具
22.公募發行債券的優點是( )
A.手續簡便
B.可上市交易,流動性強
C.發行成本低
D.債權分散,不易被少數大債權人控制
E.籌集的資金量大
23.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責有( )
A.壟斷人民幣的發行權,管理人民幣流通
B.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
C.審批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的設立
D.持有、管理和經營國家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
E.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24.不良貸款包括( )
A.正常貸款
B.關注貸款
C.次級貸款
D.可疑貸款
E.損失貸款
25.投資銀行可經營的業務包括( )
A.證券承銷業務
B.并購業務
C.資產管理業務
D.財務顧問與咨詢業務
E.吸收活期存款業務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貨幣市場基金
27.信用交易
28.歐式期權
29.次級金融債券
30.保險利益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31.假設某銀行向其客戶發放了一筆金額為100萬元、期限為4年、年利率為6%的貸款,請用單利和復利兩種方法計算該銀行發放這筆貸款可以獲得的利息額。(計算結果保留整數位)
32.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2009年12月31日,我國的M0為4萬億元,M2為67萬億元,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準備金存款為10萬億元,請計算此時點我國的貨幣乘數。(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3.簡述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
34.簡述信用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積極作用。
35.簡述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散功能。
36.簡述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促進論觀點。
37.簡述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機理與優點。
六、論述題(本題13分)
38.試述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B 4.B 5.A 6.D 7.C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A 15.C 16.C 17.B 18.C 19.A 20.D
二、多項選擇題
21.ABDE 22.BDE 23.ABDE 24.CDE 25.ABCD
三、名詞解釋
26.貨幣市場基金 :集合眾多小投資者的資金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的基金。
27.信用交易 :又稱墊頭交易或保證金交易,是指股票買方或賣方通過交付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得到證券經紀人的信用而進行的股票買賣。
28.歐式期權 :只允許期權的持有者在期權到期日行權的期權合約。
29.次級金融債券:商業銀行發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列于商業銀行其他負債之后、先于商業銀行股權資本的債券。
30.保險利益 :被保險人對其所投標的具有法律上認可的經濟利益。
五、簡答題
33.簡述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
(1)不兌現的信用貨幣,一般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并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清償的能力。
(2)貨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系,也不能兌換黃金,貨幣發行一般不以金銀為保證,也不受金銀的數量控制。
(3)貨幣是通過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領域,貨幣流通是通過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調節,而不像金屬貨幣制度下,由金屬貨幣進行自發地調節。銀行信用擴張,意味著貨幣流通量增加,銀行信用緊縮,意味著貨幣流通的減少。
(4)當國家通過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貨幣超過了貨幣需要量,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這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流通所特有的經濟現象。
(5)流通中的貨幣不僅指現鈔,銀行活期存款也是通貨。
34.簡述信用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積極作用。
信用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積極作用:調劑貨幣資金余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動員閑置資金,推動經濟增長
35.簡述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散功能。
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散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金融市場上多樣化的金融工具為資金盈余者的金融投資提供了多種選擇,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收益偏好將自己的盈余資金投資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進行投資組合,從而分散了投資風險。
二是在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的資金需求者面對眾多的投資者發行自己的金融工具,這使得眾多的投資者共同承擔了該金融工具發行者運用這筆資金的經營風險。
36.簡述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促進論觀點。
第一,通貨膨脹中,工人工資的增長速度滯后于物價的上漲速度,因此,通貨膨脹是一種有利于資方的國民收入再分配。企業利潤的提高刺激了私人投資的積極性,從而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
第二,通貨膨脹中,人們的名義收入水平伴隨著通貨膨脹的上升而相應的增加,在實行累進所得稅制的情況下,收入水平的增加會使人們按照更高的稅率等級繳納個人所得稅,政府稅收收入增加,從而有條件增加貨幣供給量,形成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有效刺激需求,使投資增加,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增加。
第三,在非充分就業狀態下,社會上還存在閑置資源,通過增加貨幣供給量,形成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有效刺激需求,使投資增加,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增加。
37.簡述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機理與優點。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機理是:中央銀行通過調高或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影響商業銀行的存款派生能力,從而達到調節市場貨幣供給量的目的。
優點:第一,中央銀行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制定者和施行者,中央銀行掌握著主動權。
第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通過影響貨幣乘數作用于貨幣供給,作用迅速、有力,見效快。
六、論述題
38.試述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有:
(1)通貨膨脹: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貨幣代表的實際價值量下降——外匯市場上對該國貨幣的需求減少——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
(2)經濟增長:短期內一國經濟增長往往會引起進口的增加,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升值。長期內,該國貨幣通常會有對外長期升值的趨勢。
(3)國際收支:收小于支,逆差——本幣匯率下跌,外國貨幣匯率上升。收大于支,順差——外國貨幣匯率下跌,本幣匯率上升。
(4)利率:一國的高利率水平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該國,從而增加該國外匯的供給,導致即期外匯匯率下跌;反之,一國的低利率水平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出該國,從而減少該國外匯的供給,導致即期外匯匯率上升。
(5)心理預期:心理預期因素主要影響短期匯率的變動,當預期某國家貨幣在未來將會升值,則外匯市場上投資者會大量買進該國貨幣,造成市場上外匯供給的增加,本幣需求的上升,助推本幣升值。反之,則助推本幣貶值。
(6)政府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