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比較教育試題
課程代碼:0040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漢斯運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因素分析法 B.問題法
C.定量研究法 D.結構功能主義方法
2.從范圍上來說,學前比較教育學科研究( )
A.學前教育制度 B.學前教育行政
C.學前教育目的 D.學前教育的整個領域
3.“比較教育是一種歷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繼續(xù)。”持此觀點的教育家是( )
A.庫森 B.薩德勒
C.漢斯 D.康德爾
4.在英國,正式將保育學校納入國民教育制度中的法律文件是( )
A.《費舍法案》 B.《哈多報告》
C.《普洛登報告書》 D.《教育白皮書》
5.英國家庭開端計劃的創(chuàng)立人是( )
A.普林格爾 B.哈里森
C.迪林 D.歐文
6.19世紀中葉,將福祿貝爾方法傳入法國的人是( )
A.肖夫人 B.別勞夫人
C.德瑞 D.凱果瑪
7.柯夏創(chuàng)辦了法國第一所( )
A.紡織學校 B.日間托兒所
C.母育學校 D.日間看護中心
8.德國幼兒學校運動的代表人物是( )
A.巴烏利美 B.瓦德切克
C.弗利托娜 D.福祿貝爾
9.對戰(zhàn)后聯(lián)邦德國學前教育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文件是( )
A.《青少年福利法》 B.《費舍法》
C.《教育結構計劃》 D.《教育基本法》
10.在美國有一種被其它人誤認為是“就讓孩子玩”的幼兒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是( )
A.認知取向模式 B.銀行街模式
C.直接指導模式 D.發(fā)展適宜性課程
11.美國第一所幼兒師范學校創(chuàng)辦于( )
A.1855年 B.1860年
C.1868年 D.1870年
12.1900年,在莫斯科開辦了第一所以聾啞兒童為對象的( )
A.乳嬰期兒童托兒所 B.工廠托兒所
C.寄宿幼兒園 D.學前教育學院
13.蘇聯(lián)第二次學前教育改革開始于( )
A.50年代末 B.60年代初
C.60年代末 D.80年代末
14.俄國最早的學前師資培訓機構是( )
A.福祿貝爾學院 B.學前教師養(yǎng)成所
C.裴斯塔洛齊中心 D.學前教育學院
15.日本第一所學前教育機構名為( )
A.雙中幼兒園 B.大阪托兒所
C.雙中托兒所 D.東京女子師范附屬幼兒園
16.日本學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獨立的法令是( )
A.《幼兒園保育法》 B.《幼兒園令》
C.《教育基本法》 D.《保育大綱》
17.匈牙利第一所幼兒園的開辦人是( )
A.特熱茲 B.瓦格
C.布努恩斯維克 D.沃嘉
18.在墨西哥,從1個半月的嬰兒到4歲的幼兒這一階段的教育稱為( )
A.幼兒教育 B.家庭教育
C.學前教育 D.始初教育
19.朝鮮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名為( )
A.雙中托兒所 B.日間托兒所
C.新村幼兒園 D.“三八”托兒所
20.蘇丹目前有四種學前教育機構,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是( )
A.私立的附設在初等學校的幼兒園 B.私立的托兒所或幼兒園
C.社會福利部辦的幼兒園 D.由協(xié)會辦的幼兒園
21.1907年,蒙臺梭利開辦了第一所“公寓幼兒學校”,又稱( )
A.兒童之家 B.幼兒園
C.兒童的花園 D.快樂之家
22.蒙臺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
A.有準備的環(huán)境 B.導師
C.工作材料 D.活動
23.皮亞杰認為心理發(fā)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決定因素是( )
A.成熟 B.物理因素
C.社會經(jīng)驗 D.平衡化
24.根據(jù)皮亞杰的理論,兒童思維的萌芽出現(xiàn)在(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5.光譜方案最大的特色之一是( )
A.主題 B.聯(lián)結
C.個人化 D.系列化
26.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在其它很多方面卻是低能或無能,這種人被稱作( )
A.神童 B.早慧兒童
C.天才 D.白癡奇才
27.最全面地概括了瑞吉歐幼教課程的是( )
A.方案教學 B.生成課程
C.社區(qū)管理 D.活動課程
28.瑞吉歐兒童中心成立于( )
A.1979年 B.1981年
C.1987年 D.1994年
29.各國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有多種模式,其中法國屬于( )
A.平等模式 B.兩層次模式
C.統(tǒng)一模式 D.合作模式
30.華生所建立的理論被稱作是( )
A.行為主義理論 B.認知發(fā)展理論
C.人文主義理論 D.社會學習理論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幼兒憑證計劃
32.教學—訓導型教學模式
33.圖式
34.《兒童權利公約》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5.學前比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36.日本《幼兒園大綱》規(guī)定的教育目標。
37.朝鮮學前教育的特色。
38.瑞吉歐幼教體系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思路。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
39. 評述德國學前教育課程理論。
40.如何全面認識和把握蒙臺梭利教育法?
五、材料分析題(本大題12分)
41.地圖真奇妙
教師在教室里布置了國旗、國徽、天安門、中國地圖及少數(shù)民族展,在幼兒自由參觀時,有幼兒大聲地說:“看,這象不象一只雞。”這個發(fā)現(xiàn)立即引來了五六名幼兒的圍觀,他們一邊肯定著這位小朋友的說法,一邊在地圖上指指畫畫,“這兒是頭”、“這兒是尾巴”、“這兒是肚子”,我輕聲地說:“這是什么呀?”“是中國地圖”。“我們家也有地圖,明天我也要帶到幼兒園來”。在這之后的一個星期內(nèi),共有二十六名幼兒帶來了四十多份地圖……,在這過程中,幼兒表現(xiàn)出了對地圖的極大好奇與關注,于是我們結合幼兒的興趣生成了《地圖真奇妙》這一主題。
主題生成后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活動l:地圖的種類
討論:這是什么地圖?你是怎樣知道的?
準備:將幼兒帶來的地圖布置在教室的四周,辦地圖展。
活動2:地圖上的道路
組織策略:讓幼兒自由結伴選擇地圖,觀察地圖。
活動3:地圖上的標志
組織策略:經(jīng)過探索發(fā)現(xiàn)地圖上的各種標志。
活動4:我為教室畫地圖
組織策略:讓幼兒自由選擇視角為教室畫地圖。
請用所學的多元智力課程理論進行分析,并說明對我國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
全國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比較教育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D 3.D 4.A 5.B
6.B 7.B 8.C 9.A 10.B
11.C 12.C 13.B 14.A 15.D
16.B 17.A 18.D 19.D 20.A
21.A 22.A 23.D 24.A 25.B
26.D 27.A 28.D 29.C 30.A
二、名詞解釋
31.1995年英國教育和就業(yè)大臣謝潑德公布的一項耗資7.3億英鎊的計劃(1分)。該計劃規(guī)定發(fā)給家長1100英鎊的憑證以支付幼兒教育的費用,是全國每個愿進學前教育機構的、年齡在4歲以上的兒童都能接受3個月的、高質量的學前教育(2分)。憑證計劃增加了家長們的選擇范圍。其主要局限表現(xiàn)為不能幫助4歲以下的兒童(1分)。
32.蘇聯(lián)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一種主要的教學模式(1分)這種模式的目的使用知識、技能和技巧武裝兒童,并使之聽話。教學中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作用,兒童被視為是受某種教育體系影響的客體。偏向面向全體的教育形式(2分)。在這種模式下,形式主義泛濫造成兒童與成人之間的疏遠。(1分)。
33.皮亞杰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1分)。他認為圖示是動作結構或組織,這種結構或組織具有概括性的特點,可以從一種情景遷移到另一種相同的情境中去。皮亞杰認為人的智慧和人的身體一樣都有一定的結構,人的智慧結構就叫圖示,也叫認知結構。(3分)。
34.1989年11月20日,聯(lián)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這個文獻被認為是“為兒童人權擬定種種保證的第一項國際法律文書”(2分)。這個公約為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訂立了54項條款,要求所有的締約國保證所有18歲以下兒童的合法權益(1分)。公約可概括為4項原則:兒童的最佳利益原則;尊重兒童意見原則;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原則;無歧視原則(1分)。
三、簡答題
35.⑴調(diào)查法(含參觀訪問法、現(xiàn)場研究法、問卷法)(2分);
⑵ 文獻法(1分);
⑶ 比較法(縱向比較法和橫向比較法)(1分);
⑷ 分析法(1分)。
36.⑴為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習慣和態(tài)度(1分); 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對他人的友愛與信賴之心,啟迪自立精神與他人合作的精神(1分);
⑶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能力,啟迪豐富的情操于對自然界與周圍世界的興趣與關心(1分);
⑷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的興趣與關心,是幼兒養(yǎng)成積極的聽、說、問的態(tài)度和對語言的感染力(1分);
⑸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通過各種體驗,增加豐富的感性認識(1分)。
37.⑴重視禮儀教育(1分);
⑵重視藝術情感教育(1分);
⑶強調(diào)思想政治教育(1分);
⑷通過集體對兒童進行教育(1分);
⑸師資培養(yǎng)規(guī)格高,再教育體系完善(1分);
(6)辦園形式多樣,支援體系健全(1分)。
答出一點給1分,滿分不超過5分。
38.(1)理論基礎(2分);
①進步主義
②建構主義
(2)基本思路(3分);
①社區(qū)參與管理
②學校人員的組成與時間安排
③環(huán)境的布置
四、論述題
39.德國的學前教育出現(xiàn)過三種代表性的課程理論:功能論、學科論、情境論(1分);
(1)功能論:
功能論的目的在于運用所編的程序或練習材料,使兒童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進學前兒童智力的發(fā)展。代表人物是科熱爾(1分)。
(2)學科論:
學科論的宗旨是:以學科本身固有的結構為基礎,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促進學前兒童的智力發(fā)展(1分)。
功能論與學科論先后為學前教育所拋棄。主要原因有(2分):
①與兒童的生活實際脫節(jié);
②都片面強調(diào)能力的訓練;
③使學前教學活動趨向學校化,導致學前教育日漸失去其特色。
(3)情境論:
情境論的主要特點是:
①以兒童為中心;
②社會學習與知識學習相結合;
③建立混合組以代替?zhèn)鹘y(tǒng)的同齡組;
④家長、鄰里與其他成年人的積極
⑤教學活動不應只局限于幼兒園;
⑥靈活的教學安排;
⑦將幼兒園變成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4分)。
在情境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兒童的興趣,而不是簡單的決定兒童應學什么。教師不是學習過程的專家或知識的擁有者,而是工作框架的提供者,使兒童盡可能的獨立工作。目前德國大多數(shù)幼兒園仍遵循傳統(tǒng)的福祿貝爾的教育方法,但情境教育模式的影響也越來越大(2分)。
40.(一)爭取把握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內(nèi)容
(1)全面認識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內(nèi)容(2分);
(2)認識蒙臺梭利教育法存在的局限(4分);
①把兒童心理發(fā)展歸于天賦能力的表現(xiàn);
②寄希望通過蒙氏教育達到和平社會;
③對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作用的認識不夠科學嚴謹;
④感官訓練帶有一定的孤立性和機械性。
(二)合理借鑒蒙臺梭利教育法
(1)以我為主,他為我用(2分);
(2)以他為助,他我結合(3分);
①關于教育內(nèi)容;
②班級組織問題。
五、材料分析題(本大題12分)
41. (1)課題生成:源于學生;
(2)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力
(3)課程內(nèi)容:根據(jù)不同的智力活動進行安
(4)課程實施:多樣化
(5)課程評價:多元化或者個性化。
以上僅是參考框架,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滿分為6分。
(6)啟示:(6分)
①課程目標上追求全員、全面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
②課程內(nèi)容及其組織上追求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