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從一個農民工成長為技工學校的老師,林玲也許是一個特別的典型。這個歷程,他花了12個年頭。“我從來也沒有想到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在成都打工的12年里,林玲不僅完成了本職工作,還用3年時間參加了自學考試,并順利地拿到了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專文憑。林玲說,這全靠了成都的學習氛圍濃,使他有了學習的機會和平臺。
如今,妻兒都還在老家的林玲已被成都市高級技工學校聘為教師。他說,成都的包容性很強,因此他很喜歡成都。“如果以后條件成熟了,我也要把妻兒接到成都安家。”
為供兄妹讀書他棄學打工
高中只讀了一個學期,林玲就放棄了學業,到浙江、上海等地打工。當時,哥哥正在讀大學,妹妹也在讀書,三兄妹成績都很不錯。為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他主動選擇了退學,“真的沒有辦法,家里實在太窮了,哪能承擔3個人的讀書費用啊!
“干過建筑工地的小工,搞過塑料制品加工”,一開始,林玲從事的都是體力勞動,錢自然掙得不多。父母在家種地,家里惟一的經濟來源就全靠林玲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后來,哥哥大學畢業了,使家里的負擔輕了許多;再后來,妹妹也如愿考上了大學,更讓林玲得到了不少安慰。
在妹妹考上大學后,林玲說,他想找一份勞動強度低的工作,以便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于是,他選擇了成都。
邊工作邊讀書他終圓大學夢
1994年,恰逢成飛集團公司下屬的一個服務公司招工,林玲前往應聘,并順利被錄取,成為了一名車工。“當時對車工一點也不懂,好在遇到了一個好老師。”他至今還記得,教他的老師是一名高級技師,不僅手把手地教,還給他講了許多理論知識。
“當車工很累,每天工作8個小時,基本上都是站著上班。”業余時間,林玲選擇了高教自考,他也想和哥哥、妹妹一樣,成為一名大學生。“跟其他一些地方相比,成都的學習氛圍要濃厚一些,不僅能參加培訓,還有時間自學。”于是,他報名參加了西南財經大學的自學考試。3年后,林玲順利地考完17門課程,拿到了大專文憑。
刻苦鉆研他成了技術能手
林玲在成飛集團公司下屬的服務公司整整干了4年,完整地掌握了車工的技術。4年后,他應聘到另外一家公司,從事生產調度和技術指導。這段時間要輕松得多,他買來許多書籍繼續自學。直到去年,他選擇了愛特航空制造有限公司,當上了一名數控車工。盡管數控車工的勞動強度低,但承擔的風險卻很高,“產品的精密度高,發動機上的一個零件就要賣2—3萬美元”。因此,他不敢懈怠,不僅在實際操作中細致入微,還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數控車工的理論知識。
2005年,林玲參加了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獲得了全市車工比賽第三名,被授予“成都市技術能手”稱號,還拿到了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技師證書。今年,他又代表成都市參加了第二屆四川省農民工技能大賽,獲得數控車工第二名,并被授予“巴蜀技能明星”稱號。
今年7月,林玲被成都市高級技工學校聘為教師,主要從事數控車工的教學,并帶領實習生進行實踐活動。
□他看林玲勤奮,有上進心
國慶節前夕,林玲作為優秀農民工被市總工會組織到重慶考察學習。領隊的市總工會干部鄒文義對林玲的印象深刻,“他隨時都在笑,很樂觀;同時,這個小伙子勤奮,有上進心,從一名農民工成長為技工學校的教師,就是很好的證明。”
鄒文義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大中型企業缺乏數控車工、銑工以及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林玲去技校當教師,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為我市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工。
□記者感言
學習是成功的基石
林玲是個身體單薄的小伙子。聲音很小,但有條有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根本不會相信小個子的林玲有如此大的能量。在成都打工12年,他在經濟上的收獲不是很多,但他收獲了人生經驗,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用在他的身上,很貼切。
學習,只有認真努力的學習,才會走向更大的成功。林玲的故事證明了這個道理。如果說林玲的今天是他成功的第一步,我們相信,只要他鍥而不舍,勇往直前,就會走向最大的成功。
211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車輛工程、工商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
211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車輛工程、臨床醫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行政管理、漢語言文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學、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制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工程、法學、人力資源管理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中醫學、中藥學、護理、中西醫臨床醫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學、經濟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英語、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