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名稱:農林經濟管理(專升本)
專業代碼:120301
專業層次:專升本
主考學校:華中農業大學
序號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 | 03708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
2 | 03709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4 | |
3 | 13683 | 管理學原理(中級) | 6 | |
4 | 14048 | 農業經濟學 | 6 | 學位課程 |
5 | 00134 | 農業統計學 | 4 | |
6 | 14050 | 農業企業管理學 | 5 | 學位課程 |
7 | 14049 | 農業農村政策學 | 4 | 學位課程 |
8 | 08988 | 農產品營銷學 | 4 | |
9 | 12658 | 農村金融學 | 4 | |
10 | 03353 |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 5 | |
11 | 13000 | 英語(專升本) | 7 | 二選一課程 ; 申請學位者必考英語(專升本) |
11950 | 農產品市場調查(實踐) | 6 | ||
12 | 02678 | 農業推廣學 | 6 | |
13 | 11899 | 農村經濟管理綜合實踐 | 10 | 實踐課程 |
14 | 11956 | 農村社會調查專題(實踐) | 6 | 實踐課程 |
15 | 14782 | 農林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 不計學分 |
一、指導思想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我國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對社會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而只有對這支隊伍的具體構成進行細致的解剖,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將人力資源轉換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推動鄉村建設提質增效。要發展,必須要有創新,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堅持將創新發展新理念運用于鄉村振興戰略,符合當前我國農村工作的現實需要。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只有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將更多具有三農情懷的人才聚集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來,才能夠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
二、學歷層次及規格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農林經濟管理(專升本)專業的學歷層次為本科,學科門類為管理學,專業類為農業經濟管理類。
本專業考試計劃規定合格課程門數為15門(其中考試課程相關的實踐考核環節部分不單獨計入課程總門數),總學分為72學分(申請學位者73學分)。
凡按照本專業考試計劃的規定,取得相應課程合格成績且達到規定學分要求,實踐環節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者,經審核通過,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頒發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自學考試本科畢業證書,主考學校副署,國家承認學歷。符合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士學位條件者,由主考學校按規定授予學士學位。
三、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職業道德水準、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掌握農林經濟管理基本理論、專業技能和方法,了解本專業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熟悉國家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方針、政策,能在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農業經濟管理、項目管理與科技成果推廣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要求掌握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國家有關農業農村政策和法規,能夠熟練應用農林經濟管理、技術經濟分析、農村發展規劃等專業理論和方法,具備分析解決農業農村經濟生活中的經營管理、市場分析、科學決策等問題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趨勢、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
3.具有農業農村行政企業管理、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基本能力,以及較強的溝通協調和創新思維能力;
4.熟悉國家新時代農業發展領域的政策和法規;
5.了解農林經濟管理的前沿理論、農業農村應用前景、農經發展動態、行業需求以及國際發展趨勢;
6.具有一定的從事農林經濟管理基礎的科學研究能力,滿足生產第一線或農村基層工作需求;
7.具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四、主要課程說明
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略)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略)
3.管理學原理(中級)
本課程主要講授企業或社會、經濟組織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的產生與演變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論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論貢獻;管理過程的主要工作內容及其組織方法。在熟練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應能利用有關理論和方法,分析各類工商企業和一般社會、經濟組織管理中的具體問題。通過學習,學生應掌握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強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理論性、系統性與實踐應用性的結合,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管理觀。
4.農業經濟學
本課程是經濟理論在農業領域的具體應用,主要講授農業現代化、國際化、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規律,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在農業生產中的利用,以及農產品供求規律、價格形成機制和農業經濟宏觀管理等問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農業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提高其從事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5.農業統計學
本課程旨在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幫助學生系統了解農業與農村經濟運行的數量特征、全面掌握解析農業與農村經濟現象的理論與方法。課程重點圍繞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基本要素,如土地、勞動力、資產、科技等統計分析指標的設計,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等農業生產行業的投入與產出指標的運用以及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投入與產出指標的調查與數據獲取,經過對統計原理與農業生產、農業經濟知識進行系統集成和歸納概括而形成的一門知識性、實踐性和方法性高度融合的專業課程。
6.農業企業管理學
本課程旨在促使學生了解農業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系統知識,掌握農業企業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巧,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系統的企業管理知識體系,以便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很快適應并能夠承擔相關的管理工作。
7.農業農村政策學
本課程通過梳理建國以來中國農業農村領域主要政策的發展脈絡,運用經濟學理論理解上述政策變遷的內在驅動力。課程內容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大板塊。總論部分介紹經濟發展與農業問題、農業政策的關系,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與評估,以及中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內涵與演變,幫助學生構建理解中國農業農村政策的基本框架。分論部分廣泛覆蓋農業土地政策、農民合作社政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策、糧食安全政策、農業價格政策、農產品流通政策、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等專題,幫助學生逐一解析中國農業農村主要領域的具體政策。
8.農產品營銷學
本課程是一門研究農產品營銷整體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它是一門融合了市場營銷學和農業經濟學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的新型交叉性邊緣學科。本門課程的任務就是要使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掌握市場營銷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農產品營銷的特殊性所在,特別是要了解我國主要農產品的供求狀況、區域布局和營銷特點,了解我國農產品營銷理論研究中的前沿和熱點,并能夠進行農產品營銷的策劃和管理。
9.農村金融學
本課程是一門以農村各類經濟主體資金借貸行為和各類金融組織資金運作規律為基本研究對象,全面探討農村金融市場、農村金融機構和農村金融工具的學科。從宏觀層面看,該課程主要關注發展中國家農村金融與經濟的發展及其關系,城市金融與農村金融的發展關系,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與發展;從微觀層面看,包括各類正式金融組織與非正式金融組織的金融資源供給、各類經濟主體(如中小微企業、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農戶等)的投資與借貸等金融行為,以及農產品期貨市場等。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農村金融的基本概念與理論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知曉農村金融的發展歷史與改革方向,能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金融制度和農村金融工具,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收入,實現金融與經濟的互動發展。
10.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本課程旨在通過課堂教學,以使學生了解資源短缺和環境退化的原因、掌握各種環境價值評估的方法,了解當前各種污染治理政策實施的現狀與問題,學會運用經濟學方法分析不同環境政策的優缺點等。最終通過系統性的理論學習,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現代可持續發展經濟觀,富有整體性、創造性思維的經濟學復合型人才,同時為學生今后能夠獨立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各類資源與環境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11.英語(專升本)略
12.農產品市場調查(實踐)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農產品市場調查的相關概念、主要程序和基本方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農產品市場調查方案和調查問卷的設計,并能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收集、整理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為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本課程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目的和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農產品市場調查活動。
13.農業推廣學
本課程在了解農業推廣學歷史的基礎上,重點學習農業推廣的基本原理、推廣體系、推廣方式以及推廣技能等,掌握農業推廣的本質和規律,包括農民心理特征、農民行為改變規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等。本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農業推廣體系的變革趨勢,掌握農業推廣的程序方法,提高學生的農業推廣素質與技能,為將農業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知識推廣到農業、農村、農民中去奠定良好基礎。
14.農村經濟管理綜合實踐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能夠基于管理學、經濟學等基礎理論知識,利用農村調查的基本方法,針對具體的“三農”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與訪談、文本分析、計量分析、數據統計分析、模型分析等基本方法,完成針對具體“三農”問題或產業發展問題的調查報告,使學生可以直觀、深刻地了解“三農”問題,掌握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培養學生運用農業經濟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5.農村社會調查專題(實踐)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能夠基于經濟學、社會學等基礎理論知識,利用農村社會調查的方法,針對具體的農村社會調查課題,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實地調查、資料收集、調研數據整理、數據統計分析及社會調查報告撰寫的綜合運用和學習,使得學生能夠直觀、深刻地掌握農村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著重啟發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調查能力。學生應在理解農村社會調查基本概念及社會調查各階段主要任務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考核的方式使學生掌握農村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技巧以調查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
五、實踐性環節學習考核要求
1.含實踐的課程及實踐所占學分:農產品市場調查(實踐)6學分、農村經濟管理綜合實踐10學分、農村社會調查專題(實踐)6學分。
2.完成農林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211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車輛工程、工商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
211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車輛工程、臨床醫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行政管理、漢語言文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學、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制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工程、法學、人力資源管理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中醫學、中藥學、護理、中西醫臨床醫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學、經濟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英語、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