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醫學院排名公布,排名結果參照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武書連排名。排名指標包括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選項。以下是南昌醫學院2024年國內排名信息,排名數據僅供參考。
排名類型 | 國內排名 |
校友會排名 | 518 |
軟科排名 | 600+ |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 0 |
第一章 在南醫,享優質資源
1.1 學校概況
南昌醫學院坐落在美麗的英雄城——江西省南昌市,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由江西省人民政府舉辦、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行政主管、江西省教育廳業務指導的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醫學院校,主要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校擁有小藍校區和九龍湖新校區。建設中的現代智慧、生態美麗新校區選址在南昌市紅谷灘九龍湖,占地面積854畝。
1.2 學科建設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中醫學院、護理學院、健康管理學院、藥學院、檢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等13個教學院部。開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藥學、中藥學、護理學、助產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康復治療學、口腔醫學技術、智能影像工程、養老服務管理、市場營銷、保險學等19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其中近80%為醫學類專業,形成了與我省和區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相適應的“醫、藥、護、技、管”專業集群。
> 學科專業實力獲得新提升
近幾年來,學校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培養一流人才,堅持精準發力,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抓手,積極構建一流師資隊伍、一流課程、一流學科協同并進的發展新格局。2021年,學校獲批“江西省衛生健康藥效與安全性評價重點實驗室”立項;學校“基于VR的《分析化學》建設”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藥物分析》《藥劑學》認定為江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2022年,學校藥學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教學團隊入選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立項建設名單。2023年,學校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 喜獲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
2022年1月,學校獲批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規劃建設高校。我校藥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中醫學、醫學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康復治療學)等5個學位點納入立項建設并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效,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能力水平顯著提升。
1.3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具有較高學術及教學科研水平的教師隊伍,現有校本部專任教師 654人,其中碩士學位 359 人、博士學位 165 人,占 80.12%;副高職稱 168人、正高職稱81 人,占 38.07%。
學校專職教師由校本部專任教師及附屬醫院具備豐富臨床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位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發展態勢良好。同時,學校通過一系列延請臨床一線教師進校園活動,結合非全日制專任教師管理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帶教教師管理體系。學校聘請南昌醫學院杰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有機化工原料藥制造專家、博士生導師、教授——陳芬兒先生擔任南昌醫學院名譽校長。
> 質量工程
3個“院士工作站”
1個教育部“大師工作室”——中藥炮制大師工作室
1個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項目”——《中藥炮制技術》課程及團隊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
1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藥學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4個省級“名師工作室”——程瑞峰名師工作室、劉素蘭名師工作室、胡穎輝名師工作室、徐仁伵名師工作室
4個省級教學創新團隊——藥學院、護理學院、中醫學院、檢驗醫學院
> 人才強校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大內培外引工作力度。“十四五”期間,學校將實施高層次人才“雙百雙引”計劃,即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專家百名,引進博士研究生百名,構建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教師隊伍。同時,聘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疾控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等專家為特聘教授。學校還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加強教師隊伍培訓,推進教師發展資源配置與共享機制建設。
> 成長引領
學校目前已具備一支兼具教育系統領域的教師資格證書和本專業(或相應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既有從事本專業實踐工作經歷又有較強理論教學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既具有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又具有技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開展專業實踐;既能引導學生人格價值,又能指導學生獲得與個性匹配的職業,在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個人成長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作用。
1.4 科研創新
學校把科研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學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協同、產學研協同、多學科交叉協同等機制,加強建設一批科研平臺。目前,學校擁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等8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及32個省級科研平臺。
截至2023年底,學校教師榮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5項、省級科研成果獎4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7項,主持或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621項;教師發表SCI高質量科研論文1177篇。
1.5 院校融合
學校大力推進院校深度融合發展,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學科建設、科研平臺、環境設備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以臨床激發科研開展,以成果轉化推動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服務健康中國和健康江西建設。學校現擁有5所三甲直屬附屬醫院、4所三甲非直屬附屬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血液研究所,擁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江西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江西醫院兩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同時,與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等醫學院校建立校級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南昌醫學院高水平示范應用型醫科大學建設。
> 五所直屬附屬醫院
江西省人民醫院(南昌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集預防、醫療、保健、科研、教學和緊急醫學救援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江西省腫瘤醫院(南昌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以腫瘤診治、整形修復為專科特色,兼顧綜合疾病診治的全省唯一的省級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
江西省胸科醫院(南昌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全省唯一一所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治療胸部疾病為主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南昌醫學院附屬婦幼保健院)——集全省醫療、科研、教學、婦幼預防保健、計劃生育、輔助生殖服務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省級婦幼保健專科醫院
江西省兒童醫院(南昌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職能為一體的全國首批三級甲等、省級綜合性兒童醫院
第二章 在南醫,強醫學根基
2.1 實踐教學
學校注重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積極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以學生臨床專科實習、課程見習為抓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全面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邏輯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強化實踐環節教學
目前醫學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5.2%,理工類學科本科專業實踐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5%,人文社科類本科專業實踐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5.6%,各學科門類均符合教育部關于高校實踐學分所占總學分比例的要求。
>開放實驗實訓平臺
學校依托自有各類實驗室開展實驗實訓教學活動。現有6棟實訓樓,建筑面積101236平米,擁有醫學實驗實訓室、藥學實驗實訓室、護理實驗實訓室、公共基礎實驗實訓室及模擬醫院等五大實驗實訓平臺共222個,各類實驗實訓設備11721臺套,專兼職實驗指導老師432人。學校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動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在建設教學科研服務功能齊全的附屬醫院和非直屬附屬醫院的同時,學校積極與省內外大型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現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近300家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輻射沿海和發達省市,遍及浙江、廣東、上海、江蘇、福建、北京等省市多地一體的格局,基地建設水平能充分滿足學校各專業課程見習及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需求。
2.2 個性培養
學校始終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貫穿于辦學的全過程,把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永恒的發展主題,緊緊圍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從個性化培養方面著力,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結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讓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行業專家為學生開設專業選修課,形成了一批深受學生喜愛的、符合用人單位對學生能力需求的高質量選修課。按照學分制運行模式,學生可在完成必修教學任務的同時,根據自身學業情況及成才要求自主選擇婦科、康復醫學、中醫骨傷、中醫養生保健等個性化的專業選修模塊。畢業時,達到合格要求者可申請學校頒發的模塊化證書。
學校非醫學專業的學生,如保險學、市場營銷、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在本專業開設有醫學基礎課程的同時,還可選修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課程。與其他院校的同專業畢業生相比,我校學子具有良好的醫學背景,大大提高了就業競爭力。
第三章 在南醫,承紅醫精神
3.1 人文校園
江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人民衛生健康事業初心使命的孕育地、共和國衛生健康部門的發祥地和“紅醫精神”的發源地。生長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學校擔負著傳承“政治堅定、忠誠執著,生命至上、救死扶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技術優良、敢于創新”的紅醫精神的重要使命。學校以建設人文校園為要點,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的發展定位、專業建設和學校辦學特色結合起來,著力打造紅醫文化品牌,形成獨具南醫特色的校園文化。
> 打造“紅醫卓越班”品牌
為深入推進學生工作品牌建設和特色凝練,打造有特色、有影響、高質量的學生工作品牌,學校積極開展“紅醫卓越班”品牌建設。“紅醫卓越班”旨在傳承弘揚“紅醫精神”,為江西醫療衛生事業培養高精尖醫學領軍人才,為國家醫學科學發展造就棟梁型、領導型人才。“紅醫卓越班”通過開展社團活動、黨團活動、專業講座等形式,鼓勵學子傳承弘揚“紅醫精神”,努力錘煉過硬本領,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 專業教育+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學校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密切結合,實施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社會實踐為載體,融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于大學教育全過程的醫道教育新模式。這一新模式的特點就是將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等課堂教學內容中,融入校園文化、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中。學校以中醫藥專業為特色的品牌活動,如岐黃杯中醫知識競賽、針灸技能大賽、中藥創意設計大賽、護理技能大賽、“5.12”護士節系列文化活動等,成為了充分發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平臺。
3.2 創新創業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方針政策,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構建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深化雙創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創業實踐訓練等關鍵領域的改革,努力提升創新創業引領水平,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積極強化創新創業教育。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比賽、開辦創就大講堂、組織大創訓練計劃、拓展雙創基地等方式,全力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底,學校已榮獲省級以上創新創業類獎項66項,全面提升了我校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
第四章 在南醫,綻青春活力
4.1 活力校園
學校致力于打造活力校園。在南醫,“活力”是一種青春、陽光、瀟灑、活潑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向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是一種熱愛生活、積極工作的激情態勢,是一種心態開放、思維靈活的思維方式,更是一種善于探索,勇于創新進取的內在品質。
> 社會實踐
學校始終把青春領航、服務成長作為團學工作的著力點,在思想引領、社會實踐等方面形成了新形勢下具有時代特征、學校特色、青年特點的文化育人新格局。圍繞“三下鄉”“返家鄉”等主題,以健康義診、理論宣講、文化調研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生假期實踐活動。校地共建“童心港灣”項目點,圍繞醫療幫扶、親情陪伴、勵志教育等內容進行常態化服務。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全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江西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二等獎等榮譽,全校團員青年獲省級獎項80余項。
> 活力舞臺
為了給學生們提供展示個人才華、培養自身能力的舞臺,學校廣泛開展了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藝術節、歌手大賽、羽毛球賽、藍球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社團文化藝術節上,“紅醫杯”經典誦讀大賽、主持人大賽、春日攝影大賽、外文配音大賽、網球比賽、乒乓球比賽、醫學知識游園會等各類活動競相開展,興趣與靈感的碰撞摩擦出絢麗的火花,學子們在努力拼搏、堅持不懈,超越自我中獲得快樂和成長。
211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車輛工程、工商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
211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車輛工程、臨床醫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行政管理、漢語言文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學、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制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工程、法學、人力資源管理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中醫學、中藥學、護理、中西醫臨床醫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學、經濟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英語、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