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排名公布,排名結果參照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武書連排名。排名指標包括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選項。以下是安徽中醫藥大學2024年國內排名信息,排名數據僅供參考。
排名類型 | 國內排名 |
校友會排名 | 320 |
軟科排名 | 349 |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 2229 |
安徽中醫藥大學前身為1952年創立的安徽省中醫進修班。195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安徽中醫學院。2011年,在安徽中醫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醫學院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2014年,獲批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2023年,列入安徽省“雙一流”創建重點高校。學校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博士授權單位、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單位。
學校現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個校區,17個二級學院,32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學生近2萬人,教職工40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900余人。
學校擁有國醫大師、國家杰青、岐黃學者、全國名中醫、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3個省級教學團隊等一批高水平師資力量。2022年,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擔任我校榮譽校長。
學校現有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中醫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擁有3個一級學科及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26個二級學科及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6個、重點學科17個,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2個,安徽省Ⅱ類、Ⅲ類高峰學科各1個,安徽省重點學科13個。建有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1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23個。
60余年來,學校為國家和地方輸送優秀畢業生6萬余人,近5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4%。學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地方中醫藥院校高素質應用型藥學類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院校-師承-地域醫學教育相結合,培養新安醫學特色的中醫學人才研究與實踐”分別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作為主要單位參與“以標準引領全球中醫藥教育—中醫藥教育標準的創建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獲國家級A類賽事一等獎8項,榮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全國紅十字模范單位、全國“七彩假期”志愿服務示范單位、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學校大力推進科技強校戰略,近5年來,共承擔各級科研項目近200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近20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68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建有50余個產學研合作基地。獲“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中醫藥科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推動中醫藥學術發展特別貢獻獎”等稱號和榮譽。
學校注重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建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和國醫堂門診部。第一附屬醫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是全國首家也是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針灸專科醫院;2023年,獲建安徽省首個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安徽醫院。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醫療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在希臘設立安徽中醫藥大學雅典中醫藥中心。先后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來校攻讀博士、碩士、學士學位以及參加中短期培訓。
目前,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抓手,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統籌推進中醫藥學與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類學科的協同發展,構建完善交叉融合、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努力建成國內有實力、省內高水平、行業有影響的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學,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服務人民大眾健康和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211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車輛工程、工商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
211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車輛工程、臨床醫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行政管理、漢語言文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學、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制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工程、法學、人力資源管理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中醫學、中藥學、護理、中西醫臨床醫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學、經濟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英語、音樂教育